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余惠珍與小朋友們一起動手 |
家長吳素梅與孩子們一起學習 |
吳雙與她的羊毛氈球成品 |
小朋友得意的展示他們的羊毛氈球型吊飾 |
在「編製─連結」這個小小成果展自一月份開始推出系列親子教育活動,吸引了不少家庭親子前來參加,讓培訓班學員擔任講師,發揮教學的空間,也讓更多大小朋友體驗纖維創作的魅力與樂趣,達到先前所希望藉由策展與教育活動的分享,擴大更多人在纖維創作工藝的連結與交流。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成就感,以及驚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向來是親子活動最能讓大小朋友感動的一點。以下邀請兩組經常前來參加本館活動的家庭,分享他們參與這幾場教育活動的心得。
用心體會、用力發揮/余惠珍(吳立文、吳瑀謙的母親)
到了星期六,孩子總要問:「媽媽,這個禮拜史前館的阿姨要教我們做什麼好玩的…..
」「上網查詢看看……,這次是一系列有關纖維創作的親子教育活動哦!有藤球編製、用藺草做杯墊、羊毛氈球型吊飾還有……..」「媽咪!快打電話報名啊!!」
簡單的原始素材,運用小小的巧思,將素材相互結合或加以延伸,最後呈現出令人讚嘆折服的作品,因此只要得知史前館精心策畫安排的活動,總會讓我們母子三人不畏路途遙遠之苦,浩浩蕩蕩的從成功趨車一個多小時前來,只為參與這樣原味、簡單卻又令人感動的活動……。
這次史前館以同樣的熱忱,在博物館與原住民社區計畫中以「編製─連結」系列研習,培訓了一批纖維創作工藝種子教師,並在館內一樓大廳左側穿堂舉辦成果與心得分享展示。藉由活動承辦人頌恩的引領,我們逐步走入纖維創作世界的美麗境界,展出的成品都是每位創作者最獨特的巧思,「構樹做成的樹皮衣和提包、葛藤編織的提籃和藤球、羊毛氈吊飾…」,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自然纖維素材創作之美,在觀賞的過程中,每個作品都讓我驚嘆不已,感念這些先人傳承下來的智慧文化,的確是需要我們珍惜和極力保存的。史前館在南島文化的傳承上發揮了推波助瀾的功效,也很感謝在館方有力的推動之下,才能讓我們有如同親身走訪體驗南島各族群的機會。
孩子們指著藤球高興的說:「今天我們要動手做這個哦!」
纖維創作一系列活動中,元月九日的活動項目是「滾動的彩虹-藤球編製」。這次參與的家庭很踴躍,有近六十幾位親子報名參加,整個活動氣氛熱鬧了起來,經由老師的解說與示範,原來藤皮可以繞出千變萬化的造型,再加上鈴鐺的點綴襯托,再集結數個藤球就可組成一串很有原味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在編製過程當中需要親子間相互協助才能順利完成,除了促進親子的合作默契,更可訓練孩子對顏色的組合和手眼協調的能力。我和兒子共同完成了許多不同顏色的藤球,自創作品的確不同凡響,妹妹提著這一串藤球晃出鈴鈴的響聲,把一整個下午的活動做出完美的結局。
元月十六日的活動項目是「秘密捲心餅-藺草杯墊」,同樣吸引不少家庭的參與,像我們這一家子如同會員般(曾笑稱自己是史前館VIP會員)當然也不會錯過,孩子們大概長期參與這樣的活動,所以總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解說,而我也才能專注在原始素材的世界裡,用心體會先人創作之美。
「用綿繩繞著六根藺草,一圈一圈的繞…」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再加上耐心便能化腐朽為神奇,它可以是杯墊也可以變成餐墊,更可以再完成適當大小時拉緊綿繩,做出收線的動作,自創出與眾不同的筆筒哦!
