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白領苗」的村寨中,你就會知道,為何這裡被人稱為「蠟染之鄉」。舉目所及,無所不在的蠟染作品,成為白領苗重要的象徵,他們不但將蠟染運用在服飾上,也用來製作棉被被面、床單、背包與包被等一般的日常用品。過世後,更將刻畫著銅鼓紋、火焰紋與渦漩紋等紋樣的蠟染被面蓋在棺木上,這成為他們與祖先相聚時確認身份的憑證。
在這些各式各樣的蠟染作品中,蠟染被面格外引人注目。蠟染被面的紋樣一般以自然界的圖樣為主,包括動物紋(鳥、蝴蝶、魚、龍、水蠆等),植物紋(石榴花、牡丹花、荷花、菊花等)與太陽紋、雲紋、水紋與羽毛紋等。雖然他們以自然界的花、草、蟲、鳥做為創作的素材,但所畫出的紋樣絕不是自然動植物的翻版,而是累積了長期自然觀察,並加上豐富的想像力所創作而成。有意思的是,在所有的動物紋中,鳥類的紋樣特別豐富,這不禁讓我們去問:為何白領苗對「鳥」那麼情有獨鍾?
根據學者的研究,這支被稱為「白領苗」的苗族支系,主要居住在中國貴州省丹寨縣的揚武、復興、排調;都勻市基場與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普安、交梨、高峒和蓋賴等地(江碧貞、方紹能,2000)。「白領苗」這個名稱是清代的漢人根據他們的服裝特徵所給予的名稱,另外,白領苗的內部有兩種自稱,分別為「嘎鬧」與「沽」。
中國一位研究苗族的學者劉雍認為(1993),根據苗族學者的考證:「嘎鬧」中的「嘎」字是虛詞,無意義,至於「鬧」則是「鳥」的意思,「嘎鬧」則有母親的含意。劉雍更認為,鳥就是這支苗族的氏族徽記。那麼,為何自古以來苗族與鳥之間存在著這樣密切的關係呢?我們或許可以從苗族古歌中窺見些許端倪。
在《苗族古歌》中,鳥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人類起源歌》中,有這樣一段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