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2012超時空闖關樂翻天──沒有教科書的野外教室

博物館頻道

  2012超時空闖關樂翻天──「少年會所大考驗」關主感想

博物館頻道

  2012超時空闖關樂翻天──屏東縣來義鄉古樓國小活動參加心得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30期 2012.7.1

2012超時空闖關樂翻天──「少年會所大考驗」關主感想

文‧圖/吳佳芬

  「超時空闖關樂翻天」是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為鼓勵學校師生到卑南文化公園特別設計規劃的推廣教育活動,目的是希望培養師生對考古之認識,進而從寓教於樂的學習中獲得文化遺產相關知識。今年內容有「考古發掘體驗」、「卑南史前市集」、「來家屋玩」、「少年會所大考驗」等四關,以演示、實際動手做等,利用闖關模式進行,從中達到學習效果。根據同仁說法,這項活動是卑南文化公園行之有年的大型教育推廣活動,但是,對於初來乍到的筆者而言,無疑是首要面對的挑戰!

  雖然一來報到就遇到這樣大型的活動,但同仁紛紛對筆者加油打氣:「不要緊張,今年天數算少了,只有辦三天,以前都是連著一個禮拜耶!」又或者是:「一天上百個學生哪有什麼,我們以前一天就快1000人!不用緊張啦。」不過,看見帳棚一個個搭建、各關卡設計佈置完成,懵懵懂懂的我也漸漸感受到這股氣氛而緊張起來。除了第一次參與這活動以外,還非常榮幸擔任第四關關主的重責大任。

筆者所負責的第四關─少年會所。

  我所負責的第四關「少年會所trakuban──訓練男孩子養成的地方」,關卡概念是從兩兄弟的風箏故事講到會所的形成。首先談到這則神話與卑南遺址的關係,利用圖片與口述兩種方式讓參加學員認識卑南遺址,以及卑南族傳統社會兩性成長的方式,和會所在部落的功能與意義。因此,闖關規則首先透過部落男性長輩解說搭配圖片介紹,讓學生對於少年會所有所認識,配合少年會所女性禁入的文化性質、少年猴祭的文化意義,設計出女生學習花環製作、男生進行竹筒圖騰繪製等種種闖關遊戲。

本關卡的文化講師─鄭浩祥先生。

花環編織學習—賴玉秀姆姆(前)和林金花小姐(後)。

  本關卡特地邀請南王部落的鄭浩祥、林光雄兩位大哥,以及賴玉秀、林金花母女,擔任本關卡文化講師。鄭浩祥與林光雄兩位部落前輩講解會所在部落的功能與意義,賴玉秀姆姆(mumu為對祖父母輩長者的稱呼)和林金花小姐則聯手教導女同學認識與製作卑南族傳統花環。

  活動期間,學生對於活動參與的熱情讓筆者很感動,有些臺東在地學生跟著學校來公園參加活動後,假日又帶著爸爸媽媽或者是朋友來參加我們的闖關樂翻天活動,這代表活動在規劃設計上很成功,吸引小朋友呼朋引伴一再來參加!

  而身為第四關關主而言,本來以為小朋友對於這關的印象可能只有「丟糖果很好玩」、或者是「糖果很好吃」等等諸如此類的感想,無法深刻體會到丟糖果背後的文化意義。設計此活動的用意,在於丟糖果源自卑南族南王部落少年猴祭結束時的分享。南王部落在該祭典舉行的前一天晚上會進行「alabakay(除穢儀式)」,此儀式是由少年們到部落各家戶中驅逐這一年不好的事物,結束時,主人家會將準備好的餅乾與糖果贈送給少年們表達感謝之意。隔天於祭典接近尾聲時,少年們便來到會所上方將所收到的糖果、餅乾丟送給下方的族人們共同分享,這其實象徵部落是一整體性的團體,所有的族人都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文化講師林光雄於會所階梯上告知少年應有的認識。

卑南族男性的養成教育體驗。

  我原本擔心設計這項動作會流於形式,沒想到在活動總策劃人淑玲姐將學生參與後的學習心得單拿給我看過之後,發現這種做中學、學中做的方式確實達到潛移默化帶領小朋友認識、瞭解卑南史前文化與卑南族原住民傳統文化。譬如馬蘭國小鄭琮翰同學透過第四關,知道卑南族男生和女生的成長方法有所不同,可見活動背後的教育意義在小朋友心中發酵。

  不光是學生在活動當中有所成長,初次參與活動的筆者也在這個活動當中找到新的體驗。本關卡的文化講師來自南王部落,他們告訴每一個要上去少年會所的男同學,在上去之前必須要大聲喊說:「我到了!」若有人喊的太小聲或嘻鬧,他們便會嚴肅地要求學生再喊一次。這個動作的目的除了是告知在會所上方層級較高的男生外,也是對「少年會所」這個具有精神指標意義的建築物的尊重。看著邀請來的部落長輩對每個環節鉅細靡遺地介紹與認真,完全依照在部落教導男孩子的方式加以教育,這種對自我文化傳承的態度是令人感動的。

  教育的手法多元,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是唯一目標,如同公園同仁策劃這次活動的目的「從寓教於樂的學習中獲得文化遺產之相關知識」,雖然沒有先進的科技器材輔助、華麗的聲光效果吸引,但是,眼所觀、心所聽、手中做的教育手法卻也是"simple is the best”最佳詮釋。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管理中心業務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