用同樣的方法,但選擇不同的素材,也能在視覺上產生另類的感覺,在用途上也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活動結束後,講師們提供了我們回家後尋找素材的方向,像毛線、布、綿繩或結合運用以上各種素材,也能超越原有的作法,激盪出每個人的創作潛能。
接下來還有許多好玩的活動,此刻孩子已經催促著我,因為今天的活動是「我的一顆心─羊毛氈球型吊飾」的製作,孩子們早已準備好,要來好好體驗一下動手揉搓羊毛的樂趣了。
親子體驗對話
1.我的史前館/吳素梅(吳敏、吳雙的母親)
新的一年,史前館新的DM裡,顯得活潑生動、琳琅滿目,其中一項-我的一顆心-羊毛氈球型吊飾,如何使蓬鬆的羊毛氈變成羊毛球?快來體驗揉搓的樂趣吧!深深吸引著求知慾旺盛的我,速速召喚女兒們加緊腳步,奔向我的史前館!
望著桌上的羊毛氈,專心聽著老師的解說,羊毛混沌成型,揉搓之間,竟也覺得手酸。幸有老師詳細、溫柔、細心的教導,使得成品迅速完成,手酸也不覺得有什麼了。
老師將羊毛球一剖,繫上中國結,呈現在眼前的是一顆史上超強、獨一無二的一顆心,啊!充滿了成就感!
感謝史前館精心策劃,感謝頌恩小姐的帶領,感謝老師溫柔的教導!套句廣告名詞作結語:「來史前館的小孩不會變壞!」自創一句:「帶小孩來史前館的父母,超讚!」
2.我的一顆心/吳敏(新生國小六年級)
94年1月23日,在史前館一樓左側堂中,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活動,今天的活動是利用蓬鬆的羊毛氈做出「我的一顆心-羊毛氈球型吊飾。」
原本一頭霧水的我,一到了現場,疑問馬上就煙消雲散,原來是利用羊群們褪下的羊毛大衣所做的吊飾,我們真該謝謝那些羊呢!
首先,把一種顏色的羊毛當底,再舖上其他顏色,?橫交錯,意在使它們糾結纏繞在一起,顏色幾種都行,接下來,用稀釋的洗碗精溫水噴濕,對折成一半,再折成四分之一,再邊捲邊收小,就變成了一個球體了。
接著,像搓湯圓一樣,一直搓一直搓,直到搓乾搓硬為止,再來,用美工刀把圓球切開,把球中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公諸於世……「我的一顆心」。
當老師溫柔的為「我的一顆心」綁上線,穿上琉璃珠,就成了我的無價之寶了。
沒想到利用羊群們褪下的羊毛大衣,竟能成為一個美麗又可愛的吊飾,我來參加這一次的活動真是值得呀!
(指導老師:新生國小陳金蓮老師)
3.羊毛吊飾DIY/吳雙(新生國小五年級)
啦!啦!咦?怎麼會有這麼快樂的歌聲呢?哈!哈!是因為今天要去史前文化博物館做羊毛氈球型吊飾「我的一顆心」啦!
蓬蓬的羊毛,摸起來軟軟的,很有觸感喔!先把不同顏色的羊毛撕碎,再一層一層疊上去,然後,噴上溫熱的洗碗精稀釋水,對角捲起來,變得圓圓的,就一直搓到它變成像彈跳球一樣圓、一樣硬,再用刀片把羊毛球的「肚子」給剖開,看看它的「小貝比」,串上珠珠和線,就大功告成了。
當我看見羊毛球的「小貝比」時,覺得就像一隻可愛的小蝙蝠,而姐姐則是一條青色的小蛇。這個羊毛吊飾讓我愛不釋手,因為只要把它剖開,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了,就如同「我的一顆心」一般,那麼與眾不同!
(指導老師:新生國小楊惠菁老師)
編製─連結
93纖維創作工藝種子教師初級培訓班成果展
展出時間:93年12月4日至94年2月27日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一樓左側穿堂
相關教育活動已發布於本館網站「最新訊息」
(本文導讀為本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作者為參與「編製─連結」成果展親子教育活動之家長與孩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