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一)
  一個以「臺東本位」為出發點的展覽—史前館「百年觀點-史料中的臺灣˙原住民及臺東」特展系列之二
博物館頻道(二)
  高巍和將軍生平事略

話題‧話語

 

藍色魔術: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藍靛製作

巴蘇亞在台東

 

珍惜部落遺存的歷史文物

搶鮮報
   
  編輯語
 

本期介紹「百年觀點-史料中的臺灣˙原住民及臺東」特展,臺灣在進入歷史時代後,所有的發展重心都落在西半部,這段時間來到臺灣的人大多從西部或北部登岸,在那裡構築他們心目中的福爾摩沙和臺灣島,而隔著重山峻嶺的東臺灣,在認知上,自然有了偏遠、後山的觀感。本期由策展人何孟侯先生撰文介紹以「臺東本位」為出發點的見解,讓大家一同欣賞、認識這個歷史素材多元呈現的特展。

今年夏天,一個由三位馬蘭勇士傳奇構成的特展展出-「力與美的生命傳奇─馬蘭三勇士馬亨亨、楊傳廣與高巍和的故事」特展,本期由研究典藏組林志興主任提筆介紹三勇士中的高巍和將軍,讓大家進一步認識這位臺灣原住民族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將軍的生平。

您知道「青出於藍」這句成語,其實是描述藍色染料「藍靛」的製作過嗎?19世紀後期,化學染料研發成功,以致於天然藍靛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然而中國西南地區由於地處邊陲,至今仍保存著傳統製靛與藍染工藝,使得這項珍貴的人類智慧得以流傳至今。本期由方鈞瑋先生行文介紹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藍靛製作,一探「藍色魔術」的真實面貌!

本期的巴蘇亞在台東專欄以「珍惜部落遺存的歷史文物」為題,分析、介紹史前館近期兩項精彩特展的主軸精神,以及特展中發掘遺存於部落的歷史文物其過程與意義。我們相信每一塊土地的歷史是所有人民與族群共同締造的,不論族群、身分、性別、年齡,凡是曾經效力於這塊土地的,都應該納入歷史的敘述裡。特展中不再以大一統的歷史論述為主體,並試圖從加入部落中所發現的文物內涵為出發點,建構多元脈絡與互為主體的歷史觀點。

 
  博物館花絮
 


史前館「百年觀點-史料中的臺灣˙原住民及臺東」暨配合2007年台東南島文化節推出的「力與美的生命傳奇─馬蘭三勇士馬亨亨、楊傳廣與高巍和的故事」特展於7月21日起舉行剪綵、揭幕儀式。
兩項特展對史前館來說是先例,由故宮博物院、胡適紀念館、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屏東林務局、台東林管處、台東農改場、部落社區、名人遺族等共同攜手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兩項特展皆發掘出民間歷史、文物及古文書等歷史證物,而百年觀點特展內的原住民傳家寶尤其珍貴,都是首次出現在國人眼前,非常值得大家前來參觀、欣賞。

(文 / 圖:張至善)

 
 
 

 
史前館電子報第112期 2007.08.01 
 

一個以「臺東本位」為出發點的展覽

—史前館「百年觀點-史料中的臺灣˙原住民及臺東」特展系列之二
 文 / 何孟侯


義大利聖方濟各修士Vincenzo Maria Coronelli 1696年出版《威尼斯人大地圖集之世界地圖集》中的(中華廣東省及福省圖)之臺灣一角
(臺史博 館藏)

  談及「百年觀點--史料中的臺灣˙原住民及臺東」特展的「臺東本位」,由於本館座落在臺東,出於地緣關係,我們特別將本次特展內容與物件中關於臺東地方的元素「放大」,舉凡西洋古地圖、清宮典籍、書冊檔案以及地方史料都將從中強調與臺東有所淵源的部分。

  在展覽的第一區「發現福爾摩沙:館藏西洋古書、古地圖」這部分,我們特別規畫了一個「焦點東臺灣」的子題,在「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十七世紀古地圖」、「十八世紀古地圖」三組共十三張的西洋古地圖中微觀臺灣及臺灣的東半邊,以現今你我的地理常識可以發現古地圖中出現了許多「奇異的描繪方式」,像是「東海岸出現三個列島」,還有「付之闕如的東臺灣」種種現象。

詳全文▲TOP

 
 

高巍和將軍生平事略
 文 / 林志興‧圖 / 周禮珠提供


中校時期的高巍和

  2007年夏天,一個由三位馬蘭勇士傳奇構成的特展已於史前館展開,「力與美的生命傳奇─馬蘭三勇士馬亨亨、楊傳廣與高巍和的故事」特展,本文要介紹的是三勇士中的高巍和將軍的生平事略:高巍和少將,可以說是台灣原住民族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將軍。他是在1991年晉升為空軍少將。升任將軍不久,即獲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以第一高票當選為平地原住民之立法委員。

  詳全文▲TOP

 

 

