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起回家 muskun kata kulumah─記「崁頂百年展」(下)
文/ibu istanda takiscibanan(胡郁如)‧圖/【崁頂百年‧憶起回家】策展團隊提供
上一期文章〈憶起回家 muskun kata kulumah─記「崁頂百年展」(上)〉提到當初我們為什麼要為遷移百年的崁頂部落做展覽的初衷,還有訪談老人家時得到的感動,這一期就繼續講我們策展的做法、開幕的過程還有後續的迴響。
從老照片回憶當年青春歲月
透過拍攝家族合照,與三月攝影師共同留下許多動人的合照。 |
照片工作坊中,許多部落耆老說著一張張照片背後屬於崁頂的故事。 |
在「崁頂百年展」策展過程中,除了訪談跟錄影以外,我們沒有很刻意去想說要用甚麼方式去蒐集資料或是辦甚麼活動,而是順著找到的資料、不斷冒出新的想法思考可以怎麼做,後來就有了老照片工作坊、拍家族照、崁頂國小交流這些活動。
透過老照片工作坊,喚起大家對於部落過去的記憶。在一個周末下午,把蒐集到的老照片投影出來讓大家講故事。地景故事比人物故事更多,大概是因為那是他們共同走過的路、共同整理出來的路。一條路的變化,從沒電到有電、從泥土到柏油,很多照片無法確定是哪個年份,長輩們只能用孩子出生的年份去推算。
每個年代都有厲害的故事,一個人看照片是自己回味,一群人看照片是一起回憶。甚至有人看見以前的同班同學,都還可以一個一個將他們的名字唸出來,但是現場聽到這位同學已經往生離開了,心裡就會莫名地哀傷。還記得老照片工作坊當天cina sani (sani媽媽)說了一段感嘆的話,她說:「照片裡的只有剩下我和cina abu(abu媽媽)還活著,其他都已上天堂了。」唉唷吼!聽到這樣的話~~
在蒐集老照片的過程中,原本我以為蒐集家族老照片是很容易的事,但是真的很難,除非那時候的家庭很有錢,才會有黑白的全家福照片,因為她們會花錢去關山的照相館拍照。所以今年我就請了很會拍照的朋友在農曆新年時來部落,幫忙拍家族照,因為過年是最多人回來的時候,很多家族會在過年的時候相聚。大家被家族照及全家福照片的結果影響,也紛紛注重每次相聚的拍照。然後拍照時都會說,等十年後要看看這時候的我喔。
從阿公身上學會感恩,每個人都是部落重要的角色
tama dastal胡登記阿公口中呼喊著每個氏族耆老的名字,那些永存心理的記憶。 |
在展覽前一天,每個家族的故事都已經架上去了,部落的老人家紛紛前來看看自己家族的故事。tama haisul(haisul爸爸)不發一語地看著自己家族的展板,我很害怕地問他:「叔叔,我這樣寫可以嗎?」tama haisul(haisul爸爸)比了一個大拇指給我,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鼓勵。
正式開展的前一晚,我夢見祖先們在展板前走動,似乎是在看著自己的歷史,也像是在幫我看守著展板。謝謝祢們來看這場展,謝謝祢們與我們共同經歷崁頂百年的時刻。
崁頂百年展的開場,我們請了部落中年紀最年長的tama dastal(dastal爸爸)胡登記阿公來進行一開始的祈福儀式。我深刻記得阿公的唸詞,他呼喊著剛開始進入崁頂每個氏族的耆老名字nas mud(先mud)、nas liuanga(先liuanga)、nas……,我們布農語會在亡者名字前面加上nas來尊稱已經離開的先人,所以每當阿公呼喊一次nas某某人,我心裡的感傷就像是被重擊過那樣扎扎實實。阿公一個一個唸出祂們的名字,一個一個敬酒。哇~~這些名字都是我沒有聽過看過的耆老,但是祂們在阿公的心裡卻是存在且值得被尊重的長輩。
胡登記阿公請長輩們一起吃這一餐,請長輩一起飲酒;就這樣安靜地過了一陣子,我好像感覺nas hudas(已故先人長輩)都在這裡,阿公又再次拿起米酒,再一次敬祂們,希望nas hudas(已故先人長輩)吃完之後就好好回去,不要留下不好的,也給我們後代子孫更多的智慧。
我站在阿公的旁邊,感覺到阿公的真誠,感受到nas hudas(已故先人長輩)的到來。阿公就這樣不分家族地為了下一代向上一代祈求,我沒有看到阿公的私心,反而看見阿公的寬容及公平,在他心裡認為崁頂就是一個大家族,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
五個小時的快閃展覽
