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
  操作鍊概念:陶器技術分析與實驗重建比對 (下)

話題‧話語

  記白冷會葛德神父在台最後一次耶誕彌撒典禮

博物館頻道

  一起走讀部落,實踐文化平權:記2021年「走讀嘉蘭」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60期 2022.2.1

記白冷會葛德神父在台最後一次耶誕彌撒典禮

文‧圖/劉世龍

  來自於瑞士的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Bethlehem Mission Society)在1953年陸續遷移到臺東,耕耘這個貧困急需支援的後山地區,也已經將近68個年頭。當年全盛時期47位正值壯年的天主教神父,懷抱著誠謙與悲天憫人的胸懷,為臺東的醫療、慈善與教育長年協助弱勢。

  白冷會在臺東建樹許多,尤其重視技職教育,引進德國師徒制教育系統,創建了公東高工,培養一批批在木工上非常專精的學生並赴德進修。也商請名建築師達興登(Justus Dahinden)設計公東教堂,並由費宥諒(Karl Freuler)神父與傅義(Bro. Felder Juilius)修士兩位神職人員,前前後後在花東海岸建造近50多座教堂建築,提供海岸線各部落的天主教信仰中心,同時也透過神職人員對各部落的探訪與幫助,凝聚了部落間的向心力。

白冷會建造多處教堂,提供海岸線部落天主教信仰的中心,此為東河天主教堂子夜耶誕彌撒。

  近年來,白冷會這群瑞士籍神父漸漸凋零,許多神父因為熱愛這塊土地,去世後埋葬在這片土地上。現今碩果僅存的魏主安神父、吳若石神父、歐思定修士、葛德神父,年齡平均85歲以上,長年奔走,持續為臺東服務。

  2020年12月中旬,得知白冷會德高望重的葛德神父將主持在臺灣最後一次耶誕彌撒典禮,為留下白冷會近年在台相關記錄影像,於是於12月24日晚上,前往都蘭天主教堂進行實況錄影。服務於東河天主堂的葛德神父(Fr. Gassner Ernst)是現任白冷會的會長,葛德神父長年服務於阿美族部落中,說得一口流利的阿美語,早年練得一身抓蛇的好功夫,為了籌措慈善經費抓蛇賣錢,也經常騎著摩托車奔馳在部落鄉野間,這樣的耕耘也贏得教友的信任與愛戴。

  在2020年這一場彌撒,是葛德神父即將卸下教區工作的前夕,但神父仍依照往常作息。東海岸的都蘭天主堂與東河天主堂都屬於葛德神父服務的教區,當天的耶誕彌撒,神父還需趕場進行彌撒祈福儀式,因此在接近晚上七點半後,都蘭天主教堂的聖殿華燈初上,穿著樸實的神父猶如一位部落耆老般為今晚的彌撒張羅,默默忙於祭壇後方準備相關的物品,都蘭部落的教友也陸續前往教堂參加今晚的聖典,神父也向教友寒暄與確定今晚的流程,返回祭壇後方身著祭袍準備今晚儀式。恰巧今晚有幾位部落的婦女要在神父的見證與祝福中,接受洗禮成為教徒。


葛德神父在都蘭天主教堂主持耶誕彌撒。

  在簡短的洗禮儀式完成後,便開始今日的耶誕彌撒典禮,在歷時約一小時的典禮中,眾人合唱聖歌,進行相關彌撒儀禮,眾人聆聽葛德神父的彌撒祝福後結束了這一場神父最後一次在都蘭教堂的耶誕彌撒。時間接近9點,由於神父在東河天主堂還有另外一場彌撒要主持,因此結束都蘭天主堂的彌撒儀式後,神父便由教友開車匆匆趕往東河。

  隨著葛德神父的腳步,我也驅車前往東河天主堂拍攝。抵達東河老街上,當晚海風吹來一股乾冷卻清新的空氣,冷空氣瀰漫在寧靜的老街,而教堂前的聖母雕像溫暖的雙臂,正迎接著教友的前往。已近深夜的這場子夜彌撒,少了小朋友的喧嘩,教友們緩緩集合在教堂前,這些老教友就猶如葛德神父多年的家人,等待著神父的到來。

  夜晚的東河老街迎來教友合唱的聖歌,也迴旋在這棟葛德神父長年工作於此的聖堂中,今晚靜謐的氣氛縈繞在聖堂,在簡短與莊重的儀式中完成了這場彌撒。當神父卸下祭袍後,教友們也提供了一些熱食供大家享用,而神父宛如一名長者,溫馨招呼教友在廣場吃些熱食,並用十分流暢的阿美語與部落耆老歡欣地度過這一場2020年的耶誕彌撒。

葛德神父在東河天主教堂主持耶誕彌撒。

  猶如前面所提到,近年來白冷會的神職人員一直在凋零中,身為白冷會會長的葛德神父,對於東海岸教友的流失,也未見他的抱怨與批評,總是善盡自己一份薄力為教友服務,部落教友也早已將這些外來神職人員,視為自己的家人對待,有時葛德神父也會身著阿美族的傳統服飾,進行豐年祭的彌撒活動,日常生活早已融入部落。

  2021年11月中央社報導「在台奉獻一甲子葛德神父返瑞士 民眾湧機場送行」,由於葛德神父年事已高,加上飽受病痛之苦,他決定返鄉休養。在臺灣早年經濟狀況並不佳的情況下,這些外籍神父與修女們,一波波來到偏鄉服務,而他們在年事已高時,才選擇回鄉。這群外來的神職人員為臺灣樹立了良好的典範,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與扶持,也成為臺灣最美的風景。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