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盧錫波先生向宋文薰教授展示其蒐藏文物時合影
|
一、盧錫波先生簡介
盧錫波先生是一位倉庫管理員,為何卻對考古投入深厚的感情?
1979年因拾金不昧而結識了失主馮潘先生,馮潘是當時蒐集圓山遺址文物最多的業餘收藏家,馮潘先生經常的對他講述數十年來的考古野趣,盧先生心中的考古幼苗開始萌芽。從圓山遺址作初次的探尋,幸運的尋獲一枚「玉管珠」,帶來極大的振奮,更引發了內心熾熱的追求慾望。
七O年代臺灣的各項建設開始展開,一件件工程在遺址施工,翻出大量史前遺物。看著數千年前的古物出現在眼前,更加強了盧先生的使命感,而全心的投入。每隔二三天,就到台北近郊的遺址走一趟,擔心是否又有古物露土而散失掉,熱切地想要完整收集。對於這種的狂熱,盧錫波常自嘲為神經病。
隨著採集古物的增加,盧錫波與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宋文薰、連照美、李光周與黃士強等教授保持連繫,從中習得更多的考古知識。逐漸改變了原先和一般的業餘採集者一樣的心態,認為古物極為稀少珍貴,可以牟利。當他和學者專家接觸日久,涉獵考古學書籍之後,體會到自己採集的這些東西,對學術研究的價值。便不再把它們當成待價而沽的古董,而是國家珍貴的文化資產;可從這些器物中,看到台灣史前先民為了生存奮鬥與創造的過程。
經過多年的辛苦採集,盧錫波成為北部地區收藏史前器物最多的業餘考古者。他將採集的古物當成兒女般疼愛,並積極為這個女兒找尋好婆家,決定將全數捐給一個研究機構。2000年,盧先生因癌症病逝,遺孀盧黃秀英女士完成其遺願,將其畢生戮力收藏之文物,捐贈給本館永久典藏。
二、採集遺物的遺址分布
芝山岩遺址出土人形陶把 |
芝山岩遺址出土骨槌器
|
盧錫波歷時25年所採集的標本經整理,分別出自臺北地區的芝山岩、圓山、大坌坑、關渡及西雲岩等遺址;採集的標本以石器為主,陶器多為碎片;另有數量頗多之骨器、骨角器、獸骨、獸牙、及少量之貝、木器、竹器、瑪瑙珠、殘玻璃手環、鐵器、植物種子等。其中以芝山岩遺址出土的文化器物,是數量最多,種類最齊全的。選取其中精美文物86件做為本館一期展示之用。依其遺址簡略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