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場未知的戰果
─記成功鎮巡迴展策展經驗

美麗的負擔、美好的未來

生命中難得的豐富歷練
史前館電子報第102期 2007.03.01 
   

巡迴展特輯三

生命中難得的豐富歷練
 文 / 勒卡爾‧夷丈‧撒里朋岸(Lekal) 圖 / 林頌恩


兩人一起在南和幫忙打包脆弱的展品

苦命上架男自強與「福球」進行纏鬥

默默的持續奮鬥,整個展場的完成都是心血

雖然身高差很多,兩位部落策展人還是要一起連杯慶祝尚未解脫

  「纖維」二字有點想要假裝給它陌生,筆劃很多、複雜、難寫。一絲的纖維它可以很細、很小、很長;而很多纖維的時候,它可以是繩子、是布、是衣服……。在平常它很平常,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它的存在,當需要它的時候,它就在你身邊隨時可以拿來使用,當你不需要它的時候,它就在每一個角落,即使看見了也裝作沒看見。纖維它無所不在,它在這個世界的生物中是極重要的一種細胞、一種物質。早在史前的時候,人類就普遍會使用纖維。它和人類生活是習習相關、是一體的、是不可分割的;而至今生活中它仍然存在,開發成各式各樣的商品及藝術,甚至有些人將它改變成一種幸福、一種夢想。

  咚、咚、咚……2004年開始了我跟纖維夢想的接觸。當時是史前館第一屆的纖維創作培訓班,平常負責錄影的攝影師剛好去台北,他說:「自強,你幫忙代班一下吧!」攝影機拿著就充當攝影師……看著看著心裡還在疑惑:纖維?很簡單的東西嗎?幹嘛搞得那麼複雜!在野外採集構樹那時,陳淑燕老師帶著一群女人跟幾個大男孩,拿著大刀、鋸子、鐵鎚,弱不禁風的又是砍又是鋸。那種生疏的動作,扭曲的表情,令人捏一把冷汗。她們在創造幸福,尋找夢想。

  2006年7月,第二屆培訓班的學員作品要在史前館做聯合的特展。好氣派的空間,看見媽媽、哥哥與小姐們都埋頭苦幹,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現自己的創作,是感動、是懷疑、還是忌妒,一件一件作品的完成,覺得這些人還真夠用心。從展板的作品中卻發現,原來許多作者都有相同的意境,要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卻是那麼的孤獨,因為背後總是有那膚淺且無奈的支撐,好可惜。無論是膚淺還是無奈,相信學員的收獲是最多,不單單只是創作的一種成就感,因為有個地方,有一群夥伴們可以陪妳哭陪妳笑,是生命當中一種難得的豐富歷練,就像纖維一樣交織,是一點一點編織出來的。

  在那次展覽佈展期間,陳淑燕老師邀我幫忙處理她作品的固定,聽說是傳說中讓人感到震撼的大型樹皮布作品「輕擊著 那回聲」。的確那作品不只是大,可以清楚知道燕子老師對纖維的熟悉,從最細小的纖維結合現代的素材,又融合了無形的聲音;表現出來的是迴繞,讓人想細細的觀察及感覺。

  來義鄉南和部落的巡迴展,看見文山從興奮的心情到辛苦的表情,知道了策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何而做、幹嘛要做、要如何做,於是帶給自己一種莫名其妙的感受。心想,真的要拉過來東海岸展示嗎?告訴自己就做吧!因為只要願意去做,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是你願不願意去試試看,它就會為你找到一個窗口;不願意去做,那就只有一個藉口了。

  文山在南和的操作是令人羨慕的,好大的一個部落,依偎在山腳下,很完整的一個部落,的確是會讓人有想用力的感覺。無論是為自己也好,是為部落也好,相信文山和南和的心境是一樣的。部落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勵,也是未來部落發展最大動力。祝福文山也祝福南和的未來。

  一趟南和之行,在路上思索著,錯綜複雜的心情,那個出口的亮光似乎被緊密的纖維給遮蔽住了,是沒有方向的一個開始,但外面天氣晴朗。那天天黑了!貨車載來的展台作品都到了,緊張與無力感湧在心頭,沒有一點興奮與喜悅;一片一片的展板、一箱一箱的作品,我不是作者,我不知道要如何詮釋作者的意境,如何表現作品的生命與價值。展覽的目的與精髓的表現是策展過程中必須不斷調整和修飾的,我被動的在展場空間與幾何展板中建構,旁邊的眼睛還有廣播式的聲音在身上反彈,我還是看不到纖維細縫中的一絲亮光,好像自己只是常來參觀的一個人。「參觀?!#%&*※」啊!對啊!我就是一個參觀的人,以參觀者的心情去佈展,去試試看……
完工之後整理心情,整個展場形成一幅很美的畫靜靜的座落在地上。細細的細數著每一件作品交錯的纖維,深深的感受、體會到作者創作的意境,令人感佩。纖維與人的關係是緊密的,從作者錯綜複雜的交織裡,發現部落的脈絡、祖先的智慧依然流傳到現在,而且有更多的創新與改變。傳統是一切工藝的基礎,是一切生活及未來發展的脈絡,讓我們可以從纖維的細縫中,看見穿透的亮光。

  策展過程是理性與感性的,也許有得,也許有失,也許得失都有一點,不管你願不願意、滿不滿意,都是豐富的歷練。愛你所追求的,追求你所愛的,祝福這次在成功鎮佈展、參展的所有成員及作者,讓我們為人生再添上一筆美麗的色彩。

(本文作者為「用手去找‧新纖事」纖維創作成功鎮巡迴展暨當地工藝聯展部落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