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
  尋找《熱蘭遮城日誌》中的「Mornos」社(上):Marnos與Mornos

博物館頻道

  學校外的另一個教室:史前館教育資源中心的推廣教育與服務工作

博物館頻道

  學校、社群與博物館:史前館的東南亞文化教學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69期 2014.2.15

尋找《熱蘭遮城日誌》中的「Mornos」社(上):Marnos與Mornos

文‧圖/葉美珍


貓山類型先民行屈肢葬,他與卑南社還是馬蘭社有關?

  臺東縣貓山遺址是位於馬亨亨大道旁之鐵器時代晚期遺址,係距今700至500年前之村落遺跡。筆者研究貓山遺址所保存之文化類型(葉美珍2007)時,由於荷蘭時代以來臺東平原主要村社為古代卑南社,因此探討「貓山類型」之相關村社,一個可能性是古代卑南社,另一個可能性是已知100多年前遷移居住鯉魚山側之馬蘭社。研究者指出:「距今350年前,馬蘭社阿美族尚未在台東平原海岸地帶建立部落。」(李玉芬2007:87)

  當時初步研判貓山類型與卑南社關聯性較大,馬蘭社關聯性較小。然而重要的是若能找到有歷史記載之舊社,例如350年前卑南社舊址遺留,將更能進一步作驗證,於是閱讀《熱蘭遮城日誌》所提到卑南覓地區之Pinaba、Mornos社記載,以及相關研究資料。

  荷蘭時期荷蘭人之觀察應是研究當時村社的重要一手資料。經過初步閱讀後,有關荷蘭時代文獻的研究,以下話語令人心有戚戚焉:「荷蘭時代的研究尚有許多基礎工作待補強,例如現行英、日、中譯文不統一,名詞混亂、中荷文獻相互參照的功夫猶不足、長期以來因轉抄而出現拼音錯誤等等。比較嚴重的是,荷蘭文獻中的漢人人名、臺灣地名與村社名,簡直讓人如墜入五里霧之中。這種古今地名等的比定工作極為艱鉅…文獻考訂不足,終會影響歷史重建的工作…。」(翁佳音2008:17)

  基本問題之一是,當時荷蘭軍官對於環境的記錄描述可能理性而客觀,但不可避免地不同記錄者對於村社名記音會有差異,如當時未對此差異作統一,後來研究者又未花時間去理解、比對的話,就可能誤以為不同村社。由於此類考訂問題常需花長久時間,且須出現關鍵資料才能有進展,若以未經驗證之推測作為研究前提,後續歷史重建工作即可能陷入錯誤循環。

  舉例而言,根據社名與連續性事蹟比對後發現,村社名在不同記錄者或不同駐卑南士官書信上可能略有差異,如本文相關的Pinaba或記為Pima、Pimaba,Mornos或記為Marnos。Palangh亦曾寫成Palang、Vallangh。而且即使同一書寫者,於前後書信中對於同一社名拼音寫法也可能略有差異。

  在此情況下,筆者於探討與貓山類型可能相關的Pinaba及Mornos時,看到許多迷霧,其中有關Mornos社的迷霧來自日本學者中村孝志。有關荷蘭時代資料之研究,中村孝志扮演重要角色,其論著見解精闢,對於村社之辨識,影響後人甚鉅,廣被近代相關領域學者所引用。中村孝志於其所譯著〈1655年的臺灣東部地方集會〉中,推測Palangh社「也許是阿美族的馬蘭社」(中村孝志2001:67)。而Mornos是掃別社(中村孝志1997:182,註釋30)。受此說影響,因掃別在光復後改稱永福,故近代研究者可能直接註記永福為Mornos。

  中村孝志之所以認為Marnos(Mornos)社為掃別社之原因由其另篇〈十七世紀荷蘭人在臺灣的探金事業〉中一段文字可看出端倪,文中於辯證Denau河口之位置時曾引用古地圖認為「Denaul的位置大體上是在Sapiat(在加走灣之南,別名Morunus,但現今Sapiato已非島嶼)與Doero之間。」(中村孝志1997:182,註釋30)

  因中村孝志已解讀Marnos即為Mornos,故將Marnos直接推測為Morunus,然此一推測,卻造成花東海岸中段村社之代表於集會中排列於卑南社代表後方之不合理現象。故筆者於相關文章中提出以日誌記載村社間的互動關係判斷Mornos社不可能是掃別社(葉美珍2008),並興起尋找「Mornos」社之想法。

  當時論證內容簡述於下節「Mornos社與馬蘭社之關聯性」。要作說明的是,為避免曲解,文中Marnos、Mornos均有出現,原則是本文題目及論述部份以Mornos為主,引用日誌內容時則維持日誌記錄者所寫,如Christiaen Smalbach拼寫為Mornos,Jacob Dusseldorp拼寫為Marnos。

(未完代續)

參考書目
中村孝志
1997  《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卷‧概說‧產業》,吳密察、翁佳音編,臺北:稻香出版社。

李玉芬
2007  《消失中的都市部落?臺東市馬蘭社阿美族生活空間的形成與轉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

翁佳音
2008  《荷蘭時代‧臺灣史的連續性問題》,臺北:稻香出版社。

葉美珍
2007〈臺東縣貓山遺址發掘報告〉,臺東文獻復刊第十三期:53-92。
2008〈再論貓山類型與卑南社關聯性-從《熱蘭遮城日誌》中的Marnos社談起〉,臺東文獻復刊第十四期:1-24。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副研究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