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神祕的石柱與卑南二兄弟傳說

博物館頻道

  從考古現場看交通建設與文化資產保護的關係(下)

博物館頻道

  2018年史前館「未來遺址」藝術駐村:藝術家吳思嶔〈我們被困在歷史中〉?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小小駐館員‧一起做博物館

  「我要跟老師說:我以後一定要去史前博物館。」

  小小駐館員的教案,在那湛藍的海上乘風,搖搖晃晃地來到火燒島-綠島,配合教案的內容,在開始上課前,走踏了國家人權博物館,感受了博物館的另一種存在的意涵,也去共感那個時代在這座島嶼的古往今來,慶幸的是,課程中,綠島的孩子雖然當下沒有意識到人權園區也是博物館的一種樣貌,但對於這段歷史卻沒有遺忘。當然,對於把教案搬來綠島操作,對我們而言是一種新的挑戰,但是實際操作完,帶著孩子從尋找、測量,到把抽象的想像,變成實際的繪圖,這裡的孩子有著驚人的創作力。

  無論多偏遠,小小駐館員都希望看見孩子的另一種可能。

文‧圖/邱健維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83期 2018.11.15
 

  好喜歡這幾期文章都跟遺址公園有關係,讓人看到保留一處遺址下來對於每一代人們的各種意義與可能性。因為過去就是現在與未來,端看每一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如何去看待與作為。

  從神秘的月形石柱開始,帶我們回到卑南族普悠瑪部落二兄弟的神話傳說,來看當年遺留的石柱群如何為神話所解釋。而考古現場的存在面臨都市計畫與交通建設的考量時,如何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便利與不便是更重要的思考。當藝術遇上考古擦撞出火花,其實雙方都在時空的遺漏中建構想像並深深著迷。

  歡迎大家把握「未來遺址」此一藝術駐村計畫成果展只到月底的時間,前往遺址公園好好感受喔!

 
 

神祕的石柱與卑南二兄弟傳說

文‧圖/傅鳳琴

  日治時期人類學者鳥居龍藏為卑南遺址留下最早的紀錄。1896年,月形石柱被發現至今,引發許多學者對石柱的研究興趣,曾有人類學家記錄立在卑南遺址上的石柱位置,也有人提到卑南遺址上曾經存在數不清的石柱,高約1.8~4.55 公尺。鹿野忠雄採用鄰近卑南族的傳說,推測這裡曾經存在一個古代部落,石柱是居屋的殘留。但目前除留在卑南遺址公園現址的月形石柱外,其它石柱都已不見蹤影。儘管石柱的來源已無從考證,但透過臺灣卑南族傳說,或許可以讓神秘的石柱,透露出一點訊息,讓此地充滿無限想像。

  卑南族普悠瑪部落(Puyuma,南王)有一則傳說,二兄弟阿魯拿焰(arunayan)和阿魯曝烷(arupuwan)和他們的外祖母住在papaturan。生活在當時卑南遺址上的是拉拉鄂斯族人(raranges),傳說是阿美族其中一氏族。二兄弟常常在夜間偷偷潛入拉拉鄂斯人的甘蔗園中偷取甘蔗,並發出「ki,ki,ki,」的叫聲,讓人懷疑是kuyu,一種狸類的小動物。不久,拉拉鄂斯人覺得甘蔗不像是被kuyu吃過的樣子,就用木灰灑在甘蔗園的路上。次日白天再去查看時,發現有人的腳印,於是拉拉鄂斯族人就在甘蔗園事先埋伏。天黑了,二兄弟又假裝成kuyu發出「ki~ki~ki~」的叫聲,結果因弟弟個子矮,被拉拉鄂斯人捉住關在會所中,並派人看守著。

詳全▲TOP

 
 

從考古現場看交通建設與文化資產保護的關係(下)

文‧圖/游清志

  上一期文章〈從考古現場看交通建設與文化資產保護的關係(上)〉主要探討考古現場與文化資產保護之間的議題,接著本期再增加都市計畫與交通建設的議題使之更可全面討論。從以下幾件事的發展,不難看出主管機關臺東縣政府對於文化公園路可否全線通車的態度,這當然也與考古現場的存廢問題直接相關。

  為了處理考古現場因地界而無法擴大延伸的問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於2011年10月27日嘗試提出將文化公園路未開通路段廢除道路使用、變更為公園用地之建議,並請臺東縣政府將之列入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為保存珍貴文化資產踏出第一步。

  2013年開始進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於5月21日召開「臺東鐵路新站附近地區5處細部計畫機關協調會」,就廢除道路一案決議「配合主要計畫辦理」,意即維持原計畫之道路使用;6月23日「變更臺東鐵路新站附近地區主要計畫第一次機關協調會」之結論為「請史前文化博物館就『文化公園』整體規劃納入開發(徵收)計畫後,再行研議周邊道路系統協調變更」,意即未來不排除以其他道路替代文化公園路。

詳全文▲TOP

 

 

2018年史前館「未來遺址」藝術駐村:藝術家吳思嶔〈我們被困在歷史中〉?

