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12夏季故事報導營──驚艷‧嶼‧經驗
文‧圖/林雪芬
碧海‧藍天‧拼板舟,只要您用心體會,蘭嶼將不僅是如此而已。 |
「丁字褲‧飛魚‧拼板舟」,這是一般人對蘭嶼的既定印象;而說來讓人感到慚愧的是,身為博物館解說員的我,竟然也是用這樣子的刻板印象在理解、闡述蘭嶼的一切。直到今年夏天,因為承辦故事報導營研究同仁們的努力,以及解說同仁們的情義相挺,讓我有機會在解說工作最繁忙的暑假,還能把排班調開,跟著富邦文教基金會青少年發聲網故事報導營「非嶼不可」的孩子們,一同去蘭嶼體驗、學習,在蘭嶼長輩帶領下,感受並記錄些許真正屬於自己的蘭嶼經驗。
對於非「考古學」亦非「人類學」等專業學科畢業的我而言,「田野調查」這詞可是在研讀解說資料時會出現的「專有名詞」。而這次前往蘭嶼的主要工作,卻是要跟著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高中生一起進行田野調查,對我這個「不務正業」的解說員而言,又是一場挑戰!所幸,這樣的恐懼並沒有跟隨我太久,因為我實際從事的工作項目,還是去拍攝、紀錄此次的活動過程。
努力克服陡峭地形與強勁海風的孩子們,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單車環嶼的壯舉。 |
頂著烈日在芋頭田辛勤工作、認真學習的女孩們。 |
那幾天在蘭嶼同甘共苦的孩子們,我一定不會忘記妳們的。 |
辛苦的工作了一天,旁晚就是要圍繞著長輩,學習母語以及生活智慧的傳承。 |
整個營隊的過程中,這群從臺灣來的孩子,在富邦工作人員及蘭嶼中學教師的規劃下,參與了和一般觀光客截然不同的體驗。無論是迎著強風、頂著烈日,努力克服地形上的種種障礙終於完成單車環嶼的壯舉;在潮間帶撿拾、採集、認識各種食材;手腳併用「爬」上天池、認識珍貴的山林資源、學習認識拼板舟必備的植物知識;或是忍受饑餓感,雙腳踩在泥濘的芋頭田,整地、掘芋、種芋……這些經驗不僅是加深了他們對蘭嶼的整個立體概念,更感受了千百年來雅美(達悟)祖先在此生活建立的智慧。
而我,也逐漸跨越了中立紀錄者的界線,試圖跟著孩子們一起融入當地的生活當中。雖然過程中有幾度因為體力上無法負荷而想放棄學習的機會(光是在大太陽底下那麼久就讓人無力招架),但想到那些成全此次蘭嶼行的解說同仁們,又覺得我應該要帶一點什麼回臺灣和他們分享才行,因為有著這樣的使命與責任,才讓我能順利度過在蘭嶼這充實的五天。
這次的故事報導營,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傳統」達悟文化的體驗,帶給我心情上極大衝擊的,更是蘭嶼當地的長輩們以及孩子們面臨「文化變遷」的掙扎與矛盾。雖然長輩們開心、無私地和我們這群臺灣的孩子分享了他們的智慧與經驗,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渴望著雅美(達悟)的孩子也能和我們一樣,如此的認真學習自己的傳統文化。
然而身為「白浪」的我,曾幾何時竟忘了,自己家中的長輩又何嘗不是渴望著我們能再像小時候一樣,圍繞在他們身邊,學習、傳承他們的點滴智慧呢?在這當下,我才深刻的領悟到當自己在館內解說南島民族文化時,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態度,這都是會隨著時間慢慢改變的。」不僅是南島文化,該說人類的生活就是如此吧!既然有了這種體認,我們又怎麼忍心去苛責那些跟著時代的潮流前進的人呢?
去蘭嶼短短的幾天,雖然不敢說我對雅美(達悟)文化有多麼深刻的認識,甚至可以說我學習到的也大多是僅限於所停留部落的「朗島經驗」。但至少我可以確定的是,往後我在介紹雅美(達悟)族的時候,會用我的經驗告訴大家:蘭嶼,不是只有「丁字褲、飛魚、拼板舟」,海洋對雅美(達悟)族人而言是「冰箱」,山林、土地是他們重視的「財產」;而男人捕捉的魚,並非飲食文化的全部,真正的主食是男人和女人共同開墾的田地種植出來的芋頭。所以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位偉大的女性」,這句話也算是在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當中,得到一點微薄的印證。
風災肆虐前的蘭嶼燈塔,希望你能一直佇立守候當地。 |
一面回想著在蘭嶼發生的點點滴滴,腦海裡卻浮現了天秤颱風肆虐過後的滿目瘡痍,與當地長輩通話得知家人平安無事後,又不自覺擔心起他們的生活起居會變得多麼不便……原以為自己的定位只會是過客,沒想到卻有了如此濃厚的情感連結,我想,這也是雅美(達悟)特有的魅力吧!希望下次回蘭嶼「探親」時,她已經又恢復讓人驚艷的嬌美姿態。
(本文作者為公共服務組解說員)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