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地雷達簡介
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簡介
在柏林,誤闖大麻館
珍惜我們土地的名稱
史前館電子報第110期 2007.07.01 
   

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 Museo Nacional de Arqueologiay Etnologia de Guatemala 簡介

文‧圖 / 夏麗芳


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外觀

展區配置平面圖

展示廳的隔間與上半部之透光窗戶

圖4:考古學展示廳:文物展示

圖5:考古學展示廳:遺址模型與文物展示

圖6:考古學展示廳:考古發掘展示

圖7:考古學展示廳:造型繁複華麗的陶器展示

圖8:考古學展示廳:陶塑女俑展示

圖9:民族學展示廳:宗教祭儀的展示

圖10:民族學展示廳:面具的展示

  在當人們提到馬雅文明時,就一定會想到素有馬雅文明搖籃之稱的瓜地馬拉共和國。瓜國是我國在中美洲的重要友邦之一,也是個極富有文化色彩的國家,境內的許多重要遺址顯示出三千多年前,馬雅人在中美洲所締造極致巔峰的馬雅文明。

  祭祀禮儀是馬雅社會最主要的活動,不論是個人或團體的生活大事,都必須舉行與宗教相關的儀式;而建築藝術裡,以金字塔及神殿的建築最能展現馬雅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其高度水準的雕刻、玉飾、象形文字、數學、天文和曆法等成就,說明了具有描繪和豐富想像的馬雅族群,其智慧的結晶展現了馬雅世界的雄偉光景。

  馬雅文明在西元七世紀中期達到了頂峰,之後卻像謎般的消失了,所遺留下的廢墟和文物構成了一連串的神秘;這些珍貴的文明軌跡,吸引了無數的考古家、歷史學者和人類學家的追尋與探索。其中融合了豐富的人文歷史與特殊自然生態的提卡爾(Tikal)遺跡,從其巨大的金字塔、宮殿群、球賽競技場,石碑和祭壇等遺留,可一窺當年的盛況情景,可謂是馬雅黃金時代最具代表的城邦之一。

  凡是參觀過提卡爾這個馬雅古文明最重要遺跡的人,必定會想將足跡再做延伸。不過在造訪其他遺跡之前,最好先參觀一下瓜地馬拉的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除了一窺博物館豐富的收藏品之外,也可以瞭解一下瓜地馬拉的歷史及其對遺跡保存的重視。

一、建館沿革

  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成立於1931年,隸屬文化暨體育部管轄的人類學歷史學研究所。起初座落於首都內的卡哇利歐(El Calvario)古教堂處,先後曾歷經二次的搬遷,才移至奧羅拉(La Aurora)現址處; 1972年至1977年間,曾暫停對外開放,進行整修與擴建,成為這座具有新殖民風格的美麗建築物。如今,為因應政府的改造計畫,設計將博物館範圍內的老舊建築重整或重建,並設置一座美麗的露天電影院及廣大的綠地空間,成為一座文化公園博物館。

二、聞名的人類學典藏

  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成立至今達70餘年之久,館藏以考古文物與民族文物為重點,由於瓜國的法律條文重視考古發掘計畫,規定將發掘文物交予國立博物館收藏,禁止商業的買賣行為。因此初期收藏以古老的馬雅文明文物為主,以國內數個重要遺址出土的文物、科學探險所獲及私人捐贈的考古文物為主,而擁有最完整的19世紀與20世紀馬雅文化織品,也為館方收藏奠定了典藏的基礎。至今,館方持續接受官方捐贈及陸續增添購藏如絲織品、陶瓷、籃子、面具等民族學文物藏品,則使其躍居為全國重要的歷史中心。

三、樸實豐盛的常設展示

  一層樓板面積的展區,為一挑高、完整的正方形體。全區完全以展示櫃或隔屏的木作展示傢俱作為分隔展區的隔牆,隔牆的高度只有約2~3米之間,因為挑高的屋頂,所以上半部完全是連通的,並沒有至頂的分隔開,因此在入口處的服務櫃台及個展區都可以看見四面外牆上半部的窗戶及透入的光線,並且可以隱約聽見各展區的聲響。

  展示動線以逆時針方向行徑,循鋪陳的時間早晚序列穿通各展區,展品內容豐富,依照館方典藏的品類而分為考古學與人類學兩大主軸的展示:

  1. 考古學的展示:

