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藏品放大鏡
  苗龍‧妙龍

博物館頻道

  簡介史前館臺灣南島民族廳新增第四議題《分合與連結》

國際頻道

  他山之石--4處土耳其世界文化遺產巡禮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20期 2012.2.1

他山之石--4處土耳其世界文化遺產巡禮

文‧圖/溫璧綾

  文建會於10年前開始推動臺灣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根據世界遺產公約規定,必須要由締約國就其領土內的重要文化或自然資產,向世界遺產中心提出申請。但由於臺灣目前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也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會員,無法加入公約,因此不能申請世界遺產。儘管臺灣並不具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之必要條件,文建會遴選符合標準之潛力點,除了善盡保護人類共同遺產的職責,也預先做好向UNESCO提出申請的前置準備工作。

  本館所屬卑南文化公園有幸被列為「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18處之一:「卑南遺址與都蘭山」,因此,「世界遺產」一詞引起筆者欲參觀其他國家已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好奇心,而選擇位居歐亞交界處的土耳其做為旅遊處。

  土耳其境內一共有9處聯合國認定的世界遺產,其中7處是文化遺產,兩處則為複合遺產,許多旅遊書上皆有詳細說明及介紹。礙於旅遊團天數的限制,筆者未能參觀土耳其境內所有世界文化遺產,本文僅就筆者所見及導遊所介紹的部分世界遺產點加以介紹。

一、伊斯坦堡歷史地區(Historic Areas of Istanbul)

  伊斯坦堡位於黑海與地中海、巴爾幹與安那托利亞間的戰略要地博斯普魯斯半島上,是世界上唯一地跨兩大洲的大都市,為羅馬、拜占庭與鄂圖曼帝國首都的千年古都。城中到處可見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文化,以及歐洲與亞洲地理景觀的對比和衝突。伊斯坦堡於1985年入選世界遺產點,東羅馬帝國與鄂圖曼帝國的舊城區中著名的建築計有聖索非亞大教堂(St. Sophia Museum)、古代賽馬場(Hippodrom)、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elimiye Mosque,又名藍色清真寺)、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 Sarayi)等。

1、托普卡匹皇宮:是15世紀到19世紀鄂圖曼帝國蘇丹王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今則是重要博物館觀光點之一。皇宮形狀就像一個粗糙的矩形,主要分為四個庭院及後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珠寶室(Treasury)。


帝王之門。


皇宮上看到的部分博斯普魯斯海峽。


覲見大殿靠近門邊的一個小水泉,不但可用於清洗,其水聲能阻止其他人聽到秘密會議的談話。

2、聖索非亞大教堂(St. Sophia Museum):這是融合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兩大宗教的教堂。原為拜占庭帝國最重要的教堂之一,但於西元1453年鄂圖曼征服君士坦丁堡後,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還移去與基督教相關的所有器皿,另用灰泥覆蓋所有與基督教相關圖樣的馬賽克。之後又逐漸增加伊斯蘭建築,如朝向麥加的聖龕及外面的4座叫拜樓等。1935年,土耳其第一任總統及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Mustafa Kemal Ataturk)將聖索菲亞大教堂變為博物館。伊斯蘭的地毯被移走,覆蓋在馬賽克上的灰泥也由專家除去,教堂原貌才得以重現世人眼前。其圓拱屋頂直徑31公尺、高 45公尺,僅次於梵諦崗的聖彼得大教堂,為世界第二大教堂。


聖索非亞大教堂外觀。

聖索非亞大教堂內。

灰泥下藏有馬賽克壁飾。

3、古代賽馬場(Hippodrom):位於藍色清真寺旁,U字形廣場,當年東羅馬帝國賽馬場(競技場)的樣貌已不復見。賽馬場廣場中處仍留有拜占庭帝國國力強盛的證據。最靠近日耳曼式噴泉亭的是「君士坦丁紀念柱」(Column of Constantine),上面記載君士坦丁大帝的豐功偉業;中間的蛇柱(Column of the Serpent)從希臘德爾菲(Delphi)的阿波羅神殿(Temple of Apollo)搬來。柱子頂端的三頭蛇已不見,只留下一段螺旋柱身;再來是方尖碑(Obelisk),是拜占庭皇帝從埃及尼的卡納克神殿(Temple of Karnak)搬來的。


埃及方尖碑。


日耳曼噴泉亭(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贈送給顎圖曼鄂圖曼帝國蘇丹的禮物)。

4、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建於鄂圖曼帝國鼎盛的17世紀,因為其內部所鋪回教風格藍色的磁磚,因此被遊客稱為「藍色清真寺」。最突出的是其外有6座叫拜樓。


藍色清真寺外觀。

藍色清真寺內。

藍色清真寺內部分屋頂。

二、番紅花城(Safranbolu)

