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國際頻道
  考古文物說故事──韓國博物館的考古展示(上)

南島文化專欄

  一場重新認識自己家鄉的展覽過程─《海想聽,》成功潮留生活特展策展有感

回想‧回響

  2019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充滿驚喜包與正能量的暑假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15期 2020.3.15

2019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充滿驚喜包與正能量的暑假

文‧林宛儀/圖‧邱健維

  2019年的暑假我來到史前館實習。其實一開始對實習沒有抱太多的期待,只是覺得選一個以後可能再也不會接觸的領域去實習,當作一個體驗。那怎麼會突然選擇到臺東的史前館呢?其實只是在準備實習的期間到了臺東一趟,在路上看到史前館的指示標,才決定開始暸解史前館,並且發現史前館很符合系上對實習的規定,自己也很喜歡臺東這個地方,就想藉著這次實習的機會到臺東住上一陣子。

  報到那天抵達博物館我就有一些些的後悔,因為博物館附近真的好荒涼,我們報到的行政中心也給人感覺有些陰森。但實習開始後我就發現我錯了,史前館的大家都很好相處,對實習生們也很友善。每到中午用餐時間,實習生的休息室總是會傳出笑聲,這裡也是分享八卦的地方,我們實習的期間真是辛苦博物館裡面的職員,天天聽著我們不算小的笑聲。

  「博物館系統及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是我這次實習主要學習的項目,一開始我的帶導人就告訴我們,跟著這個計畫會很辛苦喔,常常要出差。加入這個計畫後,我的實習生活每天都像在開驚喜包一樣,充滿各式各樣的驚奇。

最大的驚喜包之一,第一次跟著來萬榮鄉洽談合作策展,就跟鄉長拍到照片!

  我們去了臺東池上的大坡國小、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做「小小駐館員」的教育推廣,讓孩子跟我們一起「ㄗㄨㄛˋ博物館」。透過讓孩子們實際動手做的過程,使孩子暸解博物館為什麼要存在以及博物館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讓博物館不再是被動的等人來參觀,而是主動走出去和觀眾互動。在動手做的過程,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創意,我們也可以藉由孩子的角度,發現博物館或許有其他我們沒有想到的地方。

小朋友透過動手做認識博物館,我也是在實習中認識博物館

  戶口名簿工作坊是MLA計畫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部分。這個工作坊主要是陪伴著部落的族人,透過解讀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戶口名簿,去尋找自己是誰?自己究竟是來自哪裡?並做出自己家族的家譜。其中我參與了撒奇萊雅族的馬立雲部落和布農族的崁頂部落這兩場工作坊,我發現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風格。在馬立雲場的族人,大家都安安靜靜地研究著自己的戶口名簿,參加工作坊的多半是中年人,比較可惜沒有更年長的長輩來參加;崁頂場讓我感動的是,有好多好多的長輩來參加,參與度很高。因為現場有長輩在,所以可以馬上和戶口名簿上所記載的資料做交叉比對,找出最接近真相的樣子。過程中有一位爺爺跟我分享他們家的家譜,雖然他講的故事我聽不懂,但爺爺在分享時,眼睛裡散發出來的光芒感動了我。我開始思考是不是也該幫自己的家做一本家譜。

謝謝一路支持著我們的夥伴,歡迎大家有機會一起來成功館走走

  從一開始的不抱期待到捨不得離開,還好我最後選擇到史前館實習,也很幸運地能加入MLA計畫。除了在過程中學習了很多行政相關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這個計畫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能為自己的家族做些什麼?一個半月的時間不長也不短,謝謝這次的實習幫我充了滿滿的電,給我很多的正能量。也謝謝我的帶導人頌恩姊跟邱胖,實習過程中很信任我們,讓我們參與很多事情,鼓勵我們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期許自己未來不管在做什麼事情,都能帶著這份感動,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本文作者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學生,2019年史前館實習生)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代理館長陳登欽│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