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的盛夏,正是臺東地區原住民族陸續展開收穫祭前夕對部落青少年的訓練。而在暑假接受部落操練養成之外,在學校裡還有哪些管道可以增加原住民青少年對於自己傳統文化的認知,並加強他們對於思考族群未來的展現呢?本館透過深度館校合作計畫,與臺東縣關山工商原住民藝能班應屆畢業班展開的授課合作及聯展呈現,不僅給校方跟年輕人帶來激盪,也加強館方拓展原住民新世代視野的責任。
拓展視野的管道,最棒的方式之一便是旅行,親自到當地感受不同人文風情,開展自己對於接收事物的觀點與柔軟度。臺灣在這方面的先驅之一當屬劉其偉,透過非洲與大洋洲的行旅、田野、紀錄,轉化成畫展、演講及出書,從而也拓展了國人在人類學與藝術學的視野。他那樂觀好學平易近人的態度,在許多地區贏得真摯的友誼,活到老學到老的老頑童精神,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即將展出的「海角印象──劉其偉父子的新幾內亞行」特展,透過劉其偉的腳蹤帶我們一窺新幾內亞的變化樣貌。
儘管臺灣處於南島語族分布區的最北端,但國人對於大洋洲文化的認識普遍低於對東北亞的接觸。如果我們不能如劉其偉父子般前往新幾內亞,至少在網路世界我們可以多神遊不同國家的神話世界,透過傳說故事了解不同民族的世界觀。查莫洛人世居於關島,經歷西班牙、美國與日本等不同政權的統治,自身文化與西方文化交融後造就現在獨特的查莫洛文化。他們的神話傳說如何在不同文化影響下有所轉換找到解釋之道?這篇關島神話傳說故事的文章提供我們一些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