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橋上我們一起過!」「戰士們,殺到血乾,一起回祖靈之家!」相信已經有好幾句對白,是近來看過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影迷粉條們已能朗朗上口的經典台詞。這部電影的出現,當然也帶動許多朋友認識原住民族文化的風潮。然而在電影出現以前,早就有許多堅守傳承崗位的夥伴們執意克服或無視許多困難,要在現代社會當中把族群信念轉化為與祖先相見的方式,守護傳統織布工藝再現的野桐工坊便是箇中翹楚。彩虹橋的信仰,對於現代織女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透過這場在泰雅族人居地展現的「森林之心」服裝秀,讓更多人看到族人的執著與努力。
傳承,所不能缺乏的便是對象。在家庭內,要如何跨越世代共享記憶,如何透過一些活動的創造,來拉近祖孫之間的互動呢?事實上,這是可以透過一些具有想像力的設計來促進的。史前館為響應全國祖父母節的推廣,特別策劃辦理「史前人的寵物─與舊香蘭遺址陶藝家對話」的親子活動,由家庭組隊參加,經由展現創意想法及作品,來與擅長陶藝的史前人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博物館的考古文物,也透過有意思的活動設計,成為更多家庭帶有溫度與溫暖的回憶。
透過博物館活動的設計,祖孫之間可以擁有更多對話的記憶;那麼對於浸潤於博物館理論的研究生們,來到博物館實習期間所產生與自我、文物、理論、實務之間的對話,又有哪些多樣性的反思呢?連續好幾期登出參加今年暑期博物館實習與培訓活動學員的心得文章,本年度的實習心得就在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學生的文章裡畫下句點。透過動手製作文物典藏盒的經驗,認識博物館人抱持怎樣的精神與態度來面對這些為了穿越未來而存在的蒐藏品,且讓我們來看看這群年輕學子的體認。
連續好幾期上上下下的連載,想必吊足了讀者們的胃口。不好意思啦,在博物館工作的我們,總是有許多寫了這個又忍不住想到那個的想法,於是就出現一種食材、多種料理端上桌的呈現。希望讀者可以感受到我們喜歡跟你們多多分享的各種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