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十年後,讓我們繼續將七腳川作為動詞:記「Taluma’歸途─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

國際頻道

  從遊戲中學習:走訪日本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館

回想‧回響

  2018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史前所見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南科考古館正式啟動試營運  西拉雅傳統儀式祭告祈福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以下簡稱南科考古館)歷經十餘年籌備建設,26日起正式啟動試營運。試營運儀式由西拉雅吉貝耍部落張明海祭司,以傳統「開向儀式」為館祈福,表達尊重自然與傳承守護土地的精神。文化部李連權次長、南管局林威呈局長、史前館王長華館長、臺南市李偉智議員、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林韋旭主秘、文資處林喬彬處長、文化資源科黃宏文科長、新市譚乃澄區長、善化方澤心區長、安定柳世雄區長、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段洪坤理事長,以及歷年來參與南科考古的發掘代表等貴賓,一同參與試營運啟動儀式,共同見證南科考古館新扉頁。

  以豐厚出土文化資產為基礎的南科考古館,設置一個特展廳與四個常設展廳,五個展廳主題各具特色。館內更有全台首座考古秘室,供遊客觀看文物整飭的過程,實地瞭解考古工作的重要性。試營運期間將先行開放第一、第四展廳及特展廳,未來正式開館後,南科考古館從建築本體、館內多元豐富的展示內容、館外道爺遺址文物-人面陶偶發想的「蔦松家」公共藝術作品等皆塑造出南科考古館科技與人文的特色,未來可望成為台南市鮮明的文化地標。

  南科考古館肩負典藏、研究、展示及教育等功能,以保存文化資產、推廣社會教育、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為使命,期望讓國人更瞭解臺灣豐富多元的文化面向。試營運期間尚未開放一般民眾參觀,將由館方主動邀請團體參訪,藉此匯集各方意見調整服務品質、擴大營運能量,同時為明(108)年上半年南科考古館正式開館迎賓預作最完善且妥適的準備。

文/邱瓊儀
圖/南科考古館

愛分享聖誕市集

  史前館為拉近與地方民眾間的距離,使館外民眾皆可自由近用館內資源,今(107)年延續寒冬送暖的精神在太陽廣場辦理「愛分享聖誕市集」。這次活動除了邀請到台灣公益社會實踐協會、社團法人臺東縣康復之友協會及台東縣弱勢者關懷協會等社福團體,更有臺東在地民眾之手創藝品、原住民美食、農特產品、二手物品與家電義賣等攤商響應,由各攤自由樂捐當日盈餘一同做愛心。

  除此之外,本次市集活動也結合在地表演團體-「韻揚豎笛重奏團」與「大王樂陶陶音樂團」的音樂演奏,當現場響起「月亮代表我的心」、「隱形的翅膀」等耳熟能詳的曲目,不僅溫暖了在場民眾,更替本館增添了幾分溫馨祥和的氣氛。本館館員與志工也自發性提供家中二手物品,於會場設置愛心捐贈品義賣攤位供民眾選購,銷售所得也在當日全數捐贈給在場的社福團體。

  早上十點至下午三點的活動期間人潮絡繹不絕,本館提供的愛心小禮物也被熱情參與公益的民眾憑券兌換了共計145份,足見民眾對公益活動之熱情響應,史前館「愛分享聖誕市集」我們下次見!

文‧圖/許慶霜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86期 2019.1.1
 

  也有來年的展望,累積成我們每一步的前進。

  史前館與壽豐館十年前後的合作,皆以七腳川戰役為主題推出100周年、110周年特展。十年前,擾動了甚麼;十年後,又可能生成了甚麼,歡迎大家找時間看展覽,也從中思索你與前人的連結、與家鄉的歸途。

  學習有很多種方式與可能性,對博物館人來說,特別是看著自己的下一代,在博物館展場感受到觀察、學習、成長的魅力,更是一種感動。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館對孩子的吸引力,讓孩子們流連忘返。

  去年年底還來不及刊登的史前館實習生心得系列,從這一期開始連載。不同組室的實習生,如何在短短一兩個月的浸潤中產該組室職人工作的精神與氣質呢,這一期就來看看在研究典藏組的實習經歷。

 
 

十年後,讓我們繼續將七腳川作為動詞:記「Taluma’歸途─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

