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路-臨別退休感言兼致史前館的勇者們

台灣史前史與近代原住民族群的關係-以巴蘭遺址材料所作的初步觀察 (一)
蛻變的珍珠彩衣-珠光鳳蝶簡介 (中)
史前館電子報第80期 2006.04.01 
   

 

蛻變的珍珠彩衣-珠光鳳蝶簡介 (中) 
文‧攝影 / 張至善


當幼蟲受到刺激時,"臭角"會向外翻出,並分泌揮發性化學物質,具有腐敗的味道,有嚇阻天敵的作用。


珠光鳳蝶幼蟲的食草是港口馬兜鈴,它的分佈很狹窄,僅僅分布於蘭嶼以及台灣南部恒春半島等地區。

  珠光鳳蝶的幼蟲分為5齡,一年可有多個世代,整年都能繁殖,但主要在3到4月與9到10月間羽化成蟲,羽化成蝶後就只吸食花蜜,海檬果則是它們偏好的蜜源植物。珠光鳳蝶雌蝶會將卵產於食草或食草附近處,通常在葉背下,它的卵為圓球型,雌蝶在產卵時會分泌黏稠的分泌物將卵固定在植物體上,卵的表面光滑,頂端微凸,顏色為橙色。剛完成孵化後的幼蟲稱為一齡幼蟲,會啃食卵殼,隨後取食寄主植物,外形與其它各齡期不同,體色為淡褐色,有細小且稀疏的剛毛,體壁上長有明顯的肉突。二齡以上的齡期則無明顯的剛毛,二、三齡的幼蟲身體為黑褐色的圓筒狀,長大一些後,胸、腹部會轉為暗紫紅色,在第三、四腹節有環狀淡黃色帶,身體周圍肉突成磚紅色。

  幼蟲的臭角呈Y字形,為黃色,當幼蟲受到刺激時,會向外翻出,並分泌揮發性化學物質,具有腐敗的味道,有嚇阻天敵的作用。達到五齡的幼蟲 ,可以長到6到8公分,喜歡在茂密的枝、葉間或較隱密之處化蛹,蛹為帶蛹,也就是會有一條細絲線通過後胸背方懸掛於固定物上。它的蛹長得很像一片枯葉,蛹期時間長短不一,短的時候36天即可羽化,長的時候可達到一百多天。

  珠光鳳蝶在野外並沒有嚴重的天敵問題,是因為馬兜鈴植物體內的一些中間產物,例如馬兜鈴酸等物質,經由代謝作用漸漸變成用來防禦昆蟲取食的重要化學物質,但是珠光鳳蝶在演化的過程中則漸漸地適應此化學物質,並使該植物成為賴以生存的食物,並利用此化學物質防禦天敵捕食或寄生。

  在蛹體內進行改頭換面的大蛻變過程通常需要3~4週時間,才會破蛹而出羽化成為一隻美麗的蝴蝶。羽化過程開始時蝴蝶需蠕動腹部以產生一股力量,藉由胸部以及氣門吸入大量的空氣,將胸部腹面的前翅前緣與頭部觸角接緣縫撐裂,奮力地從裂口處爬出蛹殼,然後用於攀附於鄰近植物或雜物上;緊接著將腹部已注入至胸部內的血液,經中、後胸大量流入翅膀的翅脈中,使雙翅逐漸膨脹伸展開來,等到翅膀完全乾燥硬化,羽化的過程就完成了。蝴蝶羽化時完全沒有自衛能力,為了減少遭受攻擊的機會,選擇羽化的時間一般都在夜間~清晨間進行,因為此時期大多數天敵正在沉沉大睡,可以提高存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