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舊香蘭遺址出土的史前狗

暫存臺大卑南遺址文物移轉案略述
從羅氏鹽膚木談起
史前館電子報第77期 2006.02.15 
   

 

從羅氏鹽膚木談起  文/張至善 攝影/余明旂‧張至善


太麻里溪溪谷景觀-比魯溫泉位於太麻里溪上游,要抵達交通十分困難。


羅氏鹽膚木 Rhus semialata Murr. var. roxbrughiana DC.,又叫做山鹽青,是一種常見的落葉性小喬木。(攝影:余明旂)

  記得去年的冬季,為了配合金峰鄉公所以及林務局的宣導作業,提供正確的入山活動知識,進行安全的部落及生態旅遊,我們走訪了一趟比魯溫泉,進行相關的宣導片拍攝。同行的還邀請了排灣族的耆老曾孝曾爸爸,以及一些社區工作伙伴一同前往,這一路上為我們講述當地的自然與人文風情,以豐富宣導片的內容。

  一到比魯溫泉時讓人詫異萬分,放眼望去竟是滿滿的車隊,人馬雜沓,一批批暢遊野溪溫泉的人潮。由過去田野訪談得知比魯溫泉原本是排灣族一個重要的神話流傳之地,傳說中此地有一對神仙夫妻居住,男的叫talungatung,女的是 tabataba。有一天夫妻正準備作織布的材料,以織布給天神作衣服, ( 有一個鍋子要煮zakilj - 做麻繩用作編織布料),所以當地常冒煙(peliulj冒煙之意)。傳說talungatung 非常凶悍且好色,女人經過若不遮臉將會被附身且使之生病。魯凱族人若在當地講魯凱族的話也會有同樣的結果。因此女性經過此地時要遮面而過,在此地也不可以說魯凱族的話,否則會遭到不幸的災禍(註)。然而,隨著知名作家所拍攝的啤酒廣告播出,比魯溫泉如今卻成了民眾爭相造訪的野溪溫泉旅遊聖地,已不再有過去的禁忌,對此地毫無謹慎戒懼之意。近幾年,這附近也很巧合的不斷傳出一些人員傷亡的消息。面對這樣的情形,心中諸多感慨,此地雖已位處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境內,理當有嚴格的人員和車輛管制,由於並沒有強力資源或配套措施來限制車輛的進出,眼下防堵的效果並不彰。心中思慮:與其檯面上的不可說、不可作,對照著車水馬龍的現況,也許積極的管理、有效的開放,會是未來值得一試的一條路。

  回程時曾爸爸講述沿路的景緻及過去的故事,由於過去這條太麻里溪流域曾經做過一陣子部落地圖的訪談,一路上張大了眼睛,很努力的試著把訪談時圖面的想像和現實的地貌景觀相互結合印證,期間也用簡單的幾個排灣族名詞單字來詢問曾爸爸民俗植物的利用和野生動物出沒的情形。年輕一輩的伙伴也一同參與聊天討論,突然間看見一旁的羅氏鹽膚木,我很快的叫出它的排灣族名稱vus,就我淺薄的瞭解它帶有鹽分,可充作小朋友零食,以及書上說的可作為鹽的替代品,它的果實也會吸引許多鳥類前來造訪啄食,它木材燒成 的薪炭也是過去火藥的原料等,卻沒料到這一回卻引發出更多有趣的話題和發現。

  對學習背景屬自然科學的我而言,各項調查往往需要事先的規劃和構思,把調查的項目條列,然後歸整為一欄欄的表格,以免遺漏。當時對人文科學興趣亦發濃厚的我,正思索著如何進行耆老生命故事的訪談,後來發現這樣是行不通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生命、一段時間過往或一段歷史,長者生命的智慧,他內心的感受和曲折的思緒又怎是短暫的會面或規律性的問答能探查出來的?沒有長時間的相處互動,是很難捕捉到耆老生命中的溫暖的。

  一位朋友說:「這種木材燒起來會劈哩啪啦的作響,如果送給哪家的女生,表示那個女生脾氣很暴躁。」另一位說:「以前排灣族男女生的交往根本不是自由戀愛,結婚與否,是由父母親作主的,因此男生追女生的方法就是幫女方家裡做事,例如開墾土地、種田、砍柴等,男生越勤快,就越容易討得未來的丈人、丈母娘的歡心…..」。「撿(砍)柴火,若是勤奮的人會撿好木材,懶惰的人就會撿vus這種。這種不好的柴,女生家長可以從送來的柴火中判斷男生勤不勤快」。「那時候只要家裡的女兒長得很漂亮,就會有一群人來幫家裡做事,那時候的男生根本不是和女兒談戀愛,是和她的爸媽談戀愛!」。「這樣的愛情很苦悶,兩個互相喜歡的最後不一定能在一起,實在是很可憐….」

  後來我也從胡台麗的紀錄片「愛戀排灣笛」中得到了些許的印證,紀錄片第一段故事的主角就是因為兩人都是家裡長嗣的關係,以致於相愛的兩人無法結合….,第二段故事中男主角也說「妳的家人也不喜歡我,我沒到妳家幫忙做事啊…」我不禁想著排灣笛的音律總是帶著些許的淒楚,是因為排灣族人的愛戀滋味通常是苦悶不樂的關係嗎?

  從路邊一棵不起眼的羅氏鹽膚木竟然牽引出排灣族的愛戀、男女交往等話題,竟是如此的衝撞著我的心靈,它不再只是一個拉丁學名,或是一般的民族植物用法、意義,這種不經意的啟發和知識上的收穫是件奇妙而美好的經驗。我想,我未來也許可以從文獻中、紀錄片中去接觸、察知到這樣的知識,但卻是在這顛頗的吉普車上,伴隨著蓊鬱的山光和湍湍的太麻里溪,藉著和耆老、和伙伴們的言談中得到這樣的資訊,這次特別的經驗感受真是沁入我心,令人永難忘懷。

(註) 神話故事採集者:宋慧娟。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