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Vuvu的話─對史前館與電子報的期許

考古探索

  岩棺二、三事

博物館頻道

  史前館到館參觀教學的王道──編寫臺灣史前史展示廳學習手冊有感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00期 2011.4.1
 

Vuvu的話─對史前館與電子報的期許

文/童春發‧圖/高育屏


卑南遺址與部落文化的結合,傳統少年會所於卑南文化公園落成啟用典禮,拉近了博物館與鄰近社區部落的關係。

  電子報是活窗口,藉以傳送不同議題之思想、信念及美感的內涵。也藉由這活窗口,讓讀者進到我們多元且豐富的文化田園。基於以上的認知,在此我對史前館及邁向200期的電子報有著繼往開來的期盼。

  在許多場合,當我們在介紹自己博物館時,無論是書寫與口頭都會強調「史前館是國內第一座包含博物館、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也是東臺灣唯一的國立博物館。」近來在論述自己的角色與文化使命時,也格外強調本館與臺灣原住民與南島語族的關係。我們既然擁有別的博物館所沒有的典藏內容,要如何賦予它新生命,吸引更多國內外的友人來與之結緣?我們需要從風扇的軸心與葉片的關係來檢討並思考未來的發展。沒有葉片的風扇軸心,雖然有其能量但是無法散發出來。相反地,沒有軸心的葉片也無法發生作用,會讓人感到可惜。如果館的典藏內涵是軸心,而每位研究人員是那些葉片而且是緊密相結合,那麼它會散發出無限的能量。這個能量再透過各種出版品管道如電子報等靈活性散發出去,就會展現文化田園中那多元的文化生命。


博物館中的傳統建築可視為是展示物件之一,但應更要思考如何活化運用。

  當我們希望藉由博物館的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和遊憩功能,啟發民眾對於臺灣史前、原住民文化及自然生態的認識與了解,進而珍愛這片土地之時,身為博物館的工作者無論扮演何種角色,都必須提供社會大眾最佳的服務為基本信念。在這樣的服務信念上,電子報的功能似如活橋樑連接博物館內外不同社群,使彼此對話。因此,有系統地透過電子報將各種成果的精華內容釋放出來,是我們的使命。

  為了要實踐中程施政策略目標:達到完善維護文物典藏;加強保存和宣揚文化遺產;延攬優良學術人才;增進學術研究;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充實展示內容;推廣多元文化教育;配合地方旅遊產業發展、增長觀光人口、提昇觀光品質;積極服務社區,增進社區文化特色及提升服務品質和行政效率等,在過去近九年來,我們大家充分運用電子報這個平臺齊心盡力並使之卓然有成。在這個基礎上再接再厲發揮大家的創意之餘,要檢討過去的內容是否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領域,等待我們去開發並做文章分享其內涵。


今年三月份博物館與普悠瑪部落的婦女合作,這天部落裡扶老攜幼回到了曾屬於的傳統領域進行小米田的除草。

  史前館正要邁入第十年,它所代表的是歷史的、文化的、教育的、社會的、學術的及群體關係的意義。這表示我們自己已經有歷史足以幫助我們檢討反省自己的得失、成敗、潛能與未來發展空間、方向及策略。尤其甚者,我們即將改隸文化部,我們更不能不對自己原初所設定的方向與策略做檢討。比如來說,來館參訪人數距離我們自己的理想與政府的期待尚有努力空間。我們要如何使這「努力空間」化為亮麗的成果,善加運用各種多元化特色來推陳出新、產生一定效益。特別是我們正處於資訊數位化管理及運用系統的環境下,我們不只是建置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及運用圖書管理系統與典藏系統的整合,同時讓臺灣原住民傳統知識的研究更紮實、積極推動文化創作並賦予典藏文物新生命。

  史前館自開設以來,就定位自己的整體施政願景,要在臺灣東部的好山、好水、好生活及多元族群間,孕育出一處非常美好的學術和文化園地;也要以臺灣史前文化出自本土而又超越國界的特性,將本館發展成一處最能展現本土特色,而又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地位的博物館。

  史前館是國內唯一擁有史前遺址基地的博物館。這表示我們的卑南文化公園、南科分館是區域或環境中各種文化因素,包括遺跡、歷史文物、傳統風俗、宗教儀禮和社會關係,甚至自然環境、構成有機的、相互關係的文化整體。它兼具回顧過去,也面向未來,更將過去的文化遺產與今天和未來的文化串聯起來。遺址扮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紐帶。至於如何藉由博物館的展現,將這個關鍵紐帶的生命力展現出來,是我們要用心來經營。


我愛LB包(learning bag),讓學童動手做或遊戲體驗,了解卑南文化公園的考古人文與生態環境相關之知識與概念。(來源:彭敏華)

  本館深切體認為民服務才是博物館永續的價值和志業,因此提供兼顧社會大眾不同特性需求的服務品質,是本館應有的一種生命態度和專業責任的作為。近來,為了實踐以上的服務原則,我們做了以下非常有意義的服務事項,例如我愛LB包<learning bag>-自導式學習背包;合作與培力—博物館與原住民社區、社群、學校計畫永續發展計畫;重生與感恩—關懷嘉蘭村莫拉克風災心靈;教育重建計畫及異業結盟─觀光飯店中的史前文化博物館等等。

  總而言之,本館一向秉持對臺灣這片土地與人民的熱愛,透過博物館專業能力,以用心的服務來推展社會教育、保存在地文化,以熱誠的服務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情感。因為博物館整體價值的永續發展,有賴於健康的服務機制、熱誠的服務社會大眾和虛心傾聽客人回饋的建議,以利設計有前瞻性的、創意性的服務平臺。期盼透過電子報的每一篇文章,似如夜間在天上閃亮的星星,將史前、當今與未來文化生命一起為土地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做見證。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館長)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