藍色魔術: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藍靛製作
 文 / 方鈞瑋 圖 / 方紹能


女孩子從小就必須跟隨著母親學習泡藍製靛的方法。

  藍靛做為染料的歷史相當悠久,考古資料顯示,西元前2400年古埃及第5王朝時代就曾以藍靛來染色。在中國,藍染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詩經》〈小雅‧採綠〉有一段話:「終朝采綠,不滿一匊,…終朝采藍,不滿一襜…。」可知,當時人們已普遍掌握種藍、製藍、染藍的技術,並納入年中的例行工作。荀子《勸學篇》中「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句話,更細膩刻畫出藍染操作的原理。在台灣,藍草的種植與藍靛的生產始於荷據時期,並伴隨臺灣早期歷史一同發展。

詳全文 ▲TOP

 

 

珍惜部落遺存的歷史文物
 文 /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圖 / 張至善


出借家族珍寶,久美部落鄉親開展時蒞館參與盛事。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近日推出「百年觀點:歷史文獻中的台灣、原住民與台東」、「馬蘭三勇士」兩個特展。前者與故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及中央研究院等合作,呈現的是不同時代的外來者或殖民者如何看台灣,臺灣的住民如何回應等;後者則再現台東平原阿美族群在特殊的時代環境的行動與貢獻,如倡議族群和平的馬亨亨、奧運銀牌得主楊傳廣及原住民族第一位將軍飛官高巍和。

詳全文 ▲TOP

 
 

《最新活動訊息:http://beta.nmp.gov.tw/enews/hot/fashion.pdf

教育活動:

  》本館

  • 8/05,14:00~16:00,福爾摩沙星沙地圖。用星沙描繪出心中的臺灣島吧。
  • 8/12,14:00~16:00,Bling Bling~水晶蔬果串珠。最IN的時尚水晶串珠,讓您”Bling Bling”一夏。
  • 8/19,14:00~16:00,百年足跡抱枕。先人一步一腳印翻山越嶺來到後山台東—讓我們縫製一對腳ㄚㄚ,擁抱前人足跡!
  • 8/26,14:00~16:00,維他命C蔬果鉛筆。黏土+蔬菜+水果+鉛筆=創意

  》卑南文化公園

  • 8/11(六)、8/16(六)各一梯次,09:00~15:00,原住民傳統山林尋寶。具有知性、野趣的原住民生活體驗,在寓教於樂、一日實際親身體驗中,更瞭解原住民的生活。對象為大人(非親子),每梯次25人。詳洽089-233466轉212彭小姐。
  • 一步一腳印.卑南遺址時光步道。透過腳印步道的設計,邀請對卑南遺址維護、卑南文化推廣研究有功人士或文化生態界知名人士與一般民眾刻下紀念腳印及簽名,可成為遺址公園展示廳的指標與地標,亦可增加遊客觀光旅遊的趣味,建立一條充滿趣味的生態文化步道。
    酌收活動費:1500元。申請辦法詳見本館網站最新訊息。
  • 散播希望的種子─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贈送原生植物種子
    即日起,卑南文化公園遊客服務中心為推廣臺灣原生植物,提倡生態保育,館方收集園區的果實種子,送給到訪的遊客帶回家種植。藉由散播希望的種子,期待這些種子都能在各處發芽茁壯。

講座‧研習:

  • 原定於8/25舉辦的「夢想與共享─人、環境與海洋文化座談會」延期,時程確認後將於下次電子報刊出舉辦時間。感謝各位耐心等候。
    座談會邀請參與「2007海洋練習曲」的達悟族人船隊代表、文化工作者與學者專家分享彼此的看法。內容計有三大面向:「跨越與跨界─Ipanga na我們的大船」、「漫遊的精靈─禁忌文化中的人與環境」、「移動的港灣 ─南島之舟的停泊與出航」。

特展活動:

  》百年觀點特展教育活動

  • 8/4~5,首部曲:踏上通往後山的百年足跡─浸水營古道。這是從屏東通往後山台東,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步道之一。從屏東枋寮到台東大武,浸水營古道全程約47公里,數百年來,歷經荷蘭人、漢人、日人、卑南族、排灣族、阿美族及平埔族,在此交織出一頁豐富的臺灣史。帶隊講師群為楊南郡與徐如林、李煙潭與陳嘉晉,歡迎大專以上及社會人士參加,每梯次38人。詳本館網站「活動訊息→最新訊息」查詢,或電洽:089-381166轉769殷小姐或725吳小姐。7/10開始報名,額滿為止。