  番紅花城離首都安卡拉約200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評選為「人類文化遺產城市」。早期此區因種植大量番紅花聞名,現今只剩小量栽植。番紅花城依山而建,仍保留石板舖成的街道及約800棟土耳其最精緻的19世紀鄂圖曼木造房屋,其中包含私人博物館、清真寺、墓園、歷史噴泉、土耳其浴、鐘塔、日晷等。人們依舊在此生活,而觀光客亦可漫遊鄂圖曼帝國時期巷道內,更可夜宿其中一家由百年房舍改建的民宿。


UNESCO證書。


民宿。


鳥瞰番紅花城一隅。


巷弄間。

三、葛瑞美國家公園及卡帕多奇亞(Goreme National Park and the Rock Sites of Cappadocia)

   此地區於1985年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1、卡帕多奇亞:卡帕多奇亞,波斯語稱為「美麗的馬鄉」,是約三百萬年前,三座火山陸續噴發後,覆蓋地面的熔岩經過長時間河川的侵蝕及風化後,形成了奇岩怪石,如煙囪狀或蘑菇狀等特殊的地理景觀。此地亦能看見因歷史與宗教因素發展而成的岩窟村落和地下城市的遺跡。觀光客可以搭乘熱氣球從空中俯瞰整個卡帕多奇亞壯麗的景觀。不過要搭熱氣球還得視天候狀況,筆者一行因天候不佳的因素而無法搭上熱氣球。

2、葛瑞美國家公園:佔地約96平方公里,公園岩面上有上千個洞窟,是早期基督教徒為了躲避羅馬帝國的迫害所建之修道院與教堂,在不少岩洞內還保存著濕壁畫。為了避免大量遊客的擁擠,進入部分的教堂時,還得分批和限時參觀。


地下城市一隅。


葛瑞美國家公園一隅。


地下城市的酒廠。


蘑菇岩。

三、希拉波里斯古城及棉堡(Hierapolis-Pamukkale)

  希拉波里斯古城及其下方的棉堡於1998年同列入世界遺產。

1、希拉波里斯古城:西元前190年起,貝加孟王國開始在此地興建溫泉療養中心。繼而於羅馬及拜占庭時期,將此地發展成一個具有神殿、劇院、市集及浴場等設施的溫泉療養勝地。許多貴族於此療養終老,因此該處古墓區規模龐大且保存完整。


希拉波里斯古城遺跡。


希拉波里斯古城城門之一。

2、棉堡(帕穆卡雷):因地底下溫泉水流經含鈣石灰岩層後,白色的鈣質沈澱堆積,就形成如棉花的石階地形。


棉堡。


  走過這4處土耳其的世界文化遺產,所到之處無不見到來自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觀光客,除了部分地區不收門票外,幾乎都要收門票。甚至在葛瑞美國家公園內的部分教堂還得另外再收費。進入皇宮後,遊客得先通過安檢門,所帶之隨行包包亦需經過X光檢查以確保安全。土耳其政府除了大賺這些門票收入外,亦創造當地眾多就業機會,因為這些地區的維護及管理需要非常多工作人員,周邊商家也同時享受觀光客帶來的經濟利益。

  土耳其將其世界文化遺產以企業的式經營,成立「文化與觀光部」(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以其文化遺產為行銷核心,結合觀光產業與文化。觀光收入已成為土耳其國家外匯主要來源之一了。

  土耳其政府在推動其文化景點進入世界遺產之列上,煞費苦心大刀闊斧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以棉堡為例,在被列為世界遺產之前,棉堡因疏於保護,觀光飯店就蓋在區域內,溫泉水被濫用。飯店所排出的廢水將白色岩石染成褐色,遊客們更是任意穿著鞋子直接在岩石上行走,甚至將自行車或摩托車騎上去,破壞了美麗的自然景觀。而在被列為世界遺產後,土耳其政府隨即加強保護措施,遊客必須赤腳進入,並拆除區內觀光飯店以恢復棉堡的本來面目。

  雖然不知何時臺灣才有機會申請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但這18處潛力點各具獨特性,政府應多加宣傳及保護,教育國人共同為維護這些珍貴文化資產而努力。這些文化資產是無價的,若因開發或觀光因素而遭到破壞,失去的將不只是有形的環境景觀,失去了無形的文化價值。

參考資料

1.土耳其:世界遺產-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資料庫系統。
2.維基百科。
3.番紅花城洞穴旅館12天行前說明會資料。巨匠旅遊。
4.傅朝卿。2008。由土耳其世界文化遺產的經營管理談起。世界遺產雜誌,第1期:4-7。中華世界遺產協會。
5.劉正輝。2009。世界遺產在臺灣:過去、現在與未來。世界遺產雜誌第5期:112-116。中華世界遺產協會。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公共服務組研究助理兼組長)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