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創造是我們的傳統-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博物館系與附屬博物館的使命
博物館頻道
  傳統與創新
南島文化專欄
 

阿美族竹筏製作與藝術創作

搶鮮報
   
  編輯語
 

台灣各地地方文物館發展迅速,但因資源缺乏及人才培育問題未加以正視,部份面臨了「蚊子館」的危機,因此如何與博物館教育系所及相關館所合作,培育人才,並尋求各項後援資源,形成重要課題。

本期「創造是我們的傳統-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博物館系與附屬博物館的使命」一文特別以1962年成立有40年歷史的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為例子,以保存、研究與發展美國原住民藝術,開創與培育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為目標,其做法值得國內發展原住民地方博物館以及原住民藝術社群合作參考學習的借鏡。

「傳統與創新」則描述史前館邀請來自花蓮縣新社村噶瑪蘭族人,利用香蕉樹皮製作香蕉絲織布,台東縣東河鄉阿美族人則以構樹皮製作樹皮衣,藉由這個兩族群以天然材料與織藝,彼此進行交流,並展示不同風格的傳統衣飾文化。

過去東海岸阿美族人漁獵方式,捕魚曬魚乾或撿海菜貝類佐餐相當普遍,「阿美族竹筏製作與藝術創作」一文提到現代阿美族藝術家「阿水」以傳統生活為核心,進行相關的藝術創作,讓人更覺得親近與貼切。

 
  史前館之美
 

 
「只要踏過每一寸土地,便能感受到遠古的氣息,是多麼的濃烈,彷彿在整個遺址中,能感受到他們的生活,就在眼前」,這是參加考古夏令營的同學留下的感言。已邁入第三年的「青年考古夏令營」讓年輕人能夠親身實地體驗考古發掘工作,也體會到考古充滿了古今交融的驚奇、感動與樂趣。
  博物館花絮
 


史前館舉辦的「小小南島解說營」2天1夜活動,小朋友學員分別參觀史前館的文物展示,並實地到原住民部落體驗,大家輕鬆愉快地接觸南島族群文化,收穫滿行囊。

 
 

 
史前館電子報第89期 2006.08.15 
 

創造是我們的傳統
─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博物館系與附屬博物館的使命

 文‧攝影 / 盧梅芬

原住民藝術的未來必須和現在結合,而不是永遠的複製過去。
藝術應是時代的反映與時代的見證。

-Lloyd Kiva New, Cherokee族人, IAIA退休榮譽教授


IAIA附屬博物館

  《創造是我們的傳統: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當代藝術三十年》一書,為1992年出版,紀念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Institute of American Indian Arts,簡稱IAIA)成立三十週年的特展出版品。題旨揭示了創新在原住民藝術發展裡的重要性以及IAIA建校以來的核心精神。全書內容主要為美國原住民藝術的變遷、實驗以及IAIA的領導者與革新者等。

  已有四十年歷史的IAIA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聖塔非(Santa Fe),於1962年成立,為美國第一所成立的原住民藝術學院。建校宗旨為保存、研究與發展美國原住民藝術,以學習傳統文化為根基,致力於開創與培育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使當代原住民藝術成為展現文化的重要媒介。IAIA創校初期因致力於推動現代原住民繪畫,以及鼓勵打破樣板形式的原住民藝術,並推動傳統形式的現代應用而享有盛名。

詳全文▲TOP

 
 

傳統與創新
 文‧攝影 / 傅鳳琴


香蕉絲織布

  8月5日上午十點,史前館邀請了兩個很不一樣的團體,舉辦「阿美族與噶瑪蘭傳統織藝的對話」,這兩個團體分別是來自花蓮縣新社村噶瑪蘭族人,示範以香蕉製成獨特的香蕉絲織布和台東縣東河鄉阿美族人示範以雀榕、構樹皮製成的樹皮衣,現場民眾反應熱烈,對於這2項即將失傳的工藝都讚嘆不已。

  這項活動特別安排於「豐美的織紋」特展開展後,希望藉由不同的兩族群以天然材料與織藝,彼此進行交流,並展示不同風格的傳統衣飾,讓博物館遊客透過展覽和活動,更進一步欣賞、了解多元文化的機會。

  詳全文▲TOP

 

 

