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我不在史前館,就在往史前館的路上

考古探索

  塵歸塵,土歸土:淺談遺址墓葬與人骨教堂展示

回想‧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好可愛的好佩服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史前館兒童節連假(4/1~4)提供12歲以下學童憑證免費入館優惠,同步推出『童玩同樂節-2017一起到史前館』系列活動,讓大小朋友在專屬兒童的節日裡,開心玩樂。除了原本的展覽活動,搭配FUN手作DIY大會串與主題導覽,更規劃定時的趣味活動,包含BINGO大車拼、氣球PARTY、蛋蛋的迷宮以及呼聲最高等懷舊童玩DIY,提供參觀民眾多樣化知性娛樂的選擇,快樂逛遊博物館。

  史前館表示:博物館身為教育機構,為推廣教育、宣傳文化資產保存理念,因而搭配兒童節連假規劃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吸引不同族群遊客參觀。史前館典藏許多不同類型的陶器,4月份主題導覽『陶樂比-史前生活密碼”陶”解答』,帶領大家認識史前人的製陶工藝、挑戰立體陶器拼圖。

文/邱瓊儀
圖/張瓊月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45期 2017.4.15
 

  「我不在史前館,就在往史前館的路上」,這句標語顯現了2017年史前館為民眾打造一個讓人隨時都想來館的邀請。不管是特定節日的活動如新年、兒童節與春假,或是每個月的主題活動,都歡迎您持續關注並前來參加。

  人骨做成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需求,面對人骨做為展示有著不同的意義與詮釋。從臺灣考古遺址東岸與西岸的不同墓葬,到歐洲基於各式由來與背景而產生的人骨教堂,都可以讓人在當中有所沉思與啟發。

  來博物館實習,可以看到博物館各個專業領域工作者面對自己所喜愛事物的態度,感受到他們投入這領域的專業與熱情。面對漫天堆高的陶片可能一開始會覺得無力又枯燥,但細細了解之後都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開頭。

 
 

我不在史前館,就在往史前館的路上

文‧圖/傅鳳琴


2017年史前館規劃一整年的系列活動,打造一個讓您隨時都想來的博物館。

  2017年史前館打造一個讓您隨時都想來的博物館。

  由世界知名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Michael Graves 設計的博物館建築,環境優美,不但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範疇的博物館,第一座包含博物館、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也是臺灣東海岸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其設計理念更在於強調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關係及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關係,期使參觀者對於展覽品的體驗更為豐富。

  首先,自2016年起建置「智慧博物館」,導入現今最夯的資訊化方式,從開始計畫博物館旅程、到電子購票入館與利用手機或平板的自主行動導覽、離館前回饋參觀意見,一系列的參觀體驗都能利用行動工具完成。展館內新增10多項具豐富聲光效果的互動設施,正等著民眾前來利用不同的互動方式,更輕鬆地參觀與學習。

詳全▲TOP

 
 

塵歸塵,土歸土:淺談遺址墓葬與人骨教堂展示

文‧圖/林秀嫚


圖1.烏山頭墓葬,仰身直肢,有覆臉陶及明顯拔牙現象,頭頂陪葬陶瓶(李坤修 2015烏山頭遺址的史前文化及其墓葬,《骨說史前人》:45-64)。

  「塵歸塵,土歸土」,無論我們接受與否,死亡都是自然生命週期的一環。相對於以7月做為鬼節的臺灣,西洋傳統上認為萬聖夜(10月31日)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也是諸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夜。基於不同國家人民對鬼節的對應方式不同,我們對人骨與墓葬的態度也有所不同。

  人骨、墓葬、墓園、納骨塔等概念、稱呼或實質物件,在臺灣多因傳統宗教與民俗因素的影響而受到民眾忌諱。排除生命禮儀公司、法醫與警方,臺灣社會以考古學研究為接觸人骨與墓葬之第三大勢力。

  以臺灣考古遺址的研究為例,臺灣西部各遺址少見棺槨(歷史時期的漢人墓除外)而東部則多見石板棺。舉例來說,西岸的烏山頭遺址於1997年發掘出土了39座墓葬(35座人墓葬與4座狗墓葬),其中,35座人墓葬中只有B33及B35兩座嬰兒墓葬以陶容器為棺,其餘皆未見葬具。再者,33具未使用葬具的人骨頭部多朝北,而葬姿則以仰身直肢和俯身直肢兩種為主。另外,少數墓葬會出現人骨頭部以陶片覆臉(頭)的現象(圖1)。

詳全文▲TOP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好可愛的好佩服

文‧圖/許賀琦


陶片分類中。

  記得剛到史前館時,看到已經做了一個月的實習生很熟練地進行將陶片分類、拼接、黏合、紀錄、登記等一連串程序。心想,我一個月後也可以這麼從容、有條不紊地整理這些陶片嗎?