看見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歡樂,我們是有多少時間可以像這樣面對面說自己的故事。大家聚在老照片區、展板區,不再是一個人說故事,是大家一起用回憶說故事。這樣的感動只有五個小時的時間,很多人都是在當天才知道自己家族的故事,很多的感動都發生在那五個小時。
將採集的故事透過展覽呈現,這些家族故事如果沒有人去紀錄,就會被淡忘。 |
不過這個展對我們來說並不是結束,而是想要聽到更多的聲音,屬於各家族的聲音。我知道把文字整理出來的過程跟內容會有爭議,但是我們如果不把事實釐清,部落的糾紛與猜疑依然會存在。既然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個地方,更應該要好好珍惜彼此。
因為時間上整理展板圖文的關係,所以我們還沒有訪談到一些家族。部分新移居到崁頂的青年們開始緊張,覺得為什麼沒有寫到我家族的故事呢?也有很多聲音可能會認為,後期才來到崁頂的不是崁頂的人。但是在我們的認知是只要生活在崁頂,就代表是崁頂的人,所以現在才是團隊們更要打鐵趁熱的時候,更應該要把部落每個人的聲音都紀錄下來。
我知道這樣做會很辛苦,但是我們如果不把握時間,老人家說的話會慢慢被淡忘;等到我們想再去問清楚的時候,會變得含糊不清。如果沒有人去紀錄,家族的故事就會被淡忘。
展覽後的青年檢討會,我說明了我現在的身分是個母親,同時也是一個嫁出去的人,我一定會離開部落,只是不知道甚麼時候。所以部落的故事還是要有人繼續寫下去,不然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個零。
我很高興青年開始意識到那個逐漸不見的故事,甚至當我提起如果有機會要回去山上的家,有人要去嗎?看見每個人的手舉得高高的,我知道我們這一步走的是對的路。有機會,我們要一起「憶起」回去山上的家。
我們一起走回去山上的家
沒想到,最早回家的一批,是崁頂國小的畢業生,這要從開展前幾天說起。當時崁頂國小的老師打電話給我,問我能不能跟孩子們講崁頂的故事。於是他們來到蓋亞那工作坊,透過我從耆老那邊聽到的故事及所知道的家族名稱,一一告訴孩子們來認識自己的家族。我跟孩子們說,時代會轉變,但是一定要記得你的家在你心目中的樣子,更要記得自己的家族名。
開展後一個月,崁頂國小的老師對崁頂百年的後續非常地感興趣,也和我提出可否在學校再對孩子說一次關於每個家族的遷移故事呢?老師說,希望讓畢業生真的能夠回去祖先山上的家,讓孩子們親身走過回家的路。本來這一屆畢業生的畢業旅行要去嘉明湖,但是後來因為崁頂百年遷移的故事在這個學期開始發酵,讓孩子們跟老師更覺得與其去嘉明湖,倒不如回去自己的老家,因為都一樣要爬山。
就這樣,我們第一步回家的路成行了。我們住在老家兩天一夜,和我們同行的還有takisvilainan家族的長輩,因為沒有回去過,所以能夠知道自己的家在那裡,心裡很高興。2018年5月17號我們終於回家了,這是我們第一次回去takisvilainan這個家族的家。
tama umas(umas爸爸)曾經提到,他有一次跟著nas tama(已故父執輩)去山上mamahav(馬哈武社/辣椒山)打獵,經過很多石頭的地方。當時nas tama(已故父執輩)就說,這裡是現在遷移到崁頂的takisvilainan老家。所以tama umas(umas爸爸)就要憑著當年的記憶帶著崁頂國小的孩子們回家,其中一個畢業生就是這個家族的後裔。
其實能夠走到mamahav(馬哈武社/辣椒山)的核心地區,真的很不容易。我們紮營的地方大約海拔1300公尺,部分是超過60度的陡坡,從這裡下切到大約海拔900公尺的地方,下去用溜的,上來用爬的。我們順著山羊的路徑走,孩子們的體力跟腳程遠遠超過我很多很多。謝謝他們一路喊著:「ibu阿姨還好嗎」、「ibu阿姨加油!快到了」、「ibu阿姨我拉你」、「ibu阿姨我陪你一起走」……他們的貼心讓我很感動。
回到部落,看到tama dastal(dastal爸爸),跟他提到我跟孩子們去了mamahav(馬哈武社/辣椒山)。阿公用了驚訝的眼睛看我,很高興地說:「你有回去喔!」下一句就補上:「下一次要回去dahdah(轆轆溫泉)喔!那裡才是你的家,我不知道飛機可不可以到,但是希望你們一定要回去。」
