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文化研討會中筆者在國旗前發表論文
|
巨石文化祭之會場
|
最近,我受到大韓民國「世界巨石協會」柳寅鶴會長的邀請,到韓國仁川江華郡參加第四屆巨石文化節和第七屆巨石文化研討會。「世界巨石協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協會,1998年在漢城成立。其目的在於推廣和促進巨石文化的保護和研究。
韓國的巨石又稱為支石墓,是公元前2-3千年前的墓葬遺留,推測所埋葬的可能是當時部落的領袖。一般區分為北方型、南方型和混合型三種型態。北方型是由一塊重達數頓的岩石蓋板平放在兩塊或四塊側立的支石上,形似一個石桌,推測是受西伯利亞之影響。南方型是在地面下有一石室,支石是在蓋板和石室之間。混合型是只有蓋板和石室,而沒有支石。支石墓在中國東北的遼東半島也有分佈,在歐洲類似的結構被稱為dolmen。
在韓國,支石墓的數量估計有兩萬五千處之多,但是據報導在三十年前,其數量曾經達到八萬座;不過由於開發建設,而造成快速地破壞和消失。目前韓國支石墓的數量,估計暫居全世界各種史前巨石總數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其結構雖然簡單,但是能夠以巨大的岩石建構成支石墓,反映了當時的文化觀念和社會組織能力。所以韓國有識之士,即體認到支石墓之學術、文化和觀光旅遊價值,於1998年組織成「世界巨石協會」,積極進行支石墓之保護,並推動將支石墓申報為世界遺產。經過一番努力,到了2000年,終於如願以償,江華支石墓群(史跡第137號)、高敞支石墓群(史跡第391
號)及和順支石墓群(史跡第410號),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轄世界遺產委員會之認可,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不但成為韓國的榮耀,每年也吸引了兩百萬觀光客(包含二十萬外國觀光客)前來參觀旅遊。
這次的巨石文化活動是在離漢城不遠的江華島舉行。節目包含巨石文化祭和學術研討會兩部分。巨石文化祭的會場是在巨石所在地的「巨石廣場」,除了遊行、慶祝大會和各種民俗表演之外,還有巨石文化生活復原、出土文物之現場展示和小朋友的巨石寫生比賽等等,場面非常熱鬧。顯示巨石在當地已經不是生硬的考古遺跡,而成為當地社區凝聚認同意識的一個重要象徵和觀光資源,並因而更加強化了民眾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保護。
巨石學術研討會是在江華的安陽大學舉行。有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澳洲、美國、台灣、中國大陸和韓國當地的代表或學者,分別就世界巨石文化的新發現或維護保存等方面的議題提出報告。主辦單位在這次研討會中很用心地安排了一個議題,即:如何協助將北韓地區的支石墓也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他們企圖加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和與會學者們的印象,以有利於日後之申報作業。顯示了韓國人旺盛的企圖心和強烈的大韓民族意識。
我之所以被邀請參加此一巨石文化活動,主要是因為台灣也是擁有巨石文化的國家。在花東海岸山脈一帶,分佈著許多巨石文化的遺址,在遺址上可以發現石壁、石棺、石輪、石人像、有肩單石和有槽單石等巨石。這些巨石文化的遺址,無論在學術意義和文化資產價值上,都極為珍貴,而且是特色獨具,「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其重要性絕對不輸給韓國之支石墓。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巨石文化遺址,除了少數已經被列為古蹟之外,大多數都任其毀壞消失。尤其令人痛心的是:還有不肖之徒,到處蒐羅分佈在遺址上的巨石,將之搬運回家據為己有,並且待價而沽。目前除了幾處體積碩大,不易搬運的石壁和石棺之外,大多數存在於各遺址地表之巨石,似乎都已被盜取一空。比起韓國之巨石,台灣的巨石是何其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