文‧圖/林頌恩

  「蝦毀!已經十年了還在?!」

  2017年6月21日早上,我為了尋覓可以一起參與文化部「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計畫)的館際合作夥伴,再次來到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拜訪。舊地重遊,我不知道會有甚麼樣的火花迸出來。當年跟我一起合作的壽豐館策展規劃員Dungi林燕萍已經不在這個位置上,另一位策展人O’ol李玟慧也轉換跑道去做部落協會的工作,而當時的平面設計師Lamuk林惠蘭則已遠嫁他鄉,相隔十年,不知道我還能跟這裡的策展規劃員一起做些甚麼。

  2008年冬天,我與同事李虹妮、汪冠廷曾與當地中青輩一起奮鬥,想辦法對那年春天多位部落長老及tapang(領袖、頭目)渴望在自己家鄉辦展覽的心願給予回應。我永遠記得那時候老人家們說話的神情,他們說,2008年這一年是七腳川戰役100周年,如果要有一個展覽,就是這個了。地方人對地方事最有感,既然這是讓族人最有感覺的主題,那麼無論難度再高,我們都想跟年輕一輩一起嘗試看看。

詳全▲TOP

 
 

從遊戲中學習:走訪日本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館

文‧圖/邱瓊儀


從觸摸型(hands on)展件認識魚類的構造

  朋友總說:「在博物館工作會有職業病,休假出國旅行還是喜歡參觀博物館。」筆者平常沒特別思考這個問題,但翻開2018暑假帶著學齡兒童到大阪旅行的相簿,參觀博物館行程確實佔據了不少篇幅,當時博物館參訪行程包含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館、大阪歷史博物館、大阪兒童博物館(Kid's Plaza Osaka)與京都鐵道博物館,另外也配合小孩安排特色遊樂場的考察。

  不可否認規畫博物館參訪行程其一是工作需要,希望透過參訪來學習其他博物館在展示與教育的規劃,帶來新的衝擊與思考;其二則是希望培養孩子從小逛博物館的習慣,培養他們的觀察與思考能力。博物館展示確實可以讓孩子們更快速認識該地域的文化歷史,再藉由附屬的教育活動或體驗,建構出他們自己的博物館經驗。

  近年來從博物館的參觀數據得知,學校團體與家庭觀眾是最重要的參觀群體,兒童是博物館的最重要目標觀眾之一,因而許多博物館紛紛打造適合兒童參訪的展示空間,期望將博物館的研究與典藏文物,透過不同的展示手法,提供給學齡及學齡前兒童不同的學習經驗。

詳全文▲TOP

 

 

2018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史前所見

文‧圖/謝佳均


測量石器

  2018年暑假,我在史前館的實習工作從考古學典藏工作室開始,初次的工作從典藏標籤做起,把每個標籤切成一張張四散的紙,再將之放入護貝紙中,經過護貝最後一一裁切,標籤紙的製作讓我觀察到了典藏工作的繁雜。

  而在考古典藏工作室裡另一項工作則是製作無酸保存盒,我們從認識無酸保存盒的材料開始,到運算製作紙盒的公式,幾乎是耗費了一整天才熟悉製作紙盒的完整流程。當然,動手做的過程裡免不了幾次錯誤,少畫了一條線、算錯了長度等等時常發生,但每次我都將這些錯誤當作是練習,最後還是完成了屬於自己親手製作的無酸保存盒。

  這類要依靠手腦並用又極度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還有槽模切割。我們練習為標本切割出符合它們尺寸的槽模,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到了即便是非常微小的事情在博物館當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水保防災起步走
    時間:2018/10/5(五) ~ 2019/3/3(日)
    地點:本館
    二樓迴廊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
    時間:2018/2/9( 五) ~ 2019/3/8( 五)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
    時間:106年9月15日至108年2月28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主題講座:

  • 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活動時間:2019/1/25(五)14:00-17:00
    地點:本館 2058 教室
    講者 | 陳佳利教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博物館如何成為促進「社會平權」的 場域?博物館是否強化了不同社會階 層在文化資本上的不平等?抑或可以 賦權弱勢與邊緣團體,使其成為文化 再現與展示的主體?突破傳統博物館 建築 藩籬、 打破 館外延 伸服務 之 侷 限,透過新思維與運作,促進社區的 互動與文化參與,達到『博物館就在 你厝邊』的目標。網上報名

主題活動:

  • 豬事如意在史前
    活動時間:2019/2/6、7(三~四)10:00-12:00‧14:00-16:00、2/8(五)不定時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結合史前館彩繪洞洞豬、薏米珠手串 飾與軟陶陶珠 DIY 於展廳二樓迴廊擺 設「豬市如意」攤位,參與體驗的民 眾即可獲得館內精美推廣品摸彩機會 乙次,人人有獎!初四還有精彩的街 頭藝人現場表演,讓春節期間來館民 眾共同沐浴在溫馨、祥和的春節氛圍 裏,迎接更美好燦爛的一年!

