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外觀
|
展區配置平面圖 |
展示廳的隔間與上半部之透光窗戶 |
圖4:考古學展示廳:文物展示 |
圖5:考古學展示廳:遺址模型與文物展示 |
圖6:考古學展示廳:考古發掘展示 |
圖7:考古學展示廳:造型繁複華麗的陶器展示 |
圖8:考古學展示廳:陶塑女俑展示 |
圖9:民族學展示廳:宗教祭儀的展示 |
圖10:民族學展示廳:面具的展示 |
在當人們提到馬雅文明時,就一定會想到素有馬雅文明搖籃之稱的瓜地馬拉共和國。瓜國是我國在中美洲的重要友邦之一,也是個極富有文化色彩的國家,境內的許多重要遺址顯示出三千多年前,馬雅人在中美洲所締造極致巔峰的馬雅文明。
祭祀禮儀是馬雅社會最主要的活動,不論是個人或團體的生活大事,都必須舉行與宗教相關的儀式;而建築藝術裡,以金字塔及神殿的建築最能展現馬雅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其高度水準的雕刻、玉飾、象形文字、數學、天文和曆法等成就,說明了具有描繪和豐富想像的馬雅族群,其智慧的結晶展現了馬雅世界的雄偉光景。
馬雅文明在西元七世紀中期達到了頂峰,之後卻像謎般的消失了,所遺留下的廢墟和文物構成了一連串的神秘;這些珍貴的文明軌跡,吸引了無數的考古家、歷史學者和人類學家的追尋與探索。其中融合了豐富的人文歷史與特殊自然生態的提卡爾(Tikal)遺跡,從其巨大的金字塔、宮殿群、球賽競技場,石碑和祭壇等遺留,可一窺當年的盛況情景,可謂是馬雅黃金時代最具代表的城邦之一。
凡是參觀過提卡爾這個馬雅古文明最重要遺跡的人,必定會想將足跡再做延伸。不過在造訪其他遺跡之前,最好先參觀一下瓜地馬拉的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除了一窺博物館豐富的收藏品之外,也可以瞭解一下瓜地馬拉的歷史及其對遺跡保存的重視。
一、建館沿革
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成立於1931年,隸屬文化暨體育部管轄的人類學歷史學研究所。起初座落於首都內的卡哇利歐(El
Calvario)古教堂處,先後曾歷經二次的搬遷,才移至奧羅拉(La
Aurora)現址處; 1972年至1977年間,曾暫停對外開放,進行整修與擴建,成為這座具有新殖民風格的美麗建築物。如今,為因應政府的改造計畫,設計將博物館範圍內的老舊建築重整或重建,並設置一座美麗的露天電影院及廣大的綠地空間,成為一座文化公園博物館。
二、聞名的人類學典藏
瓜地馬拉國立考古暨人類學博物館成立至今達70餘年之久,館藏以考古文物與民族文物為重點,由於瓜國的法律條文重視考古發掘計畫,規定將發掘文物交予國立博物館收藏,禁止商業的買賣行為。因此初期收藏以古老的馬雅文明文物為主,以國內數個重要遺址出土的文物、科學探險所獲及私人捐贈的考古文物為主,而擁有最完整的19世紀與20世紀馬雅文化織品,也為館方收藏奠定了典藏的基礎。至今,館方持續接受官方捐贈及陸續增添購藏如絲織品、陶瓷、籃子、面具等民族學文物藏品,則使其躍居為全國重要的歷史中心。
三、樸實豐盛的常設展示
一層樓板面積的展區,為一挑高、完整的正方形體。全區完全以展示櫃或隔屏的木作展示傢俱作為分隔展區的隔牆,隔牆的高度只有約2~3米之間,因為挑高的屋頂,所以上半部完全是連通的,並沒有至頂的分隔開,因此在入口處的服務櫃台及個展區都可以看見四面外牆上半部的窗戶及透入的光線,並且可以隱約聽見各展區的聲響。
展示動線以逆時針方向行徑,循鋪陳的時間早晚序列穿通各展區,展品內容豐富,依照館方典藏的品類而分為考古學與人類學兩大主軸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