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館部份空間加入民間企業參與經營機制
文/吳孟軒、汪詩維、張佳玲、劉少君
台灣有許多博物館是屬於公立性質,在20世紀時,基於人員的編制以及非營利機構等種種法令的限制,博物館的專業服務以及商業營運總是無法趕上世界級博物館的水準,導致台灣的博物館發展如同龜速般地慢步向前,轉型則更是難上加難,使得國內博物館的形象與營運完全無法邁向國際化。直到最近台灣大量地推行BOT案,博物館才從保守的以研究人員與公務人員主導,增加了民營機構經營。現在也才有越來越多的私人博物館出現,並且許多公有博物館部份週邊經營也採用公辦民營的方式,台灣的博物館朝著多元文化藝術產業共榮的方向發展,形象才慢慢地開始轉變。
現在的博物館往往都以設計成為地標型建築物為目標,所以博物館建築體一個比一個大,外觀設計也是走在時代的前端。博物館內的大面積展示空間以及各種特展的豐富內容都考驗著參觀民眾的體力,因此博物館的餐廳便成為觀眾休息與補充體力最重要的場域。博物館如何藉由餐廳的空間、菜單、擺設、餐具與服務等,將自我品牌加以藝術化、風格化、概念化,並能將美學教育延伸到在餐廳的飲食過程中,相信對於社會大眾的生活美感是非常有助益的,而且也能符合博物館既有的社會使命;另一方面,餐廳如果能開創無窮的商機與利潤,更有助於博物館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
史前館是由知名的建築大師進行外觀設計,為考慮到史前館週邊的自然景觀以及豐富的人文氣息,史前館餐廳靠西邊的牆面採用了大片的玻璃帷幕,讓外面秀麗的四季景色延伸餐廳的室內空間,使得用餐成為一種享受。史前館去年將原有的餐廳、藝品店委外經營,改採公開徵求營運團隊,為史前館創造嶄新的餐飲與紀念禮品服務,期待能有更積極、更全面改善「觀眾服務」的品質。
進入史前的冰凍世界–長毛象餐廳
長毛象餐廳經理/吳孟軒
由天垂降的冰晶與寬敞明亮的餐廳(攝影/吳孟軒)
|
也許你以前來到史前博物館參觀,都把大部分時間留連於考古出土的千年寶物之間,或是遊賞博物館後花園生動的水舞表演,可能沒有機會注意到博物館二樓迴廊底還有一間餐廳。
撥開米黃色的線簾,進到這間充滿白色佈置的餐廳,你一定會大吃一驚「史前世界怎麼也可能這麼時尚?」一進門就見到積雪的針葉樹,由天垂降的白色冰晶,牆上掛滿了白色冰封的動物,耳朵小但是有長長象牙的長毛象,鼻子上兩支尖角的史前犀牛、長得像鹿的梅氏四不像,毛茸茸的黑熊,迴游在冰川下的櫻花鉤吻鮭,冷不防還有飛鼠從頭上越過,時空也許錯亂了,但是這些動物怎會搭上諾亞方舟跑到台東的史前博物館來呢?原來這些都是用紙作成的紙雕作品,由台東大學美術產業系的學生們動腦動手,作出栩栩如生的史前生物,因為都已冰封在史前的零下溫度,整個環境都籠罩在白色結冰的氛圍中.
但別忘了這是個餐廳呀!在這個充滿冰河時期的氣息下用餐,還可以嚐嚐看不一樣的用餐方式,像是來一客火山岩燒牛排,直接在燒得火紅的岩板上烤肉,要吃幾分熟就烤多熟;或是吃吃看原始人獵豹特餐,帶骨頭的香腸肉塊,享受大口吃肉的豪邁;飯後再吃個特有的冰凍爆米花,配上一杯滋滋響的火山爆發飲料,多特別的一個史前體驗呀!
是的,正如餐廳經理所說的一樣,長毛象餐廳透過雪白的紙雕作品,營造出零下冰封的史前世界氛圍,成功地運用冰封世界的用餐空間設計與博物館史前文化的印象相互結合。而在配菜的部份也同樣成功地考慮到史前館的在地文化,它則是運用了當地原住民族的傳統岩板烹調方式的烤肉菜單,征服了遊客的味蕾,讓遊客有了特別的史前文化饗宴。
博物館二樓迴廊底還有個秘密空間喔!(攝影/吳孟軒)
|
暑假獵人特餐的拍照場景,拍照就送爆米花!(攝影/吳孟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