阿美族竹筏製作與藝術創作
 文‧攝影 / 林建成


阿水的作品「爸爸捕魚去」

  過去東海岸阿美族人漁獵方式,捕魚曬魚乾或撿海菜貝類佐餐相當普遍,現代阿美族藝術家以傳統生活為核心,進行相關的藝術創作,讓人更覺得親近與貼切。

  每年四至六月是東海岸阿美族人的飛魚季,出海捕飛魚,阿美族過去靠的工具是竹筏,製作竹筏因此成為部落的大事,通常在一年前,由男子上山挑選竹子,以麻竹及刺竹為主,合力採取適合的竹子回來,再砍成所需長度的竹筒埋在海沙裡自然乾燥。

  經過數月後,將埋在沙中的竹筒取出,用刀子削去竹皮,有的部落為了製作竹筏彎曲的幅度,族人以原始的燒烤方式進行,這是較細膩的手工藝,竹筒必須控制燒烤的熱度,迅速處理,否則易燒壞或變形。最後將竹筒併排,以藤片綑綁固定,另外找來榕樹幹削製成木槳,就可以大功告成。

詳全文 ▲TOP

 
 

《最新活動訊息

教育活動:

  》本館

  • 8/20(日)14:00~16:00,纖維創作親子活動─好多福氣在裡面。
  • 8/27(日)14:00~16:00,纖維創作親子活動─月桃花,朵朵開。

  》卑南文化公園

  • 8/19(六) 14:00~16:00,原住民傳統獵人的生態觀,邀請「山藸.飛鼠.撒可努」一書之排灣族作家撒可努到卑南文化公園作精采之演講。

  》其他

  • 8/21~8/22(一~二),「青年考古夏令營」,地點:本館60人教室。

特展:

  • 「用手去找‧新纖事」纖維創作特展,95年7月8日至10月29日 09:00~17:00。本館近年結合纖維創作培訓班研習,講師與學員以作品推出成果展覽。作品多以黃藤、樹皮布、葛藤及羊毛氈四項傳統自然材質為展現題材,融入參展者的當代創意,呈現纖維創作具有新鮮感的氛圍。
  • 「豐美的織紋─台灣、東南亞南島民族染織」特展,95年7月22日至11月22日 09:00~17:00。染織與族群生活、文化傳承意涵息息相關,本項特展藉由臺灣與東南亞地區南島民族的相關染織品,探索兩地族群之間織紋呈現的多元美感與差異。
  • 「檀島傳奇-從羽神到熔爐」特展,94年12月11日至95年11月20日,本館第四特展室。本特展與以典藏太平洋南島語族民族學標本豐富而聞名的比夏博物館(Bishop Museum)合辦,將藉由與夏威夷原住民生活、神話和傳說等相關的生活用品、工藝品、圖像和影片等,以生動有趣的展示手法說明夏威夷文化的特色和發展。
  • 「狗的前世今生」狗年特展,95年1月30日開展,本館二樓迴廊。
    「狗」是最早被人類馴養的動物,遠在12,000年前就已發生了。人類為了狩獵及居住安全守衛,而開始豢養某些具有家犬特質的動物,從東亞地區的灰狼(Grey Wolf )開始,將大野狼馴養為家犬。隨著人類祖先的傳播,馴養行為逐漸傳到了全亞洲、歐洲與美洲。而家犬的祖先隨著人類的腳步,做出許多調整與犧牲。成功的生存策略,使牠們適應現代文明生活而不致絕種,牠們是所有野生動物裡最大的贏家。

詳細內容公佈於本館特展網站

表演:

  • 館慶音樂會,95/8/17(四) 19:30,內容精彩可期的音樂活動,誠摯邀請大家到史前館歡度四歲生日音樂。史前館視聽中心。
  • 薪傳之夜,95/8/19(六)18:30,南島原音與流行的結合,東岸夏季最high的夜晚,讓古老的傳說感動年輕的心。史前館山之廣場。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午餐的約會」,於每週六、日下午12:30 為來館遊客營造一個悠閒且充滿曼妙音樂的感性時光。
  • 史前館「南島樂舞SHOW」演出時間為每週六、日上午10:00及下午3:00,地點於山之廣場或玻璃屋餐廳。

‧‧‧‧‧‧‧‧‧‧‧‧‧‧‧‧‧‧‧‧‧‧‧‧‧‧‧‧‧‧

2006年社教機構終身學習節 ─ 「臺灣好Young 享看 享知 享做」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文化,Young內涵」系列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時間
踏上百年前的足跡
(八通關古道踏查)
6月1日-10月31日
老瓶與新酒:
青年與博物館討論會
9月8日-9月10日
原住民傳說動畫展
7月2-9日,9月4-10日
傳統,創新的基石-
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祖先文物之旅
9月21日-10月28日
95年度
屏東縣柴城外籍配偶讀書會
5月4日-9月14日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主編:林建成│助理編輯: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