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探索在地議題、連結國際行動:卑南遺址公園環境教育課程的重整與展望

博物館頻道

  佳興部落木雕情緣:重建臺灣原住民藝術史蒐藏

回想‧回響

  在部落的土地上,長出我們的故事:記2021年「走讀嘉蘭」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遺址前彎身當代後凝視-在南科遺址上現考現學特展

  本次特展為南科園區土地歷史的回顧,引導民眾重溫過往史前先民的生活記憶,並透過「考現學」的觀察視角,重新觀看當代園區的地上景物,探索它曾經歷的不凡考古歷程與豐富的史前文化,開幕邀請特展合作企業共襄盛舉,其廠房均位於目前遺址劃定區域,歡迎大家來看展!

文‧圖/南科考古館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61期 2022.2.15
 

  不知道大家在新的一年有甚麼新希望呢?希望大家年後開工與開學的新希望,都能慢慢地踏實築夢。

  卑南遺址公園自去年就原有環境教育課程基礎進行微調重整,強化連結12年國教核心素養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重視引發學生探索、關心議題與思考解決,園區常態推出哪8套環教課程呢。

  你的身邊有著甚麼樣的收藏品,這些作品背後述說甚麼樣的故事?史前館為重建臺灣原住民藝術史購藏計畫收藏佳興部落的木雕,來看佳興部落三對父子的作品在原住民藝術史上具有的重要意涵。

  「走讀臺灣」在去年嘗試與族人一起合作,將部落原有的口傳故事結合學童繪圖與族人配音,以PPT微動畫影片進行線上課程。促成部落中青代參與的源頭是甚麼,過程中又有那些收穫與心得?

  祝各位開工大吉,寒假正式登出!

 
 

探索在地議題、連結國際行動:卑南遺址公園環境教育課程的重整與展望

文‧圖/林佳靜


遺址考古趣體驗陶片修復

  卑南遺址公園位於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以文化保存和環境再生的理念,呈現出兼具自然與文化的環境特色。館方透過辦理相關的展覽、戶外教育課程、兒童營隊與假日推廣活動等,也讓園區自2014年10月起即獲得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成為東部地區提供優質環境教育課程的場域之一。

  公園的環境特色兼具史前遺址、原住民文化與豐富的自然生態,因此環境教育目標即以「人與環境」為核心,目的在提升民眾對史前、原住民文化與自然環境相關議題的覺知與知識,促進對環境與文化資產保存的態度與價值觀,並學習保護環境與文化資產的行動技能,進而願意承擔保護的責任。而這樣的目標同時也符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能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發現生命的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詳全▲TOP

 
 

佳興部落木雕情緣:重建臺灣原住民藝術史蒐藏

文‧圖/盧梅芬


高枝珍〈勇士與小孩〉

一、十五年的佳興部落木雕情緣

  曾經有位博物館典藏的前輩跟我說,和典藏品產生深刻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緣分。

  2005年,我31歲,一位不方便遠行的媽媽,蹲在家裡寫起了《天還未亮:臺灣原住民藝術發展》(2007年出版)。那年,對佳興部落木雕村非常好奇;因為從文獻得知,人類學者鳥居龍藏(1900)比喻Puntei社(今佳興)為排灣族最有名的「美術中心」與「雕刻中心」;森丑之助(1924)亦指出Puntei社在排灣族各社中雕刻工藝最發達,有最熟練的雕刻師,製作出來的雕刻品最精美。而該村的口傳歷史流傳日治時期政府曾有計畫地要發展佳興的木雕產業。

  又從史料得知,在日本推動「農民美術運動」(農民於農閒時間製作手工藝以做為副業)而享有盛名的山本鼎,於1924年受臺灣總督府委託來臺考察臺灣工藝,並倡導推動原住民產業工藝。從鈴木秀夫所編《臺灣蕃界展望》(1935),日治時期政府曾於排灣族部落阿瑪灣(アマワン)設置工藝指導所。當時很想找出更多佳興部落在日治時期的木雕發展線索,但諸多限制,無法繼續蒐集相關史料。

詳全文▲TOP

 

 

在部落的土地上,長出我們的故事:記2021年「走讀嘉蘭」

文/Masgesge Badjaljinuk(馬斯戈斯戈‧霸加里努克)‧圖提供/Cuvuq芽劇場)


2020年與2021年兩次簽署,找回我們的「文化儀式」,展開向部落學習的過程

起步走

  2020與2021年,「Cuvuq芽劇場」及Maljivel馬里弗勒部落與史前館共同合作「紅嘴巴的vuvu和她的kalanwu(背籃)」系列研習以及「走讀臺灣」當中「走讀嘉蘭」的系列活動。之所以會有這兩年的合作,一切要回到當初我與父親一起從事部落文化教育工作的背景說起。

  我是來自金峰鄉嘉蘭村的部落青年,自小因參與了部落各種大小的文化祭儀和活動,對部落傳統文化耳濡目染,但始終沒能好好了解自己的部落和家族,直到父親在我高中時,帶著我一起開始做家族系譜,就此展開了我的文化學習路程。大學畢業後,父親和我所做的家族系譜一直都在持續,但期間也因為很多因素而中斷,就在2017年協助親族家人進行「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工作時,才發現有形和無形部落文化資產的重要性,繼而與親族家人成立了傳統領域劃設工作坊,透過一連串課程,向土地律法相關領域教授老師請教學習,這時才知道身在部落的我們,才是有形和無形的部落文化資產守護者。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考古‧工具‧人」特展 ft.辛卡米克
    時間:2021/11/18(四)~2022/2/28(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
  •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
    時間:2021/11/18(四)~2022/5/2(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特展室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教育推廣 

  • 【史前館 ft.辛卡米克系列特展—專題演講】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活動報名

    場次

    時間

    講題

    講者

    2/20(日)
    14:00-15:30

    考古挖挖哇!

    姚書宇(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 「考古‧工具‧人 ft. 辛卡米克」特展之屁貓考古工具彩繪
    活動時間:2/19(六)14: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由屁貓考古隊帶領,展現考古田野發掘作業的工作流程,透過彩繪方式介紹各類工作人員所負責之工作內容與使用工具,製作成文青風格小文具,快來和屁貓一起進入考古的領域吧!
    活動日期: 參加對象:20名 活動費用:$200 活動報名
  • 110年度史前館環境教育課程服務
    活動時間:2021/1/1(五)~2021/12/31(五)
    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從歡樂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康樂本館自109年起進行展示更新工程,現階段休館中,將環境教育課程經由專業的設計及轉化成外展課程,將博物館帶到學校內。課程涵蓋:
    ◆家在哪裡 ◆搭乘時光機 -史前辦桌「器」 ◆小小考古學家 -「海」是很愛你 ◆小小人類學家 -你「視」原鄉島

    卑南遺址公園結合史前遺址現址、戶外自然空間以及展示廳,發展出多套環境教育課程等著你來探索,課程涵蓋:
    ◆穿越時空話卑南 ◆食事變!變!變! ◆尋找國家寶藏 ◆新角度看世界

    詳情查詢│預約洽詢│ (089)381166#561 孫先生(本館環境教育推動小組)(089)233466#210 張小姐(公園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1年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