  老實說,一開始接觸實習工作內容的我們,還找不到方法,只是很努力地用眼睛觀察,看看散落在桌面上的陶片裡,有哪幾片跟手裡拿著的陶片很像,看看有沒有可能是斷裂的另一邊。但往往花了很大的力氣,可是成果卻有限。

  不過慢慢地,我們學會要先從部位與質地做最初部的分類,先找出新鮮的斷裂面,或是好辨認的部位做拼接黏合。還有觀察陶片的紋路和顏色,把相似的陶片放在附近,方便觀察。而這樣從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是你以為在書上看過、覺得自己理解的內容,可是轉換到實作上還必須付出時間。而也唯有當自己真的做過,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喜歡這個領域、是不是依舊抱有當初想接觸認識的熱情。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mi'aputr戴著花環的人們:下賓朗部落特展
    時間:105年7月27日至106年5月21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
    時間:105年12月14日至106年12月14日
    地點:本館第三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主題活動:

  • 本館主題導覽(較適合親子參與)
    活動時間: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10:00及下午3:00各一場
    活動人數:每場次20人(因場地限制,請包涵)
    請至本館二樓展示廳入口處登記
    〔3月〕蛙? 蛙? 蛙!—蛙在樹上
    〔4月〕“陶”-- 樂--”比”-有趣的陶器認識

 


教育資源中心:

  • 史前獵人小劇場VR 體驗
    開放時間9:00~16:00 │教育資源中心│免費
    現場報名│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開發虛擬實境體驗系統,戴上頭戴式顯示器後,化身為史前獵人虛實穿梭,身歷其境原始生活,及體驗趣味獵人技能。
  • 手腦並用瘋桌遊
    開放時間9:00~16:00 │教育資源中心│免費
    透過玩,讓孩子認識台灣動植物及生態
    透過玩,讓孩子在世界上進行考古探索
    透過玩,可以玩出潛力、玩出創意、玩出競爭力
    教資中心提供數種有趣、教育性桌遊供民眾於服務台憑証租借 於3/19、4/16(週日)10:30~11:30 還有達人帶你玩桌遊
  • 聽繪本故事玩戳戳樂
    時間| 4/16(週日)10:00~10:30
    地點| 教育資源中心 
    講者| 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 人,報名請洽(089)381166 轉523 或592。
    透過有趣的故事,可以涵融嚴密的思考,我們為孩子設計了精彩的故事與遊戲,全程參與聽故事活動,還可以當場玩戳戳樂遊戲!

  》卑南遺址公園     

  • 麻繩創意編
    活動時間:2017/4/15(六)14:00~16:00
    一般家庭都會有用不到的瓶瓶罐罐,利用麻繩與之結合,隨手的創意巧思,就能活化它的生命。
    參加對象: 親子、一般民眾、教師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100元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5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 105年公務機關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本館卑南文化公園為全國首座具有自然風貌的考古遺址博物館,擁有在地史前文化、原生植物、自然生態等豐富多元的資源,又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故兼具本土與國際視野的多重風貌,可提供公務人員既廣域又深入的多元學習內容,並使公務人員之身心靈有親近自然、汲取原始能量,充實終身學習資源網絡的機會。 在文化素養的課程中,我們安排了公園展示廳的導覽解說,可搭配「手創軟陶飾品」、「卑南玉飾」、「玩彩繪」、「陶罐大變身」體驗活動。 在生態教育的課程中,安排公園原生植物解說,搭配「天然手工皂」、「拓印樹葉手提袋」、「月桃編留言板」、「葉打葉美麗」或「薏米珠手鍊」體驗活動,以增進自然保育的觀念,達到生態永續經營。 以上所安排之課程兼具滿足個人與組織雙面需求的功能,對個人而言,參與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可獲取不同領域知識、能力與技巧,將可更進一步認識在地文化與生態;就組織而言,透過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以蓄積再出發的能量,可確保組織內的成員具有因應現在及未來工作需求的能力。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6年3、4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代理館長林志興│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