      主要是馬雅文明的呈現,首先以文字和圖版簡單解說馬雅文明的三個分期:西元前1800年至西元200年的前古典時期、西元200至1000年的古典時期及西元1000至1524年的後古典時期,對馬雅文明發展的過程著墨不多;接著從考古學家研究的心得來呈現馬雅文明的脈絡,跨越了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後古典期時空,以陳列的方式展出精巧細琢的玉器和貝器、色彩華麗的陶器、奇異趣味的象形文字古籍、造型豐富的香爐、浮雕繁複的石碑等精彩文物,與復原遺址地當時建築、祭儀儀式與日常生活等的情境模型展現方式互為呼應,透過這些遺跡、繪畫、容器上的說明文字,來想像與了解作品所產出的時代。

      另外也展示美洲其他各地出土的文物,以比較的方式說明在馬雅古文明中曾是大眾生活必需品的彩繪陶器、石碑、玉器、貝殼、香爐等,經過歷史大河的淘洗後,跳脫實用的功能,而以純藝術觀點呈現,而成為馬雅文明的表徵。

  2. 人類學的展示:

      傳統上認為瓜地馬拉的歷史應從西班牙人的入侵算起,不包括馬雅人的歷史。所以,所呈現的不再是與考古有任何關聯的馬雅文明,但是也避開了五百年的西班牙人入侵開始的殖民時期及獨立運動的歷史,而是以少數奇特的原住民文化來討論,大致是透過食、衣、住、行、儀式、舞蹈、市集、捕魚及工藝製作來介紹當地原住民族的生活,以復原情境及陳列的方式展出。失去古馬雅人的歷史文化與近代殖民時期及獨立運動的歷史。這個五百年的缺失讓人看不到過去與現代的關聯性,呈現的只是馬雅人利用材料製作產品的延續。

      考古暨人類學的博物館為了見證瓜地馬拉的過去,因而,以考古學見證指引出的馬雅文化遺產與其他具有同等重要性文化的交會,乃成就了今日的瓜地馬拉。在展出的文物中,以思古幽情的方式欣賞作品,帶領觀眾領略馬雅人在美洲所創造的璀璨世界。儘管如此,也要解釋自遠古至今以來所歷經的過程與兩者之間的關聯,如此才可能流傳久遠。

      文化遺產並非只建立在可觸及實質的展品上,還有其時空背景,歷史脈絡與社群文化的信仰、禮儀、音樂、醫學、烹飪、工藝技術、舞蹈與戲劇等等的傳統與風俗,也組成了不可觸及非實質的文化資產。

四、新觀念與新世紀計畫

  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在瓜國的文化發展與保存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瓜地馬拉文化暨體育部在2001及2002年為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量身制定新計畫,希望博物館能積極地投入國家運動,並根據和平協約,讓博物館在物質上與心靈上提供支持,推動相關的教育活動,協助不同馬雅後裔之間建立起互相容忍、尊重及協調新關係等新的觀念,來支持國家的統一性。

  並且因應新的博物館觀念,加強過去到現代之間的歷史與其關連,不管是物質或精神層面,都能呈現出最好的敘述性展覽,選擇最好最適切的展品。藉由博物館的展示,除了教導民眾有關瓜地馬拉的歷史、藝術的表現,並且促進境內歷史中不同文化的討論,學習思考及自我檢視,更提供文化公園等休憩與娛樂的功能。

  博物館為一個獨立的單位,為有效率地運用人力及物質資源,除了不斷地豐富館藏之外,致力於展出前的記錄與修復等工作,也積極推動博物館與外界的交流,在國內舉辦館外的各種常態性或臨時性的特展以增加互動。

  國際方面則自1968年始,也舉辦各種人類學的國際研討會以增進國際交流,並增加展品赴外展出的次數。在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的提供與協助,以及我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努力之下,曾於民國76年與91年兩度合作,成功地在台展出馬雅文物,讓國人有機會認識馬雅古文明,獲得熱烈的迴響。

五、結論:知識殿堂新世紀的使命

  近年來,由於博物館財務狀況不佳,因此逐漸增加與私人機構的合作,藉由各種實質的贊助,得以繼續發展、推動瓜地馬拉的文化活動。因此,博物館的營運需同時兼顧國家改造政策與自身的組織目標及與合作機構的各類計畫。雖然工作艱辛,但博物館負有對瓜地馬拉的文化遺產善盡教育、研究、保存與交流及推動邁向民主化過程的社會教育之責,就要戮力達成對於多元文化的尊重、協調及整合的博物館之目標。


引用文獻

許鐘榮 1990 《20世界博物館總覽93》,台北市: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光男 2001 《馬雅‧MAYA 叢林之謎-Mysteries in the jungle》,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許文廷 2002 《中美洲32》,台北市:旗林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林泊佑、林淑心、郭暉妙 2002 《馬雅文明展前赴瓜地馬拉考察報告》,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