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當原住民時尚捨棄秋冬與春夏:澳洲第一民族與澳洲時尚形象

考古探索

  太巴塱遺址與石板棺開箱!(上)

回想‧回響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從苦中作樂到享受實習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史前館進行建築再造與展示更新,新設立的探索館以「同理心:移動的故事」為主軸,希望透過孩子的視角來認識國內外原住民的歷史傷痛進而產生同理心,體會、傾聽與換位思考。其中館方與布農族人合作,發展出以內本鹿被迫遷移族人的故事《Kulumaha回家吧》繪本。7月11日下午二時於Pasikau巴喜告部落的延平鄉桃源國小辦理新書發表會,結合走讀臺灣推廣閱讀。

  發表會由延平鄉公所村幹事Tahai Minkinuan蔡善神主持,老鄉長Ibi Istanda Takisciangan胡榮典則同時以老校長身分致詞,國中生Iman Istanda胡佳安以族語朗誦故事,國小生Hunhun Istdanda胡樂樂則以華語將故事濃縮說了一遍,最後以部落咖啡館來作為結尾,大家以跑站方式聽長輩說過去遷村的記憶、小米品種的故事、飲食記憶 mapidar maduh、淺談布農族的isa-aminan (巫師學)、物質文明的古往今來、 部落廚房食材研究室。另外由學生擔任關主講述布農族各種豆類的「豆豆傳承記憶」,以及從布農族各種samu禁忌發展出來的「忌之百鬼夜行精靈傳說」,豐富了整個發表會內容。

  今年度「走讀台灣」系列活動如新書發表會展開《Kulumaha回家吧》繪本推廣,接下來還有教師研習、mamahav山胡椒學習基地山林學校一日學的走讀活動。未來待史前館探索館正式對外開放後,將以《Kulumaha回家吧》為基礎進行更多教育活動。

文/林頌恩‧圖/沈杰修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71期 2022.7.15
 

  時尚產業也是社會運動?!這場集合澳洲與臺灣原住民設計師作品的展覽,今年暑假一次在臺南的南科考古館爆發!「第一浪潮」這個展覽與澳洲反思時尚有其脈絡發展,來看臺灣展區共同策展人娓娓道來。

  最早有關太巴塱遺址的紀錄是日本人的記載,提到當時在遺址附近山丘上還看得到石柱,也做了岩棺測繪記錄,此後不見岩棺。而當部落2002年在此一祭祖空間執行綠化工程時,露出了石板棺……

  還沒深入接觸博物館實務時,你對博物館的第一印象是甚麼?實習有趣的地方便在於透過參與其中的酸甜苦辣,重新認識博物館,從中體會博物館工作有趣的地方。

 
 

當原住民時尚捨棄秋冬與春夏:澳洲第一民族與澳洲時尚形象

文/黃郁倫 ‧圖/史前館


「澳洲展區Piinpi」以設計師琳-艾爾‧楊(Lyn-Al Young)的作品開場,看見澳洲地景的變化(Lisin Mayaw攝影)

  現正於南科考古館展出的《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在美麗時尚的外表下,其實骨子裡是一場正在持續進行的社會運動,緣起於澳洲本迪戈美術館(Bendigo Art Gallery)在2020年推出的《Piinpi》特展。這是澳洲首次由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策展人、匯集第一民族設計師、藝術家與手作者的大規模原住民時裝創作展覽,2021年巡迴至首都坎培拉的澳洲國立博物館、2022年3月飛往法國巴黎時裝週擾動了歐美的秋冬發表後,現在來到了臺灣臺南。

  原住民的季節觀,並非時尚產業所定義的春夏與秋冬;原住民對於季節的理解,是結合對空間與動植物的密切觀察,而調整人類的行為與作息。「Piinpi」在卡尼基.壇帕紐族(Kanichi Thampanyu,澳洲東約克半島的第一民族)的語言中,便是形容地景在時空中的遞嬗變化,展覽以此命名,並以澳洲第一民族的季節分類——野火乾煙季、雨季、花季、冷風季——作為單元。受到此一啟發,史前館策劃了臺灣展區,以臺灣大安溪流域泰雅族對於季節的理解方式——降雪、葉芽苞、茂盛炎熱之季、落葉——為架構,來與澳洲作品進行對話,因而促成《第一浪潮》特展的誕生。

詳全▲TOP

 
 

太巴塱遺址與石板棺開箱!(上)

文‧圖/姚書宇


2008年調查照片(劉益昌、鍾國風 2009)。

  2020年11月,花蓮縣文化局委託筆者針對太巴塱遺址出露之石板棺遺構進行範圍清整工作,以及相關資料紀錄與蒐集,以供後續保存維護及公眾推廣教育參考使用。雖然打開石板棺並非本計畫的目的,但在清整過程中發現石板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擾動,為了釐清其範圍與現狀以供主管機關後續維護及研究參考,故將上方蓋板揭開清理受現代人為擾動之部分,並進行測繪、拍照及3D掃描記錄後,再恢復原狀。

  此案雖非發掘計畫,但在石板棺周圍清理的過程仍以考古學之紀錄方式進行,以期留下詳細的資料。以下介紹太巴塱遺址,以及執行本案石板棺清整之過程與發現。

太巴塱遺址

  太巴塱遺址位於花蓮縱谷東側、東鄰海岸山脈,行政區域則位於花蓮縣光復鄉東富村、阿美族太巴塱部落(Tafalong)之內,目前為列冊考古遺址。

詳全文▲TOP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從苦中作樂到享受實習

文/黃天吟‧圖/廖碧蘭、高師大原專班學生


整理貨物上架後,拍照留個紀念

  記得大三上學期到南科考古館參訪時,發現裡面有很多我沒看過的文物及展覽,不得不說,那天的參觀讓我學到很多東西,而且大開眼界。大三上學期聽老師說,這學期還會到臺東的史前館本館實習,從那時候就開始期待寒假到來。

  短暫的博物館實習課程完美落幕。回憶這幾天的實習,讓我有了新的體驗。以前來博物館就是走馬看花,總是在看看圖片而已,也沒有深入了解內容及文字敘述,所以印象裡認為博物館是一個無聊但有冷氣可以吹的地方。這次實習結束後,我的印象改變了,博物館不只是吹冷氣的地方,在這裡也可以學到很多實務經驗與知識。

  第一天剛到史前館實習時什麼都不太清楚,大部分時間聽館內人員說明他們的工作經驗、策劃展覽需要的能力與特質,以及策劃展覽會遇到的相關問題。聽完以後才知道,原來展示教育組的工作內容這麼多元,聽完交流講座以後才知道,原來博物館學這方面的知識與實務工作,不是我腦袋想得這麼簡單,它涉及到的層面真的很廣。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我們/Women的歷史之前與之後特展
    時間:2022/6/25(六)~2022/9/21(三)
    地點:康樂本館-第1、2特展室及迴廊
  • 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
    時間:2022/7/1(五)~2022/9/30(五)
    地點:南科考古館-2樓特展室
  • 南島新『視』界:第10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
    時間:2022/5/31(二)~2022/7/24(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多功能教室
  •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
    時間:2021/11/18(四)~2022/9/11(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特展室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1年7、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