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
  尋找《熱蘭遮城日誌》中的「Mornos」社(中):尋找Mornos(Marnos)社

國際頻道

  參訪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

博物館頻道

  在絲路上天馬行空──「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考古特展」教育活動側記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70期 2014.3.1

尋找《熱蘭遮城日誌》中的「Mornos」社(中):尋找Mornos(Marnos)社

文‧圖/葉美珍

  假設Mornos、Palangh兩村社之一可能與馬蘭社有關,那麼可試由《熱蘭遮城日誌》及相關報告中來找尋Mornos社及Palangh社身影。

集會中Mornos(Marnos)社及Palangh社代表之排序

縱谷裡的富源溪又稱馬蘭鉤溪(發朗奧),與Palangh社有關嗎?

  1655年5月15日舉行之第四次東部地方集會,其專案報告為駐卑南上士Jacob Dusseldorp所記(該資料為荷蘭海牙總檔案館藏VOC 1213 fol.549-552),其中與本文有關的村社包括Pima、Marnos、Palangh。

  「Pima,有4個大首長。是領有3個首長及25個卑南望樓Pimase thooren長老的領主(Regent)。給9個望樓長Cangan布各一條以為賞物,又給領主之義兄弟Burgeroch一套衣服。戶數160。

  Marnos,從Marnos來了2個首長Simodowan及Mardom,他們和叫Tuiko的長老之妻一起出面。賜與每人各自的賞物,戶數60。」(中村孝志2001:62)。「…卑南附近及北部諸村,…Palangh首長2位。給首長之一的Tuwijl替代舊物之藤杖;另一位首長Thomas。分賜賞物予他們。戶數42。」(同上:67)。

  上述報告中,Marnos社排序在卑南社之後,中村孝志對其註解為「別名Sapiat,掃別,今長濱鄉竹湖村。」(同上:62)而對於Palangh社,中村孝志參考馬淵東一的資料,認為Palangh社是「Kanaparang或Varangau,也許是阿美族的馬蘭社(今臺東鎮新生里、中心里、光明里)」(同上:67)。

  按荷蘭人集會報告之記述頗為科學,荷蘭人為了解各村社戰力以及納稅規模,相關觀察頗為敏銳,報告中會詳細記錄戶數,再者村社間因距離遙遠故依地理區分群羅列。報告中首先列出卑南核心區域(卑南至知本間)村社,往南為太麻里及太麻里以南區域,往北為卑南附近及北部諸村。

  卑南社為160戶大社,而 Marnos社為60戶村社,小於卑南社,但大於多數其他村社。依據地理區之劃分,Marnos如果為今日長濱鄉竹湖村之聚落,不應緊列於卑南社之後,因竹湖位於卑南以北80公里之花東海岸中段。而 Palangh 社為42戶之村社,如果為馬蘭社,應不致排列於「卑南附近及北部諸村」之群落,因緊接其前後之村社均已位縱谷中段之瑞穗、玉里附近,距離卑南約90公里。故若依報告按地理區排列之邏輯,Marnos應位卑南附近,而Palangh應在瑞穗、玉里附近。

Mornos(Marnos)社及Palangh社之互動

  日誌中Mornos及Palangh社最早出現於1638年,當卑南社與荷蘭人締和後,外科醫生Maerten Weslingh留在卑南,隨後積極進行的尋金活動中。下段文字點出Palangh地理位置,及該社與Mornos社之互動關係。

  1639年11月從卑南回到大員的士官Juriaen Smit,12月率領10個士兵再度出發前往卑南,上級「命令他要告訴居住在那裏的下席商務員Maerten Wesselingh說,要帶領這些士兵,加上一些自願的卑南人和(在卑南管轄之下的)Mornos村莊的人,前往Palangh村莊(這村莊在Linauw的轄區)—Mornos村莊的人,因為跟這Palangh村莊的人說幾乎相同的語言,知道跟該村莊的人如何來往—告訴Palangh的人說,他特別被派去那裏,為的是使他們跟卑南人結合起來,為要使Palangh的人更容易跟我們交談,乃在信裏告訴下席商務員Maerten Wesselingh說,不要率領全隊的士兵去Palangh人那裏,但只要帶翻譯的人去見他們,…。」(江樹生譯註1999:第1冊,頁462)

