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文化館的推動與地方休閒、觀光產業的連結
文建會自八十三年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及各項執行計畫,鼓勵民眾直接參與地方文化事務策劃與推動,近年已成為社區民眾的共識。社區總體營造從地方出發,培育了相當多的社區人才以及專業社團。為配合行政院「國內旅遊發展方案」、「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文建會以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推出「地方文化館」的計畫,希望透過文化館的成立,讓各地都能有一個在地的文化據點,呈現地方文化特色;它具有社區博物館的精神與性質,能充分吸納社區民眾參與,為社區民眾而存在。
地方文化館強調以生活美學及體驗為內涵,以社會大眾記憶為藍圖,透過輕鬆、活潑方式介紹常民生活文物,因此兼具娛樂及休憩功能,並有效結合文化推廣、產業發展及觀光旅遊。「地方文化館計畫」可說是創造博物(文化)館與社區互動的一個新機制,鼓勵民眾參與文化館經營,藉由文化館收藏社區、地方文物來保存地方特有之生活環境,並利用展演、導覽等方式,教育社會大眾,進而將藝術文化融入民眾的生活之中,因此地方文化館屬於新博物館之概念範疇,符合博物館發展趨勢(陳郁秀,2003)。
地方文化館計畫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延續,也是「國內旅遊發展方案」的重要內容,更是「地方休閒產業遊憩產業」的起點。透過草根社區組織的蓬勃發展,地方人文、歷史、產業、生態的探索和維護,將更為人們關切與重視,而台灣由下而上的民間活力則更加澎湃,都市居民也可利用週休二日,在國內優雅恬靜的鄉村做文化休閒之旅,促使都市與鄉村的經濟產生共生關係,進而幫助農村產業經濟的復甦。
二、台東地區文化館的發展
2004年文建會所出版的文化白皮書來檢視台東縣近年的推動成果,其中文化環境之整備(第二篇第二章)關於軟硬體建設部分,提及文建會籌設國立文化機構主要是教育部所屬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及所屬卑南遺址(卑南文化公園)的建設;另外2004年配合行政院「新十大建設計畫」,提出「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計畫,有關的仍是教育部主導並由史前館規劃的「南島文化園區」,來建構文化設施與民間機構間之夥伴關係,及朝向一次滿足民眾「文化、休閒、娛樂」等多元需求的目標發展,除了在台灣東部誕生一座嶄新而且是世界級之文化園區,並建構台灣成為南島文化研究中心及南島文化研究之留學聖地,同時並可結合台東原住民文化之特色,帶動地方及國際觀光。
在文化白皮書中第二篇第五章中「新故鄉社區總體營造」,文建會委託專業團隊成立「社區營造縣市輔導團」、「地方文化館縣市輔導團」及「2003年擬定的社區營造培力計畫」成立推動委員會或推動小組等協調機制,提供一套培訓機制,讓他們可以認識新政策之價值與視野,理解社區營造的工作特性,善用行政資源來為社區提供協力。在台東地區,活用社區資源改善文化環境方面,主要有「社區環境改造計畫」、「閒置空間再利用」、「地方文化館」部分,最近推動的館舍有「台東故事館」、「鐵道藝術村」、「正興村文化館」、「日式宿舍藝文特區」、及「台東山地文物陳列室」、「龍田蝴蝶館」、「成功鎮藝文中心」、「蘭嶼青少年活動中心」、「池上米文化館」、「東河都蘭文化藝術村」、「內本鹿布農文化館」等十一項籌建營運計畫,除了最後兩項為民間館舍名義申請外,大都為公部門提報計畫的地方文化館。
簡言之,透過上述地方文化館推動現況的檢視,除了國家級的博物館及未來南島文化園區,因人員的配置及資源特色等條件較充足,在行銷及公關傳播的專業較具實務經驗外,台東地方文化館仍處於規劃草創的階段、未來的行銷及宣傳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換個角度思考,相較於其他縣市地方文化館的發展,台東地區的起步較晚,因而有機會學習並觀摩其它縣市博物館及文化館行銷宣傳的成功經驗,做為文化館未來規劃參考的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