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淺談卑南文化公園二期新建工程

考古探索

  卑南遺址考古工作田野筆記

考古探索

  失落的卑南石柱--淺談卑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議題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85期 2010.8.15
 

淺談卑南文化公園二期新建工程

文/尤淨儀、葉長庚‧圖/劉宜婷

  卑南文化公園二期計畫包含園區土地擴大徵收作業(約12公頃)、園內相關展示、遊客服務設施之修繕、新建與短期發掘研究等內容,其中硬體新建工程委託設計及監造服務案(以下簡稱卑南二期新建工程)已於98年由簡安祥建築師事務所得標承攬執行。過去卑南遺址被認為是臺灣考古發掘範圍最大的遺址之一,而原「卑南文化公園」(以下簡稱「一期園區」)計畫範圍內已完成瞭望臺、考古現場、遊客服務中心與露天表演場等,卑南二期新建工程涵蓋了西入口服務站、遊客服務中心與月型石柱展示場域等設施,以求提昇及發揮卑南文化公園整體園區服務品質及價值。因此,如何妥善規劃設計及運用園區內豐富的資源就顯得非常重要,期能達到保護卑南遺址及提供遊客優質的文化學習場域之目標。

  從「蒼穹為幕,大地為體」概念出發的建築量體設計,在蒼穹大地為懷的園區內,以大地學院為主軸規劃,讓來到卑南文化公園的參訪者,除了學習、朝聖的心態外,還可以輕鬆的心情融入史前卑南文化人的社會中,進而瞭解卑南文化的生活及習俗。後文則從卑南二期新建工程規劃的概念來介紹幾個主要的工程項目(圖1):


(圖1)卑南文化公園整體園區規畫項目。

 

1. 西入口服務站

  西入口服務站(圖2)設計為遊客進入卑南文化公園園區的入口意象,猶如大地學院的報到處,未來也將此作為認識與求知的場所。其空間機能包含售票處、輕食餐廳、放映室、售票服務站及遊客服務諮詢室等,同時,往後也將成為民眾前來卑南文化公園參觀的資訊中心,可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全區展示概況、即時發掘訊息與各項活動,可以說是未來卑南文化公園園區的重要樞紐。


(圖2)西入口服務站設計概念圖。


2. 遊客服務中心

  目前的遊客服務中心(圖3)在未來設計規劃上,將轉型為一個呈現卑南遺址研究成果的核心,目前的規劃將主要展示卑南文化的研究成果,使遊客瞭解史前卑南文化人的生活方式、生命儀禮、工藝技術等,包含生活、行為、技術與精神層面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將透過以進入史前卑南聚落的型態進行展演,可以說是往後卑南文化公園園區的「心」或「腦」的位置。


(圖3)遊客服務中心設計概念圖。


3. 月形石柱區

  月形石柱區(圖4)位於卑南文化公園最東側(屬卑南二期新建工程)的區域,其工程設計規劃主要包含覆屋建築、現地發掘展示區和文化層展示區、史前聚落復原與石板棺復原展示區等。

  針對此區域覆屋建築的構想除了能成為一「現地保存展示館」的功能與概念外,更希望在建築外觀上能具有與史前文化或卑南遺址相關的象徵意象,以作為卑南二期新建工程的主要成果之一。

  在展示概念則以「連結」與「時間」為軸,連結了過去與現在、考古出土與展示復原、民眾與博物館、在地與外地等意象。在時間軸上呈現著過去復原後的情況、隨時間而廢棄的聚落、受後來影響的遺址、現在發掘中的考古工作以及期望未來更多的研究等。

  月形石柱區作為未來園區東側緊臨臺東車站的入口,與西入口不同的是讓參觀者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來認識卑南遺址。透過「連結」與「時間」的呈現,在這個區域是要使民眾能有身歷其境與親身體驗的感受,加強對卑南遺址的好奇與求知的渴望。


(圖4)月形石柱區設計概念圖。


4. 考古現場

  既有考古現場主要呈現以卑南遺址的史前聚落與考古發掘方法的現地展示為主,透過較大面積的發掘成果,將史前卑南聚落型態呈現給大眾,也藉由發掘現場的規劃說明卑南遺址的考古發掘方法,讓參觀者在這個地點能瞭解史前聚落在整個園區內的分佈概況,瞭解卑南遺址的範圍分佈,進一步將透過展示呈現考古工作的規劃與發展。

5. 考古工作室

  考古工作室在未來將規劃為卑南遺址考古研究區與考古工作展示區,針對其部份區域進行開放參觀,讓民眾能瞭解出土遺留的初步清整過程,另一部份將作為出土遺物的暫時保存空間與研究空間,亦可作為往後其它學術單位於卑南遺址進行研究合作時所使用。

  月形石柱區搭配考古現場及考古工作室共同形塑出的氛圍,將充分滿足了參訪者對於考古學的好奇心,並解讀考古工作的神秘感。

  整體而言,西入口服務站與月形石柱區二處將是卑南二期新建工程中的重要項目,將成為未來園區東、西兩側的主要入口,因應其本身規劃的功能與目的而將展現出不同的意象與感受;考古現場與考古工作室除了讓民眾藉此瞭解考古出土遺留的內容與處理方法外,也讓參觀者認識考古學現場工作的方式,並藉此作為連結月形石柱區與遊客中心間的動線,呈現出「史前遺址→考古工作→研究成果」(圖5)的架構。


(圖5)整體動線設計概念圖。


  所以,卑南二期新建工程主要成果可以分成二個部分,一是有形的建設,即靜態的設備與規劃,如前文所述;第二部份則是屬於無形的研究,包含動態的論述或展演成果。對於目前卑南文化公園一期以及現在正進行的二期新建工程,預完成整體規劃,即「史前遺址→考古工作→研究成果」的展演動線,此為卑南文化公園完整之「現地保存展示館」藍圖的概念,藉由多元化的規劃讓更多的民眾能前來此進行更多的休閒與學習,對於此成果我們更期許自己對現地保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公眾進行展示教育的機能與責任。

(本文作者尤淨儀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組業務助理,葉長庚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圖片提供者劉宜婷為史前館計畫專任助理)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劉少君│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