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
  橫跨這片汪洋海域--臺灣考古與太平洋考古

博物館頻道

  「博物館與兒童教育」研習

博物館頻道

  魔法精靈故事屋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81期 2010.6.15
 

魔法精靈故事屋

文/吳文婷


史前館故事季封面

一、 前言

  史前館興建源起:民國六十九年因為興建火車站時無意間挖掘到距離現在3千年的史前遺址,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搶救考古,原本搶救後的文物要在火車站後方卑南山的現地興建博物館,後來因雷達探測發現還有許多史前文物深埋地底,為了保存史前文物,只好保留原地,另闢現址興建博物館。史前館遂因發現的文物規劃三大主題展。分別為臺灣自然史、臺灣史前史、臺灣南島民族。藉由硬體及軟體的規劃串聯卑南文化公園及史前館兩個園區,分別貫穿時間軸及空間軸。

  迎領來館參觀民眾穿梭時光隧道,體驗史前文化工藝及文化之美,並藉由臺灣南島文化帶出臺灣本島多元文化的差異特性。也就是因為史前及南島文化多元之美,讓初次造訪史前館的成人觀眾常常駐足在卑南文物「長玉管珠」前與解說員討論了起來,並讚歎史前人類及南島民族的智慧。

二、 籌備緣起


童話分享關懷。(攝影/吳文婷)

  但是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史前文物距離現代太遙遠,南島民族雖然是在折射史前住民的生活,不過靜態的文物展總是給人距離感,於是自開館以來本館即規劃多元的教育活動,試圖透過活動的經驗,帶領民眾體驗「人類學博物館」特有的魅力。例如,來者不拒的解說員導覽解說、針對學校的套裝行程、動態的DIY活動或生態之旅活動。

  史前館自開館以來,使用者團體非常多元。有學齡兒童到高等教育學生、成人觀眾、各種社團團體、老人觀眾及身心障礙觀眾等。目前的參觀品質透過解說員的「解讀」物件背後意義及軟硬體輔助,還能達到其效益。唯獨針對學齡前的參觀兒童,因為沒有兒童館的輔助較無法達到博物館教育的意義,因此有了故事屋的籌設。

三、 籌設經過

(一)故事屋的設立及人員訓練


藝術陪伴。(攝影/劉少君)

  故事屋的規劃是由本組同仁討論,交由筆者及解說同仁負責。當時大家的想法是希望透過童趣的森林意象,跟著魔法精靈們一起穿梭林間玩遊戲、聽故事。圖像的設計是委由黃柏惟先生構思。擔任魔法精靈成員為館內的解說員,主要考量是解說員們有其考古學及民族學的背景及適當的解說技巧,由解說員來擔任應該是恰當的。而王先生在未見過解說員的情狀下;僅由名稱的提供,竟將精靈的形象畫得栩栩如生,非常符合每位解說員的特質。

  目前魔法精靈家族成員為彩虹精靈、月光精靈、恐龍精靈、雲豹精靈、櫻花精靈、蝴蝶精靈、丸子精靈和糖糖精靈共八位。除了在既有的解說技巧下,另外邀請說故事老師來館訓練,並北上到業界的故事屋實際觀摩說故事技巧。

(二)故事場地、教具、內容的設計

  故事屋的場地是利用教育資源中心的接待室,空間雖然不大,但對使用團體為10到20人的空間,還是足夠的。場地確定後,接下來就是教具的設計,利用現有空間為正方形的特性,正面設計大型可翻閱的故事書,側面設計滑軌式的推門故事書,另外搭配60公分×50公分的圖卡來說演故事。這樣的設計是為解決故事繪本普遍過小的問題,會讓聽故事的小朋友看不見,並且藉由多樣式的教具讓小朋友愛上閱讀。