回家真的很重要,現在原住民的走回老家並不是要叫你一直住在那邊的家,而是要知道回家的路怎麼走,世世代代將回家的路記下。要不是tama umas(umas爸爸)的nas tama(已故父執輩)曾經跟著他走過,我想現在崁頂的子孫應該沒幾個人記得回家的路吧。在山上我問了tama umas(umas爸爸),那個跟你去打獵的nas tama(已故父執輩)還有跟你說過甚麼故事呢。他說,那一位就是你的阿公啊。一聽到這句話,我整個人都毛了起來,因為阿公在我還沒出生以前就過世了,所以我從來沒有見過他。一想到原來我現在身處的環境就是我阿公以前穿梭過的環境,阿公走過的稜線,有他的足跡,阿公放陷阱的地方,曾經在甚麼地方打到甚麼樣的獵物……
很感謝tama umas(umas爸爸)說了很多故事,讓我更欽佩獵人。獵人的角色很重要,他們不只是維持家裏的家計,還是文化傳承最重要的老師,就像是我織布染色需要用到薯榔,他們也都會知道在哪裡採集,獵物甚麼時候可以打來吃、甚麼時候不可以吃。
因為這次是先回到takisvilainan家族的老家,所以孩子們開始問我:「ibu阿姨,甚麼時候回我們家族的老家呢?」我也問了我自己,那我甚麼時候回我istanda家族的老家呢?我跟孩子們一樣,開始期待下一次、每一次的回家。
感謝這一切,繼續出發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崁頂百年展會結束,但崁頂永遠都在,下一個十年、另一個百年,我們都不再缺席。 |
策畫這個展覽的過程中有很多要感謝的人,感謝部落的每一位,若不是你們的信任,我們無法做得這麼多。感謝策展團隊的大白及胤龍初期在部落的訪談,如果不是你們先跨進部落開始做訪談,我想我們也會不敢踏進來,聽見部落更多的故事。
也感謝史前館頌恩及邱胖在過程中的陪伴,當青年零零散散快要不知道怎麼組合時,你們的黏劑很重要。謝謝你們又將我們黏在一起,讓我們的根扎得更穩,也讓我們知道我們年輕人扎根在部落的重要性。
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最感謝家人們一開始的認同,知道我們要做百年展的時候,就先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很多應該要採訪的耆老。一直到展覽那段期間,幫忙佈展、幫忙煮飯、幫忙所有的事情。我家小妹筱郁在期間內看見我的無助,還要被我罵,但是還好我們感情還是很好,感謝她白天上班,晚上回來忙美編設計,最後一個星期還幾乎沒睡,我電腦實在是不行,真的還是要感謝她很有耐心地度過我們的最後一個關鍵期。
最後要感謝部落的每一位族人,因為你們的參與,才會有更多的故事。
策展人ibu istanda。 |
散場後,不是結束而是真正的開始。崁頂部落就像是一個大家族一樣,各個家族從各地遷移到崁頂,一百年了,耆老們可能爭吵過、歡笑過,一起發生了很多在崁頂的故事,從各個家族的故事一直到崁頂的故事。經過這次崁頂百年展,大家像是打開心結和彼此說故事,漸漸卸下一開始的防衛心,就算崁頂百年展之後,他們還是會一起說起以前的故事,想起以前會做的事情以及現在已經沒有的事情,告訴我們讓我們知道。甚至有些家族看到我們這群工作人員,都會提起如果他們要回去老家,也要我們跟他們一起去。崁頂國小的孩子畢業旅行回來,也都還會問說甚麼時候回我自己的老家呢?青年們因為錯過了崁頂國小的尋根之旅,也在問我們說,甚麼時候還會再去山上呢?
我們都在期待下一次的回家,那麼你呢?你的家在哪裡?你回家了嗎?如果沒有,也請現在開始找到你的夥伴們,跟著我們一起回家。
參考資料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崁頂百年展策展實務工作坊:「來做部落主題展」
「崁頂百年展」官網
「崁頂百年展」粉絲專頁
原住民族電視台東海岸之聲第228集 崁頂百年憶起回家 影像記錄部落容顏
自由時報「憶起回家」布農族青年策展 回顧崁頂部落百年遷徙史
自由時報〈南部〉部落遷徙百年 崁頂青年策展說故事
中國時報布農青年策展 回顧崁頂百年史
20180406 公視手語新聞 崁頂百年遷徙史展 台東布農15家族聚會
東台有線電視台20180406 協辦崁頂百年特展 史前館將助族人找回記憶
(本文作者為「崁頂百年‧憶起回家」特展策展人,蓋亞那工作坊工作者)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