教育資源中心:

  • 彩繪史前文物創意貼
    活動時間:2019/1/20 ~ 2/3(二~日)9:00-16: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本中心寒假期間每日 9:00-17:00 開放(週一、除夕~初六休館)

    史前文物變身 Q 版的樣貌,利用神奇的顏料 創作獨特的作品,變身為裝飾小物,可以隨 意貼在任何平滑面的物品上,豐富妳的生活, 重複撕貼也不留膠痕。
    活動費用 | 酌收材料費 80 元 ( 現場報名 )
  • 元宵節 DIY:打出自己的樹皮布燈籠
    活動時間:2019/2/16(六)14:30-16:3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構樹俗名為「鹿仔樹」,為 桑科植物,廣泛分佈在東亞 和中南半島,更是大洋洲南 島語族起源於台灣的重要佐 證。早期原住民將構樹皮泡 水、搥擣,編織成繩索、打 製成布。元宵節為台灣重要 傳統民俗節日,早年台灣各地在元宵節普遍有「迎鼓仔燈(燈籠)」的習俗。
    活動費用 | 酌收材料費 200 元
  • 編織課程
    活動時間:2019/1/22-24(二~四)9:00-17: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編織教室
    編織的歷史久遠,人類在原始 生活中利用樹葉、獸皮來蔽體, 在漁牧生活中結網捕魚,就懂 得運用編織的技法。從各民族 的編織作品中,發現許多作品 雖然從實用功能出發,但隨著 人類對於美感的追求,編織已 超越實用的範疇而成為人類藝 術的結晶。
    本活動將進行簡易織布機初級課程教學
    第一天:認識梭織,介紹織布機的種類
    第二天:經緯色線變化練習、選擇不同塑膠扣
    第三天:浮線挑花,摟空繫法練習 回家作業:可將以上技法完成一抱枕(提供作業枕心,材料請自備)活動洽詢│ (089)381166#592、523|網上報名
    活動費用 | 酌收材料費 1000 元(含課程三天+回家作業枕心)
  • 來跟史前動物打招呼─3D 列印筆結合微型電腦晶片之數位文創體驗活動
    活動時間:019/1/26(六)9:00-16:30
    地點:本館數位文創翻轉教室
    走進史前館臺灣自然史廳,你可以看到 會發出聲音的四不像鹿模型,來到數位 文創翻轉教室,結合 3D 列印筆及微型 電腦晶片編程的實作,你可以做出一隻 隨你指揮跟你打招呼的 3D 四不像鹿。備註:活動結束學員可帶回自己動手做 的 3D 四不像鹿;Micro:bit 微型電腦晶 片及組件僅供活動現場實作。
    活動費用 | 國小四年級以上學童 | 活動洽詢 │ (089)381166#585
    活動費用 | 每人酌收費用 200 元 ( 含 3D 列印筆材料、午餐 ) 網上報名
  • 聽繪本故事玩戳戳樂
    活動時間:2019/1/20、2/17(日)10:00-10:3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本中心寒假期間每日 9:00-17:00 開放(週一、除夕~初六休館)
    透過有趣的故事,可以涵融嚴密的思考,我們為孩子設計了精彩的故事與遊戲,全程參與聽故事活動,還可以當場玩戳戳樂遊戲!講者| 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 人,報名請洽(089)381166 轉523 或592。

  》卑南遺址公園 

  • 放假探索趣 -- 寒假特別活動
    活動時間:2019/1/19 ~ 2/3(二~日)9:00-16: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小朋友寒假哪裡去呢 ? 卑南遺址公園的展示 廳除了展示卑南遺址出土的寶貴文物外,還 有很多好玩的互動照相與傳說故事哦,拿著 我們特別設計的學習單展開一場自由探索的 遊戲吧。
    活動費用 | 依門票規定 ( 現場報名 )
  • 再製史前卑南文化典型陶器
    活動時間:2019/1/12(六)9: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雙豎把罐型器是卑南遺址常見的陶容 器,從陶器坯體的微痕觀察,卑南文化 人應該只利用簡單的輔助工具即可作成 別具特色的雙豎把罐。本次課程特別邀 請具人類學背景的陶藝家,帶領大家如 何利用泥條盤築及拍墊技法,再製史前 卑南文化典型陶器。
    本次課程捏製陶器訂於 1/26-27 進行露 天燒製 !
    活動費用 | 酌收材料費 350 元
    網上報名 | 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聯絡洽詢 | (089)233466#210 李小姐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7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8年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