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2009印尼蘇拉威西田野調查雜記

博物館頻道

  跨越海峽的「科學的考古學」--記海峽兩岸科普嘉年華活動暨心得感想

博物館頻道

  交織在泰雅族與黎族之間——初探島嶼的水平式腰帶機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92期 2010.12.1
 

交織在泰雅族與黎族之間——初探島嶼的水平式腰帶機

文‧圖/劉少君


本館南島廳中所展示的泰雅族水平式腰機。

  本館南島廳中展示了一套泰雅族的水平式腰機,所謂水平式腰機就是織機一端的布夾繫於紡織者腰背上。水平式腰機遍佈於東南亞,其形式大致可以分三個型式。據伊能嘉矩之記載應屬於第一型,有別於蘭嶼雅美族的第二型以及臺東卑南族的第三型。雅美族腰機其經卷係固定於地上或簡單木架上的腰機,臺東卑南族所用經卷固定於特設之架上則為第三型式水平式腰機。


南投賽德克族婦女使用水平式腰機織布。

  泰雅族是臺灣原住民中最擅長織布的一族。久居山林的泰雅子民傳統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方式:狩獵、禦侮為勇士所負責;織布、編衣與家務,則是泰雅族婦女的重要工作。傳統的泰雅族編織工藝可分為女子的織布和男子的編器,女子大約在15歲至19歲學習織布,且包括種麻、剔麻、整經、上架、織布等程序。依泰雅族的習俗,一般文面待嫁的女子,必須要學會紡織的技巧。如果織布技術特優者,則在身上刺以特定的花紋,作為榮耀的表徵,她們更是青年勇士追求的對象。織布技術的好壞,也是評鑑泰雅族女子能否嫁個好夫家的重要關鍵。同時更決定著死後能否通過彩虹橋,與祖靈相聚。

  泰雅族的水平式腰機是一種裝有背帶置於織者腰背部以繃直經線的移動式水平織布機,其分件工具共包括有經捲、綜絖棒、繫經棒、隔棒、刀狀打棒、布夾等。早期泰雅族人以野生或自栽之苧麻為材料,後來逐漸使用對外交易得來的棉、毛等色線。作法是將染過色的毛、棉線料配置在緯線上,運用「夾織」手法挑出立體花紋,使布匹更具有層次感。泰雅族的編織圖案因不同地區而有些許差異,這些紋線皆具特殊意義,或代表族人遷徒路線,或述說家族歷史,其中最普遍出現的圖案,便是象徵祖靈眼睛的菱形紋。


海南島樂東黎族自治縣婦女運用水平式腰機織布。

  筆者在第一次到訪海南島時,在村寨中觀賞黎族織錦的織造過程,感覺好像與臺灣泰雅族(註一)相類似的織造程序。基於好奇的心理,又再次拜訪海南島上織造黎錦的婦女們,以探究其黎錦的織造文化。拜訪過後發現,的確生活在臺灣以及海南島上的原住民,不論是男女分工、學習精神,抑或是評量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都有著相類似的腰機紡織文化。

  黎族姑娘13歲就開始在長輩的指導下學習紡織,學得一手紡織技巧,以作為成人重要的條件之一。是故良好的紡織技術因此能夠世代傳承下來。黎族織錦的藝術圖案,主要是根據黎族的生活環境、地理景觀等自然素材,女子在生活經驗中發揮自由的想像力,透過藝術抽象化而形成的。主要圖紋是植物紋、動物紋,也有關於日常生活及自然景觀的圖紋等約一百二十多種。


海南島五指山市黎族婦女學習水平式腰機織布。

  黎族紡織所使用的水平式腰機,其機型構造基本上與泰雅族類似,與伊能嘉矩分類中的第一種型式雷同,主要由腰帶、腰力圓棍、布軸、打緯機刀、拉力經線圓木棍、提綜木杆、分經簡、引緯線竹針、竹梳、整絨梳、絞棒等構件組合而成。操作時紡織者席地而坐,腰上繫著織具腰帶,兩腳蹬住繞經紗圓木棍,即可開始紡織程序。腰機雖然簡單,但是經過提花的程序,可以紡織出絢麗多樣的花紋圖案。由於黎族紡織的水平式腰機簡單輕便,捲起來時不佔空間,又可以隨身攜帶,農閒時刻只要找到空地即可操作織布,深受黎族女子的喜愛,成為黎族女子代代相傳,一直沿用至今製作服飾的最佳工具。

  不論是泰雅族或是黎族,對於民族傳統的紡織技藝具有幾項相類似的特點:它是世界文化的活化石。紡織腰機織布、方衣這些遠古的文化遺存,至今仍然可以在臺灣與海南島上尋找到它們的奇蹟;腰機紡織的織造技藝流傳了數千年,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其次是顯著的民族性。腰機紡織深深地打上了泰雅族與黎族的印記。腰機紡織技藝,不僅在該民族女子所傳承,更是泰雅族與黎族婦女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表現該族群認同的重要方式之一。泰雅族與黎族傳統上都沒有文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水平式腰機所織造出的織錦已然成為記載了該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史書,更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註一:這裡所指的是泰雅族,當然週邊的塞德克族、太魯閣族也有類似的織造技術。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劉少君│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