 》馬蘭三勇士特展教育活動

  • 8/4~8/25每週六14:00~16:00於二樓迴廊展開原住民十項全能大挑戰。佩服馬蘭三勇士展覽裡的楊傳廣挑戰十項全能的厲害嗎?那就來試試自己的身手,看看能不能通過原住民體能、技藝、知識、儀禮、訓練等大考驗的十項全能挑戰:跑步報訊、歌舞耐力蹲跳等等。通過十項關卡者,可獲贈本館精美小禮物一份唷~~
  • 大小朋友都喜歡的「原住民想像劇場」又來囉!8/5~8/26每週日上午11:00、下午14:00各一場。對許多人來說,體驗原住民族群的文化,除了親自至部落感受,如何透過劇場方式,讓參與者也能成為劇場的一份子,隨著彼此即興創造出的劇情,在投入的當下擁有超時空的深刻感受?試著敞開自己的心胸、五官與知覺,放下身段,融入角色扮演,釋放平日的拘謹,讓壓抑的想像力馳騁。在原住民的帶領下,於一來一往的對話與互動中,是一處引發你我與原住民朋友真切對遇的想像空間。參加方式:預約登記,人數8-12人。請先向展廳服務台報名089-381166轉707,如仍有名額可於開演前10-20分鐘向展廳服務台報名,於解說員帶領下前往。如果今年錯過了,就要等到明年的寒暑假了,請趕快把握機會喔。

其他:

  • 7/21~10/31,探索臺灣四百年歷史主題書展。配合「百年觀點特展」,本館與南天書局合作籌劃了「探索臺灣四百年歷史」主題書展,精選一百種相關主題書籍,陳列於本館紀念品書店。探索臺灣的過去,史前館主要從考古學、人類學等面向,讓大家了解在沒有文字記錄的萬千歲月中,臺灣如何變遷演進。

特展:

  • 「科學的考古學」為本館新增常設展,96年5月25日起開展!歡迎觀眾親臨現場,透過操作、探查、從而理解現象,主動產出自己的考古知識。內容涵括民眾最感興趣的「定年」技術、考古工作的田野現場及實驗室分析,同時介紹許多精采考古案例,如發現於阿爾卑斯山的「冰人」、漢墓馬王堆的利倉夫人,胃裡有什麼食物;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干欄式建築及稻米的遺存是什麼模樣。展場中更完整呈現臺灣各地遺址案例,有高達八米的遺址界牆,互動感應的灰坑貝塚與考古探坑。
  • 「百年觀點--史料中的臺灣˙原住民及臺東」特展,將於96年7月21日起開展。「百年觀點」所展出之古籍、古地圖、文獻檔案與文物,是據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藏品,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之清代宮廷文獻檔案為主軸,加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中研院胡適紀念館及原住民部落共襄之文史素材相輔而成;同時,為凸顯歷史材料的珍稀與悠久性,遂將主題與選材界定在距今百年之前,因此,時序將會橫跨明末至荷據、明鄭、清初至臺灣割日前後為界。
  • 「力與美的生命傳奇─馬蘭三勇士馬亨亨、高巍和與楊傳廣的故事」小型展覽,96年7月14日起開展!這個小型展覽呈現三位與馬蘭部落具有密切關係的勇者代表:馬亨亨、楊傳廣與高巍和。他們充滿力與美的生命故事,不管在大時代、體壇教界與軍方政界都締造了無數傳奇。透過他們後人、後代與後學的角度,一起來緬懷他們的過去,更重要的是開啟我們與他們之間重疊的未來,向他們的生命致敬與學習。
  • 「豬齁齁的叫」豬年特展,96年2月13日起於本館二樓迴廊展出。史前時代的臺灣人與豬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魯凱族為什麼讓山豬英雄戴上象徵榮耀的百合花?在鄒族的傳說中,山豬的數量為什麼一下子減少了?夏威夷的原住民又有著什麼樣的豬的故事?此外展出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本館的收藏,有難得的山豬牙臂環、祭祀用的豬頭骨,還有中了一槍的山豬頭骨。
  • 「史前風華再現:卑南文物精品展」,95/12/22起於卑南文化公園展出。曾經沉睡千年的卑南遺址文物,在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保存多年後,在各界人士努力奔走之下,於94年起陸續移轉本館。 經過繁瑣的典藏作業後,精選218件文物,再加上研究人員考古研究成果,重回卑南遺址與世人重逢,鄭重在卑南文化公園展示廳展出。
  • 「微笑的小太陽─馬漢忠和他的同班同學」展覽,於96年6月5日至9月30日於台南的國家台灣文學館展出,邀請大家一起發現馬漢忠的畫風文采和歷經癌症千錘百鍊的精彩生命。漢忠11個月大時,出現惡性腫瘤,生死面臨一線之隔。13年來他勇敢對抗病痛,掛在臉上的永遠是小太陽般的微笑,讓人深深動容。歡迎拜訪微笑小太陽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boy_nmp。
  • 「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特展,自96年2月17日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遊客服務中心展出。本館與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東管理站合作,規劃設計「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新展。由臺灣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八仙洞遺址揭開序幕,依時間之早晚分別介紹臺灣的史前文化與史前遺址,民眾可在遺址現場擁有更深入的知性之旅。

表演: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午餐的約會」,於每週六、日下午12:30 由國立台東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學生擔綱演出,帶給週末至玻璃屋餐廳用餐的遊客一個悠閒又充滿曼妙音樂的午后時光。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主編:張至善│執編: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