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文化公園101年昆蟲季系列活動─重現與轉變
文‧圖/林佳靜
仲夏是昆蟲活躍的季節,為了讓民眾能認識、親近昆蟲的世界,了解昆蟲的生態習性,進而能保育昆蟲生態環境,卑南文化公園特別於5、6月期間舉辦昆蟲季系列活動,內容包含史前館FB粉絲專頁「我愛昆蟲」好文分享活動、到校推廣教學、昆蟲主題專題講座、體驗活動與昆蟲夜間生態觀察等,都獲得民眾熱烈參與及迴響。
卑南文化公園多年前曾舉辦昆蟲季活動,後來停辦的最主要因素在於連續舉辦兩三年活動後,或許是因為民眾都知道這裡有獨角仙,而讓園區獨角仙被捕捉的壓力倍增,或是大環境因素造成數量急遽減少等情形不得而知,雖然不知道是因為人為捕捉壓力還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當時只好決定先停辦昆蟲季活動。停辦期間偶而仍會聽到學校教師提及以前的活動,許多家長與老師們還是期待能有這樣的教育活動給孩子們學習。我也在思考,是否要因為數量減少就停掉孩子們接觸昆蟲生態的機會?這或許也是提供大家學習的契機吧!於是今年度便在各方期待與支持下,再度舉辦昆蟲季系列活動。
「我愛昆蟲」FB照片。 |
活動籌備之初,我一直思考要如何以不一樣的方式來辦理,不侷限只在園區內,希望能在辦理觀察體驗活動前加入一些引導教學活動,先建立情意與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後,再進入自然環境中學習與觀察。首先透過社群網路(史前館FB粉絲專頁)舉辦了「我愛昆蟲」好文、照片或影片等分享活動,邀請網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昆蟲觀察經驗與心得。透過網友彼此間的分享與討論,我希望營造出喜愛昆蟲觀察與愛護自然環境的氛圍與論壇。
昆蟲季到校教學。 |
之後緊接著上場的便是「到校教學」。這次我們決定主動出擊到各學校去,透過影片與簡報的教學設計,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分享昆蟲的基本知識,再加上互動式遊戲設計,讓孩子們能體會、認知昆蟲面臨的危機並引導他們產生行動力。「到校教學」活動甫一推出,兩天內就湧入40多個班級1700多位學生的報名,搭配這幾年的甲蟲熱,各校學生對此活動主題都非常感興趣。由於每場次只能帶一個班級,40多個場次已超過我們4位身兼數職的教育人員所能負荷的工作量,所以一開放報名馬上就額滿了!
5月初先開辦FB好文分享及到校教學後,5月底昆蟲季主要活動便開始登場,這次活動包含3大類,專題講座、夜間生態觀察及昆蟲主題生態體驗活動,為了維護教學與學習品質,決定增辦場次並限制每場次參加人數。此外並邀請不同專長特色的講師來授課,讓課程內容更加多元與豐富。本次系列活動課程依舊以夜間生態觀察活動(簡稱夜觀)最受民眾歡迎,幾場夜間觀察活動參與人數都遠超過原本預定的活動人數。只能對因額滿而無法參加的民眾說聲抱歉,畢竟夜觀還是需有一定活動與環境承載量的限制。
夜觀確實有其吸引人之處,以本次所辦理的4場夜觀來說,即使都在同一個地點─卑南文化公園內,但因每次不同天氣條件、路線、運氣與帶領講師,所觀察到的昆蟲也會不盡相同。記得有一次夜觀,原本因天色尚未昏暗而在等待之際,卻正好遇上夜間開花的穗花棋盤腳盛開,清新芳香的花朵吸引了一大群蜜蜂前來採蜜,也讓大伙可以好好盡情地靠近觀察蜜蜂採蜜的行為、動作及其獨特的花粉籃。然而隔天的夜觀,卻因為下雨的關係,就看不到蜜蜂採蜜。原本以為下著大雨的夜裡應該看不見什麼吧!可是在野外經驗豐富的講師帶領下,才發現因雨天濕軟的泥土正好是有利於蟬的若蟲爬出羽化的時刻,所以正好是觀察金蟬脫殼最好的時機,大伙穿著雨衣細心地觀察絲毫不受大雨的影響。原來雨天的夏夜裡,樹林中昆蟲們還是十分地熱鬧。
事實上園區昆蟲最受歡迎的主角還是獨角仙與鍬形蟲。每當孩子們看到牠們的身影總是驚呼連連、興奮不已,但我們總是引領孩子們除了喜愛牠的外觀之外,更要細心地觀察牠的生態習性,這幾年有時遇到孩子們時會問說:「你知道獨角仙吃什麼嗎?」當有些孩子們回答:「果凍ㄚ!」這時,總讓我思考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們只能認識寵物店昆蟲箱裡的獨角仙?我們的孩子們已經逐漸脫離大自然的環境了。因此希望能再次透過活動的設計與安排,引領孩子們能擁有親身在大自然裡觀察的經驗,經由親身的體驗,學習、認識與喜愛昆蟲生態,進而能有愛護與產生保育的行動。環境教育最重要的還是能有產生行動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希望從今年開始,我不再懼怕因為舉辦活動而讓園區昆蟲面臨捕捉的壓力,而是反過來透過活動設計與安排,讓孩子跟家長們能更加親近大自然,學習與更多種昆蟲相處的機會,認識與喜愛更多的昆蟲,而不再只是大家關注的那幾種昆蟲類型。
孩子們!跟我們一起到大自然玩耍與學習吧!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