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期兩篇考古探索討論的都是非學術的成果,包括業餘考古家的追蹤採集、民間人士的意外取得。博物館除了進行專業考古發掘,並提倡文物專業發掘與保存的重要性之外,希望將這些業餘考古成果重新建立脈絡,增進史前文化典藏與展示的基礎。
一年一度的終身學習節即將於五月十五日舉行,以「無形資產的探尋」為主題。本館將邀請原住民社區來共同參與這次活動,希望藉此建立雙方互惠共利的發展方向。
|
|
|
|
|
|
本館典藏文物
志航基地遺址出土
雙把陶罐
|
|
本館「史前垃圾堆中的寶貝─盧錫波與郭德鈴捐贈文物」特展,館方及盧、郭兩家家屬代表進行開幕剪綵儀式。
|
|
|
|
|
|
|
|
臺南縣下營鄉武安宮的巴圖形石器 文/李坤修
武安宮保存的巴圖形石器
|
位在臺南縣下營鄉開化村內有一座名為武安宮的廟宇,保存著5支史前時代的巴圖形石器,當地人將它們視為「神的兵器」,在其器表畫上符令,供奉在廟的正殿神龕上。這5支「神器」是民國57年時,當地村民戴秀雄在武安宮西方約500公尺的台19線公路旁溝渠中發現,他偕同同村王忠正一起進行挖掘,取出後三二分帳,各自帶回收藏,後據云受神明指示,兩人才將石器捐出集中保存於武安宮中,成為鎮宮之寶物。【詳全文】
▲TOP
|
|
|
談郭德鈴先生收藏文物的臺灣史前文化脈絡(下) 文/李德仁
二、 史前文化脈絡
﹙三﹚新石器時代晚期
牛稠子遺址陶墜飾
|
距今3500~2000年之間,地區性文化類型更趨複雜明顯,台灣本島與離島出現適應不同生態區位的文化類型。人類活動的領域往較高的山區移動,活動空間大大的擴張,各區域文化往來更加頻繁。不僅是島內的狀況如此,新的移民自華南沿海地區一波波移入,新的文化要素加入,使當時文化類型愈趨複雜與多樣,反映在物質文化的遺存上。
【詳全文】
▲TOP
|
|
|
二○○四終身學習節-博物館與原住民社區 文/張至善
在配合國際博物館日的主軸,教育部二○○四年終身學習節以「無形資產的探尋」(The
searching of intangible heritage)為年度重點主題。針對這個主題,本館將於九十三年五月十五日至廿三日分別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包括(1)認識卑南遺址的地理環境與神話,(2)原住民當代樂舞表演,(3)邀請文手鑿齒老人來館參觀,(4)邀請原住民藝師提供對本館收藏及展示的看法,並於本館展演工藝,(5)花東地區社福團體與原住民社區參訪活動,(6)與蘭嶼、綠島等離島地區學生分享博物館的教育資源,(7)原住民插畫、圖畫書、繪本特展,(8)火燒島文化歷史溯源等八項活動。【詳全文】
▲TOP
|
|
|
- 史前館「史前垃圾堆中的寶貝─盧錫波與郭德鈴捐贈文物」特展展出時間自4月24日至9月19日,歡迎民眾蒞館參觀。
- 本館五月份跨越時空,探索無形,充滿愛、歡欣與分享的活動開始囉!「二○○四年終身學習節--無形資產的探尋」東部地區系列活動開始啟動!【詳全文】
- 史前館5,6月份教育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全文】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下午茶音樂會」,於每週六、日下午4:00
為來館遊客營造一個悠閒且充滿曼妙音樂的感性時光。
- 史前館山之廣場「南島樂舞SHOW」演出時間為每週六、日上午10:00及下午3:00。免費自由入場觀賞。
-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