  日誌顯示Palangh在當時屬於Linauw 的轄區,Linauw(或Denau)可能是花蓮溪口(中村孝志2001:184)。此點支持前述在地理區邏輯下,「Palangh應在瑞穗、玉里附近」之推論。而且重要的是點出卑南轄區的Mornos社與Linauw轄區Palangh社語言是可以相通的。尋金之初,荷蘭人為探求尋金路線,極重視以Mornos與Palangh之關係所形成入門階。至1643年荷蘭人已去過哆囉滿,知道產金地的位置,因此駐卑南之士官尋金之初常注意Palangh社動靜,曾在書信中提到幾次。

  Palangh社與Mornos社之互動與關係,除由前述已知兩社語言相通且知道如何往來外,Palangh這個42戶之村社似乎常受到敵對村社攻擊,當該村社受到攻擊時,Marnos曾前往救援。

  「(1651年7月31日)…。本月21日有一大群男人從Kalenoy社來到一個與我們友好的村社Palangh社附近,本來要來襲擊該社並屠殺該社居民。不過他們的企圖失敗了,因為Palangh社人及時警覺,武裝出擊那些Calenoy社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Calenoy社的人死了4個人,2個人受傷之後,就逃走了,留下幾個死屍。而且Mornos社的人,該社是卑南的一個村社,也是Palang社人的鄰居,也去為這可惡的行為報復,但是收穫不多,只有砍得一個在Calenoy峽谷打獵的Calenoy社人的頭。」(同上:第3冊,頁235)

  Calenoy社有待考證,而Palangh所處多山環境在此段文字中亦頗明顯,更重要的是Marnos社願意長途跋涉去幫助Palangh社。由此文中,亦可觀察到記錄者收到在地士官之信件或報告後,在轉錄或轉述過程產生之失誤。當記錄者轉載士官Jan de Bleu之信時,不僅村社名Palangh寫成Palang,Kalenoy亦寫成Calenoy。而且可能在不了解村社地理位置情況下,轉述成:「Mornos也是Palang社人的鄰居」,事實上兩社可能距離90公里以上,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鄰居是「友善、親近」的一種說法。

  Mornos社除與Palangh社有良好互動關係外,亦有文字顯示Mornos社與知本社(Tipolders)有良性互動,因為居住山區之知本社人委託Mornos社人向荷蘭人求和說項,在Christiaen Smalbach於卑南社所寫文件中:「(1643年4月2日)有1個Mornos社的人,名叫Angit,來我這裏,帶來2條水鹿腿和一些酒,他說,是被知本社的長老派來,以他們所有的長老名義來向我請求,…情願做公司要他們做的一切事情。」(同上:第2冊,頁78-79)

  此段文字亦可間接證明 Mornos 並非位於80公里外的竹湖,知本社人應是就近請Mornos社人向居於卑南社的荷蘭人求和。

  Palangh社若位於瑞穗地區,那麼最可能位處富源溪畔,因富源溪亦稱馬蘭鉤溪,其阿美族發音為「發朗奧」,此音與Palangh或Vallangh極為接近。而清朝末年《臺東州採訪冊》稱馬蘭鉤溪為「挖鈴抝溪」(胡傳1894),亦非常接近Vallangh之音。

  由以上論述可知,Mornos社既不在縱谷中段,也不在花東海岸中段,而應在卑南附近,但是Mornos社究竟在哪裡?找得到嗎?

(未完代續)
尋找《熱蘭遮城日誌》中的「Mornos」社(上):Marnos與Mornos

參考書目
中村孝志
2001  《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下卷‧社會‧文化》,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編,臺北:稻香出版社。

江樹生譯註
1999 《熱蘭遮城日誌》第1-3冊,臺南:臺南市政府。

胡傳
1894 《臺東州採訪冊》臺灣文獻叢刊81種1960年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副研究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