  故事內容的設計配合現有展廳的規劃,先推出原住民神話故事,亦將史前文物與故事做連結,讓民眾、學童對原住民的生活與傳統文化或臺灣史前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首次故事主題分別為泰雅族的「神奇呼喚術」、雅美族的「飛魚的傳說」、排灣族的「百步蛇的新娘」、阿美族的「七彩布裙」、卑南族的「善惡婆婆與鼬鼠」,還有「懶人變猴子」、「雲豹與黑熊」,共七個故事。圖畫內容交由臺東畫家侯方揚先生繪製。故事題材結合小朋友最愛的「愛情」、「勵志」、「動物」主題,於96年開始籌備,97年5月預演,97年6月正式推出。

四、 開始時的「NG」


到嘉蘭國小說故事。(攝影/林雪芬)

  一剛開始場地是利用原有的接待室來使用。因為地毯年久失修,已經有了破洞,便將破洞整個挖開,並把乘坐神話魔毯的精靈們用大圖輸出貼在地上當地貼,讓小朋友想像坐在魔毯上跟著精靈一起遨遊神話世界,但是因為地貼是硬的底下沒有軟墊,所以小朋友常常開開心心的進來聽故事,故事進行時常常就聽到「叩」的一聲哭著離開。還有最早的故事佈景是用大小不一的立牌,動物玩偶營造故事氛圍。因為經費有限,立牌只做一套,一直沿用到現在。所以任何故事都可以套用,「小草」及「百合花」背景就會重複出現。但也許說故事最重要的是「說書人」,當故事是引人入勝時,純真的小朋友也就沒有跟我們投訴那個上次出現過了。

  還有構想故事圖畫時,有些組別是自己先手繪後給設計師修改,有些是完全給繪圖師自由發揮。剛開始我們會請繪圖師先傳電子檔或實際作品給我們看。待大家逐一確認畫風時就開始繪製,不過還是出現大小不一;讓人跳腳問題。有些是覺得繪圖經費太少,只願意畫完主角,背景就不太願意繪製或只願意用電腦繪製。通常就會讓畫出來的線條很僵硬。有些是有溝通上的問題,就要一直反覆修改圖片,才能到最後要求。

五、 上了軌道之後的社會服務

  97年6月推出之後因為深受家長及小朋友歡迎,97年底趁勝推出「2008史前館館故事季」。主題為「故事‧繪本‧閱讀運動」;邀請貓頭鷹故事館館長帶領親子進入繪本世界,並募集繪本搭配「魔法精靈說故事」到偏遠地區巡迴開講。希望偏遠地區的小朋友也能享受史前館不打折的教育活動。


魔法精靈巡迴。(攝影/張雅惠)

  98年8月8日的那一場颱風雨,改變了很多事情。因為颱風重創東部地區,很多人一夕之間家就沒了。於是史前館主動關懷災區兒童,結合既有活動整合規劃「2009史前館故事季」,以「藝術陪伴」、「到災區說故事」、「魔法精靈巡迴演出」為主軸,帶動關懷與閱讀風氣。甚至活動結束的一個月後老師還打電話說故事精靈什麼時候再來。

六、 未來願景

  展望未來,史前館將更貼近觀眾,提出更優質的教育服務。也希望能利用本館志工資源,培養有興趣為兒童說故事的志工爸爸和媽媽,延伸史前館的服務到社區。記得有一次受到博物館協會的邀請到臺塑的文物館演講,分享在博物館說故事的應用。會後討論時有會員問到,此教育活動是免費提供,到現在收到什麼效益。我回說兒童是未來博物館的潛在觀眾群,雖然現在還沒有文獻證明他們長大後就會到博物館參觀,但長遠看來對於提升文化素養、美的鑑賞力還有引起主動學習的動機,我相信就是博物館教育最大的意義。

  史前館的教育資源中心位於本館後方,為提供假日時親子遊憩、休閒的場所。目前除了有閱讀區及視廳區,供親子閱讀的圖書及錄影帶互動式光碟等。 還有每週日上午的魔法精靈說故事及精靈的工作坊的體驗教室,提供親子及學校預約,歡迎大家多多利用。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公共服務組解說員)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盧梅芬│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