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導向的解說服務
-談「問題的解決」與「愉悅的感受」體驗 文/張家銘
一般從事解說服務提供的機構,特別是非營利事業機構,都會注重專業素養不能落於人後,尤其更強調「專業服務」與「服務熱忱」是影響服務成敗重要的關鍵。解說服務除了是行為的付出,更是一種態度的呈現,一種同理心的極致表現--對人的尊重、對自我的肯定、熱愛社會國家,但「怎麼表現出具有服務的熱誠呢?」。
台灣產業結構的主力,已由製造業生產導向,轉向工商服務業。即使是以生產導向為主的製造業,仍以服務為其成敗的重要關鍵。這是因為服務業已無產業界之別,各行各業皆以服務為其首要或次要目標。不僅沒有業界的區別,更沒有前後的區別,不管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前線,或是支援的後勤單位,皆應具備服務的理念,以顧客滿意為第一優先,才足以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國內統一集團高清愿先生曾以「左岸咖啡」為例,來說明「團體服務,夢想昇華」的服務理念-你買到的咖啡不再是單純的滿足生理需求,而是已提昇至精神層次,它提供你人文氣息的想像空間,遙想法國塞那河畔的風光,曾經有多少詩人畫家到過此地,留下足跡,喝下這杯左岸咖啡,你也是參與其中的一份子,因此成功的商品所提供的服務,不再是單純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還是一種情緒、故事性的昇華(高清愿,1998)。他進一步詮釋這種理念所要提供的體驗是-在炎炎夏日之下,滿身大汗的消費者進入到環境清潔、燈光明亮、室溫涼爽的便利商店時,喝著你所喜愛的飲料,這是一種非常「愉快的經驗」,而製造公司所付出的幾十個服務動作的連結,才能呈現這樣完美的組合。
我們常將解說定義為一種提供訊息並具啟發性的過程,藉此加強我們對文化與自然解說遺產的了解、欣賞及保護。提爾頓(Freeman
Tilden)在第五要素(The Fifth Essence)一書中清楚的陳述「解說」所應扮演的角色:
「在我們最豐富、最精緻的國家公園中,無論是舒暢人心的荒野,或是具歷史價值的神殿,如何讓人們更加瞭解其中內容,是相當關鍵的。的確,每個受保存的紀念物,也可以自我解說,但很不巧的是,這些紀念物的語言,一般人並不太了解。大自然的美與壯觀無需媒介,人們便能明白,因為他們構成了人類心靈的體驗。但當有「為什麼」、「什麼」或「為何會如此」等問題時,解說員還是需要有解答。
因此解說活動便需耐心的研究,且針對不同的需求而做各種的規劃,每位解說員需努力以個人獨特的方式,闡述景點或歷史的含意。正因為解說的多樣化,使其能如此地具吸引力,優秀的解說員會使他的解說像交響樂般的豐富,引起聽眾的共鳴,聽眾因而感到驚訝、讚嘆、鼓舞、行動、甚至掉淚。(Larry
& Ted,1998:3)。從遊客與解說員接觸前透過預約導覽,得知對象背景、認知、動機等資訊,直到正式與遊客提供解說服務的互動,期間並隨時修正先前規劃的解說策略,甚至隨時發生突發狀況都可能影響一場解說服務的成敗,而上述這些對「問題的解答」及「愉悅的感受」等體驗,何嘗不是十幾個服務過程的連結,才能呈現如此完美的遊憩體驗。
博物館目前面對觀光休閒產業的競爭,初始源自於博物館嚐試去解決學術與娛樂如何結合的問題,再加上現今人們對於休閒更複雜化的需求,如對視覺效果娛樂的渴望,這些情境讓博物館面對更艱難的挑戰,大眾對於博物館似乎有著更多的期待,不只因為博物館能提供「豐富文化的體驗」,更在於它強調以「啟發」教學,及「開拓」視野的邀約,讓博物館與純粹娛樂導向的迪士尼樂園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區隔(Charles,2003)。國內無論是內政部國家公園體系、交通部觀光局所屬的國家風景特定區或是教育部、文建會所屬的博物館、美術館,為了讓到訪的民眾及遊客能有深度的文化體驗,在其所提供解說的服務中,人員的解說導覽扮演了重要又關鍵的角色。
吳忠宏先生在其「解說專業之建立」一文中提及強化解說的效果,以提高解說服務的績效並增加遊客遊憩體驗的重要,他認為當務之急應該灌輸民眾「感受連續性Sensitivity
Continuum」的觀念,培養民眾對周遭環境的敏感性(感受性)能力;使其知曉周遭環境的問題癥結;然後了解環境問題的解決方式;藉著遊戲、故事、隱喻等解說技巧來激發他們去思考並體會;進而欣賞(感恩)周遭環境之美,最後能對周遭環境做出承諾;也就是保護環境(吳忠宏,1999:44)。因此解說員不只是解說主題與觀眾的溝通媒介,他還擔負起遊憩文化體驗的重大任務,那就是觀光產業競爭中,來自遊客「問題解決」的需求與提供「愉悅的感受」的遊憩體驗。
﹙筆者為史前館公共服務組組長﹚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