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淺談卑南文化公園二期新建工程

考古探索

  卑南遺址考古工作田野筆記

考古探索

  失落的卑南石柱--淺談卑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議題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85期 2010.8.15
 

失落的卑南石柱--淺談卑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議題

文/葉長庚‧圖/葉長庚、劉宜婷


(圖1)「月形石柱」是目前唯一立於卑南遺址地表之石柱(葉長庚拍攝)。

(圖2)考古現場所出之結構現象(葉長庚拍攝)。

(圖3)目前已消失的U1卑南石柱(劉宜婷繪,修改自宋文薰、連照美2004:33)

  「月形石柱」(圖1)是卑南遺址目前唯一立在原地的石柱,然而在過去的許多調查記錄中卻提到卑南遺址上立有多根石柱的記載,例如目前複製展示在卑南文化公園遊客服務中心裡頭的石柱,即為卑南遺址被記錄到最大件的石柱,然而卑南石柱的功能到底是什麼?在考古學研究上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除了藉由一些口傳或神話的描述外,針對卑南石柱最直接的發掘工作即1945年由金關丈夫與國分直一(譚繼山譯1990:126-162)在王宅後方大石柱旁所進行,這次的發掘也被視為是卑南遺址有第一次記錄的考古發掘工作。這次的發掘其實並未完成,但從出土的結構現象(圖2),二位先生判斷應可證實為住宅結構,因而推測石柱也屬於住宅的一部份,除了做為側壁,其上的穿孔可能是用來作為架橫樑使用。

  所以卑南遺址過去存在許多石柱以及石柱作為住宅結構的看法一直延用至今,然而從確實的記載當中,目前確實被記錄有位置與圖像資料的石柱卻沒有超過10件,到了1980年臺大考古隊在卑南遺址進

行搶救發掘時,僅記錄有5件石柱的位置(宋文薰、連照美2004:18),至今則僅有「月形石柱」立於卑南遺址。

找尋失落的卑南石柱

  近年來,本館卑南二期相關計畫持續推動中,包括新建工程、展示設計、考古發掘等,為了往後展示規劃與研究需要,更因應卑南遺址二期範圍的徵收,本館卑南遺址研究團隊提出幾項工作計畫,其中之一便是找尋在原本二期範圍內,後因農作整地而消失的卑南石柱,即過去被編號為「U1」的石柱(圖3),目的在於重新確定過去石柱的所在地以及現今地底下埋藏的情況為何。


(圖4)為找尋U1石柱的位置而進行疊圖之結果(修改自宋文薰、連照美2004:18,劉宜婷繪)
 

  由於卑南遺址在過去發掘時設立了方格系統,後續的發掘亦在此方法下進行,用邊長5m的正方形方格將卑南遺址的範圍畫分為一


(圖5)史前館考古隊進行找尋U1石柱之考古發掘作業(葉長庚拍攝)。

個個的考古探坑,每一個探坑都有所屬的坑號。在這樣的基礎上,藉由過去對石柱測繪的資料(宋文薰、連照美2004:18),利用繪圖軟體進行疊圖(圖4),以王宅、週邊道路、月形石柱等主要參考物進行不同圖層的疊合,找出U1石柱可能坐落的位置,然後選定該坑進行發掘。

  目前此項工作已著手進行(圖5),想知道我們找到了嗎?歡迎前來卑南文化公園找尋考古隊的縱跡,就可以知道答案囉。

其它相關研究議題

  由於卑南遺址的範圍廣大,且存在大量且豐富的史前文化遺留,在學術上可供研究的議題亦相當繁雜,在目前短期發掘計畫中,有幾個可能會先進行研究的議題。

  首先,是由本館同事謝孟龍先生所提出關於卑南大溪對於卑南遺址形成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影響,這部份將嘗試透過考古發掘來瞭解在卑南遺址形成後自然環境的因素對於卑南遺址造成了多少影響或改變。

  再者,則是延續與工研院合作之成果-從地物探測的結果分析(董倫道2009)(圖6),似乎可以看出史前卑南聚落結構的分佈範圍,亦將進行考古試掘,以求對於釐清卑南文化公園二期範圍遺址的分佈與內涵。


(圖6)卑南遺址地物探測成果分析圖(董倫道2009)

  然而,卑南遺址仍有許多可供研究的議題,並不完全從考古發掘著手,針對已出土的遺留進行整理與分析,也是目前研究團隊進行的工作項目。

引用書目
宋文薰、連照美
2004 《卑南考古發掘1980~1982:遺址概況、堆積層次及生活層出土遺物分析》。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金關丈夫、國分直一著,譚繼山譯
1990 《臺灣考古誌:光復前後先史遺跡考證》。臺北:武陵。
董倫道
2009 《卑南文化公園二期計畫土地地球物理探測報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委託工業技術研院執行。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圖片提供者為史前館計畫專任助理)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劉少君│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