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可以再靠近一點─談史前館建築景觀再造
文‧圖提供/盧梅芬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目前是臺灣東部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自2002年8月開館以來迄今17年。史前館奠基於卑南遺址搶救,以史前文化為核心,同時關注原住民族文化保存與再現,以及肩負國家級博物館的區域性責任。
自2017年至2021年,文化部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城鄉建設項下所推動的「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期待以文化保存及提升在地文化公共服務,活化區域文化資產與完善文化設施;其中之執行方法與策略即為地方館舍升級(註)。在此計畫下,史前館將擴充其核心內容至南島語族,拓展國人的南島世界視野,同時進行建築景觀再造。
許多觀眾到史前館最常見的問題便是在展廳迷路、空間具封閉感,以及戶外一些設定為活動的空間卻常因炎熱而無法親近。因此,史前館空間改造以親近公眾(access)與空間優化為核心目標,希望讓觀眾更容易親近、使用與發現史前館的各種價值與服務(展示、故事、教育與休憩放鬆);同時整修老舊空間或設備以提供嶄新的功能,包括永續節能之設計、友善平權及無障礙功能強化。
本案建築師為自宜蘭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移居臺東開業的陳哲生建築師(圖1)。由於本館空間再造涉及建築、景觀、遊戲場及機電消防等複雜項目,陳哲生建築師事務所團隊能夠貼身了解與掌握博物館現況,至為重要。
圖1.陳哲生建築師與館內同仁解說空間再造規劃。
|
尊重原建築設計師葛瑞夫(Michael Graves, 1934-2015 )的設計概念,是建築景觀再造的重要原則。葛瑞夫的空間佈局,主要是入口大廳延伸至山之廣場、後方中央草坪與群山的軸線。如何重塑其美好特質,並強化空間的親近性(access),是本案核心課題。同時,在時間與經費的條件或限制下,提出再造理念與優先順序。
圖2.軸線A為原建築設計師葛瑞夫的主要空間佈局。
|
一、整體空間關係的重整
(一)突顯臺東的場所精神與易親近的地景:由於既有入口與景觀過於工整或嚴肅(圖3、4),空間再造後的入口廣場與後方景觀園區將更接近臺東的自然地貌;並強化景觀園區地景與臺東群山的連結感(圖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