文‧圖/劉姍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為呼應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2018年度核心議題「超連結博物館:新方法,新觀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規劃了以藝術家駐村為方法,試圖開啟博物館文化知識、詮釋的話語權,期待有更多趨近「史前真實」的想像(詳見〈從史前館藝術駐村活動談博物館場域的開放嘗試〉)。本系列陸續推出三組藝術家的訪談及作品簡介,誠摯邀請讀者把握機會於11月28日前至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觀賞「未來遺址:用藝術挖掘歷史」2018年史前館藝術駐村成果展

Part1藝術家訪談

  駐館藝術家訪談II—吳思嶔 (臺灣)
  訪談時間:2018/8/22 上午10:00-11:30
  訪談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中心藝術家工作室
  訪談及記錄(註1):劉姍姍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水保防災起步走
    時間:2018/10/5(五) ~ 2019/3/3(日)
    地點:本館
    二樓迴廊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音樂的慰藉:臺灣原住民現代歌謠中的共享記憶特展
    時間:2018/2/9( 五) ~ 2019/3/8( 五)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7/12/1( 五) ~ 2018/12/31( 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與祖先對唱:海端鄉布農族Pasibutbut特展
    時間:106年9月15日至108年2月28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講座:

  • 『家,2340 公里的尋根之旅』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
    活動時間:12/1(六)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講者| 鄒佳晶( 菲律賓新二代)
    與談者| 陳允萍(移民署台東移民官、臺灣司法通譯協會創辦人、臺東縣外語通譯協會創會理事長) 對一般人來說,全家人團圓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對新住民來說,卻總是困難重重。蘭嶼和巴丹島距離約145 公里因為兩地隸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家,沒有辦法直航 這是一趟飛越2340 公里充滿感動和淚水的旅程。身為新住民子女,替母親說一個關於她的故事。

    網上報名|※ 以上講座提供公務人員研習時數、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主題活動:

  • 玉來玉愛你
    活動時間:11/17(六)9:30-12:00‧14:30-17:00
    地點:二梯次‧本館展廳
    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為卑南文化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角,這次活動除帶大家深入了解本館5 件史前國寶玉器外,還會進行以「玉」為主軸的闖關遊戲喔。尋找國寶、史前玉工坊及玉玦3D 列印等三項闖關活動,完成後就能把神秘小禮物帶回家!不僅讓您在遊戲及科技體驗中感受史前文化的工藝精髓,更能在互動中拉近彼此的距離喔!
    活動費用|150 元/ 人
    網上報名|活動洽詢│ (089)381166#758 李小姐、725 林小姐、789 許小姐
  • 愛分享聖誕市集
    活動時間:12/15(六)10:00-15:00
    地點:本館
    為拉近地方民眾與史前館間的距離,讓民眾自由近用館內資源,史前館今年同樣以「愛分享聖誕市集」結合地方文創業者、社福團體、愛心義賣與原住民風味美食攤商, 邀請大家前來體驗充滿聖誕氣息的史前館,也邀請現場攤商及民眾自由捐贈社福團體,一起愛分享、分享愛!
    活動洽詢│ (089)381166#756 張小姐、759 陳小姐、789 許小姐

教育資源中心:

  • 藍色。幻想│藍染棉布包
    活動時間:2018/12/15(六)14:00-17: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以前的人重視環保,衣服的色彩皆來自天然植物,「藍染」即是其中一種,活動中將介紹藍染的植物、製作過程,並示範簡易的紮染技法,結合自己的創意,親自染作獨一無二的棉布提袋,隨時在生活中喚起最美麗的藍色回憶。
    活動費用| 酌收材料費200 元
    網上報名| 活動洽詢│ (089)381166#592、523
  • 聽繪本故事玩戳戳樂
    活動時間:2018/11/18、12/16(日)10:00-10:3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透過有趣的故事,可以涵融嚴密的思考,我們為孩子設計了精彩的故事與遊戲,全程參與聽故事活動,還可以當場玩戳戳樂遊戲!講者| 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 人,報名請洽(089)381166 轉523 或592。

  》卑南遺址公園 

  • 第二十五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活動時間:2018/11/23(六)~ 12/2(六)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手寫的溫度人文空間
    帶領觀眾穿梭台灣80 年代至今的各種時代變遷,去探討屬於這代人的幸福究竟是什麼?不單單只是主角小琪的故事,也是獻給台灣的一份情書,重新記錄身為台灣人都曾有過的共同記憶。
    相關資訊│ https://event.culture.tw/NMP
  • 【藝術駐村】未來遺址:用藝術挖掘歷史 展覽
    活動時間:2018/9/28(五)~ 11/26(三)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一年一度的「Women Make Waves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提供女性導演另類視角的影片映演,並建構國際交流的平台。遺址公園以在地、多元、平權為軸挑選21 部影片,為台東地區影迷引介難得一見的外片,以及別具匠心的國片。
    片單介紹及報名詳情請上網站查詢
  • 第八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巡迴
    活動時間:2018/9/7(五)~ 11/17(六)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自然教室 網上報名
    20 部世界頂尖的生態環境紀錄片,觀賞重點除了自然生態及環境的相關知識外,更能擴及影片中豐富的創作元素,由畫面音樂以及故事敘述等各種面向欣賞這些結合學術、技術及藝術的頂尖作品。
  • 《阿莉芙》及映後座談
    活動時間:2018/11/23(五)19:00-21:30
    排灣族青年阿利夫/阿莉芙在變性夢想與繼承頭目之間的猶豫與掙扎,而他的朋友們也各自面對著不同的愛情難題。
  • 《進擊之路》及映後座談
    活動時間:2018/12/14(五)19:00-21:30
    台灣人權律師,費時3年,跨越台德兩地拍攝。不公不義的社會,他們會挺身而出!
  • 祖先生活智慧-- 木鱉子手工皂
    活動時間:2018/12/15(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木鱉子未熟的綠色果實已被現代人普遍拿來食用,成熟的果實富含抗氧化茄紅素、β 胡蘿蔔素、維生素E,融入手工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老祖先的智慧,歡迎您一同來共享。
    活動費用| 酌收材料費165 元
    線上報名;教師請上全國教師研習網報名 聯絡洽詢│(089)233466#210李小姐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7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7年11、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