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從遠東來的包裹-臺灣排灣族原住民的友誼瓷杯

博物館頻道

  南科遺址巡查監看甘苦談

博物館頻道

  2014年史前館「學校申請套裝行程」初步分析(上):基本資料分析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00期 2015.6.1

南科遺址巡查監看甘苦談

文‧圖/吳昆霖

  在南科園區內,隨著1995年起確定設址臺南的各種開發,諸如各式道路管線、滯洪池、地下停車場、地質改良等基礎建設,以及眾多廠房開挖興建等工程中,「考古遺址」的存在,成為一個必須加以正視且相當重要的層面,同時遺址也可說是成為南科園區內最豐富、最寶貴的文化資產之一。

  廿年來在南科園區內已經陸陸續續發現了32處遺址,許多遺址都涵蓋廣大範圍,而其所包含的史前文化類型,更包括了久達5000年前的大坌坑文化、4200~3300年前的牛稠子文化、3300~1800年前的大湖文化、1800~500年前的蔦松文化、500~300年前的西拉雅文化,以及明清時代的近代漢人文化等,類型多元且埋藏豐富。


在遺址區附近一旦有工程,自正式開挖前就需密切注意。

除了開挖區域,「棄土區」也是檢視是否有遺物存在的重點。

夏日台南,滂沱大雨是戶外巡查難以避免的遭遇。

豪雨過後,在遺址附近的排水道觀察是否有排水倒灌問題。

想知道有沒有遺物出現,常得在開挖後崎嶇不平之處跋涉。靠近、再靠近,當然安全也要小心。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南科)是臺南目前的產業發展重鎮,除了科技產業興盛,其實伴隨南科長期以來的開發,考古學、史前文化、文化資產等方面的探究,也是南科發展歷程中相當特殊且珍貴的一環。

  至今,南科仍有不少工程陸陸續續進行中,為了保存這些深埋在地底難以為人所見的珍貴文化資產,遺址的巡查及工程監看就成為長期以來園區文化資產保存維護過程中必要的任務。

  自2014年起,南科管理局委託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進行遺址巡查監看,這工作成為史前館南科分館籌備處的日常業務之一。我自己從去年初開始負責此任務,時光荏苒,也已一年多了。扣除已達停班標準的颱風天之類等太過惡劣危險天氣,我們幾乎是不管颳風下雨、艷陽高照或熱到發昏的酷暑、寒流來襲,都仍天天外出去執行遺址的巡查監看。

  遺址巡查,即是針對園區內已知的遺址區域,以及部分遺址的相關附屬設施如標示、解說牌等,進行實地巡視勘查等,瞭解是否有受到自然災害或人為破壞、非預期的臨時性施工、植物著生等。

  隨著各遺址不同的保存、維護、呈現方式以及各異的用地規劃等因素,所遇到的情況也有所差異。例如最為開放可見的直轄市定遺址道爺漢人古墓,就因其目前露天開放的性質,而使顯露在外的磚瓦結構等容易受到雨水潑灑乃至積水、或者是人或動物入內擾動等風險。而埋藏地底的其他遺址,則以突發的開挖施工等情況為主。

  對於已知工程進行的監看,尤其是有開挖行為時,更是必須緊盯的重點項目。首先,當工程可能涉及目前劃定之遺址範圍內、或是已緊鄰遺址周邊之緩衝地帶,也就是原本就屬於敏感區域的地方,那我們就得先依照施工計畫內容及相關遺址資訊等進行比對,事先評估其對遺址及所知文化層等的影響,並撰擬相關監看計畫給南科管理局,送往主管單位臺南市文資處審查,並在後續天天實際到工程現場監看施工情況,確認是否有任何文化遺物或現象因施工出土,並進行相關紀錄。

  另一方面,因為遺址往往深埋於地表下,不易像古蹟建築等直接可見的特性,工程中常用的開挖等施工方式,便也成為探知當地是否有遺址或文化遺物的重要管道之一。在園區過去的經驗中,就的確有許多遺址在工程監看過程中發現。

  雖然隨著許多遺址長期以來多已透過地表調查、工程監看、鑽探等而被探知,發現新遺址的機率也相對變低。但在遺址區的工程,尤其遇有大規模的開挖,仍會有發現文物遺留的可能性。

  特別是由於長期以來搶救發掘常受限於經費、專業人力、物力、期程等,大多僅能以取樣發掘方式進行,所以即使是曾被搶救發掘過的區域,也不能掉以輕心地認為一定不會發現遺物。不管過程中有沒有實際發現文化遺留,這些工程監看過程,都仍是對遺址及遺物保存情形進行再確認的紀錄之一。

  另一方面,由於工程監看往往需進入各開發單位或營造廠商各自管控的廠區或工地區域內,遇到反應也就各不相同。有些地方門禁管控嚴格,初期造訪,往往需詳細說明,甚至有時仍被以未獲得授權等理由拒於門外。也曾遇過或許當時情緒較不好的人員,即便解釋過了,仍然認為我們是不速之客,悍然找壯丁將我們「請」了出去。

  遇到這類狀況,我們只能謹記「切勿發生衝突、妥善保護自己」,並持續試著溝通、說明監看工作究竟在做什麼、彼此能有哪些配合與協助的方式,甚至站在工程單位的角度,思考他們在意的問題是什麼,並嘗試尋求對方的理解。

  但相對也有些工地較不排斥考古監看,像我常會遇到施工人員好奇地詢問說週遭究竟有什麼遺址、發現什麼東西、有沒有黃金、有沒有發現「祖先」等。除了問說附近是否曾挖出先人骨骸,偶爾甚至還會有人告訴我,他某天晚上在這裡看到「黑影」……幸好我們總是懷著虔誠的心,加上長期在存有眾多先人遺骸的考古發掘現場或工作站等處參與相關工作,倒也不特別害怕或忌諱了。

  所幸隨著屢次造訪、耐心溝通以及熱忱的說明解答等,一年多來我們與前後眾多不同監看地點及其管理或施工人員的關係,都能維持得頗為良好,越來越和睦。除了各處門禁管制現在變得可說是對我們特別友善、放行特別快、噓寒問暖,而原本總是對照相機戒慎恐懼的工程單位或施工人員們,一聽到是考古隊、看到是我們這兩三位熟面孔,便能放下心中大石頭並繼續做各自的事去。也有些人會趁機向我們問說,能否分享一點有關考古或此處遺址的訊息。

  身為史前館考古隊的一員,這些跟館外其他廠商、單位、人員的接觸機會,剛好成了對在地民眾提供相關介紹、增進在地考古遺址被瞭解、同時還能宣傳史前館及興建中之「南科考古館」的另類管道呢!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分館籌備處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五期考古遺址發掘及監測計畫業務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