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深刻體會細心與耐心之必要
文‧圖/吳進源
一開始進入博物館實習時,感到非常興奮與擔心,會感到興奮是因為終於能夠接觸自己很有興趣的史前文化,小時候在歷史課本上看到史前文化的時候,就對史前文化非常感興趣,想要更深入去了解史前時代人類的生活。這次在史前館到我最有興趣的研究典藏組實習,能夠直接接觸史前文化的生活器具,能夠更了解史前時代人類是使用哪些器具生活,真的很有意思。
至於會感到憂慮,則是因為不知道暑假這兩個月要做哪些工作,也很怕自己沒把握將陌生的工作做到最好,但是在報到那一天,主任與我們聊天時提到,實習生是來學習的,並不是來工作的,所以要我們不用擔心,就把這些不必要的憂慮都一掃而空了。
實習一開始,我先到研究典藏組的典藏工作室,學習典藏盒的製作、以沾水筆在典藏品上書寫編號,典藏品的盤點等。在工作室裡做每件事情都要非常小心與細心,尤其是在盤點典藏品時,要確認典藏品是不是都完好無缺放置在典藏櫃裡。由於怕傷害到典藏品,所以一舉一動都要非常小心,幫忙盤點結束後我才發現,博物館並不像我之前想像的如此簡單,典藏品的保存非常重要,濕度與溫度都要嚴格控管,讓典藏品處於不易損壞的環境當中,因此人員進出的控管也很嚴謹,進典藏庫一定要事先申請,不得隨意進入。
|
|
在典藏工作室盤點藏品。 |
與夥伴盤點藏品。 |
|
製作藏品使用的保存盒。 |
在典藏工作室待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接下來就轉至考古工作室實習,在這裡學習如何將挖掘到的史前標本進行編號,準備入庫典藏。雖然編號的概念跟流程並不困難,但是因為需要重複做一樣的事情,所以也非常需要耐心,而且還得透過與夥伴的溝通,討論出最有效率的整理辦法,我們每位實習生負責流程當中的一項工作,有規律有順序地進行分工合作。
這次實習,主要負責烏山頭遺址的標本整理與編號,在整理標本的過程中,我也慢慢了解史前時代人類的生活器具,因此後來我能夠辨認出許多史前文化的生活器具,像是石斧、石刀、砥石等,也能夠大致辨認出破碎的陶片屬於陶器的哪些部位,例如口緣、握把、圈足等,這些都是透過書本很難學到的。因為能夠親眼看到物件,去觸碰、仔細觀察物件,才能夠真正認識這項物件。
暑假實習時,剛好很幸運地碰到國定漢本遺址P3S墓葬挖掘後續典藏維謢入藏保存計畫,我們在旁邊觀摩專業人員的整理,對考古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無論是挖掘或是整理的工作都必須非常細心、一步一步慢慢來,看到文物終於被細細整理出來時,感到非常興奮與開心。
這也讓我萌生以後更想為史前文物貢獻一點心力的想法,除了是因為有機會感受到文物出土的感動,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史前館實習的這兩個月,發覺考古工作的人手明顯不足。由於專業的工作人員只有少數幾位而已,許多遺址標本已經堆滿整個工作室,短短暑假兩個月時間,我們四位實習生好不容易才將烏山頭遺址的標本整理並編號完成,但這也只是許多遺址標本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以目前工作室的人力來看,很難應付這麼多遺址的標本,而且臺灣史前文化的遺址挖掘也一直在進行中,只有幾個人力,又要挖掘又要整理又要盤點庫房裡如此多典藏品,實在相當困難。雖然目前的解決方案是一年盤點每一種類典藏品的十分之一,但隨著典藏品只會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負擔只會越來越大。這是讓我之所以希望未來能夠為了如此珍貴的史前文化資產多做出一點貢獻的原因。
|
|
觀摩漢本遺址墓葬挖掘。 |
與實習夥伴一起觀摩烏山頭遺址人骨。 |
在史前館實習時,我發現在博物館典藏部門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耐心與細心,不管是對典藏品的保管、典藏品的整理,還有挖掘標本時,一定要非常耐心、細心,從實習一開始到結束,細心與耐心是最常被要求的,因為典藏品是不能被損壞的,是無價的文化資產。
很開心館方給我這次實習機會,讓我知道想要從事這份工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讓我學到耐心與細心是多麼重要的事情,許多事情如果沒有耐心就無法完成、沒辦法把事情做好;許多事情如果不細心就很容易失敗。這次實習可說滿載而歸,也謝謝實習期間大家對我的關懷與照顧。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2017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