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
  橫跨這片汪洋海域--臺灣考古與太平洋考古

博物館頻道

  「博物館與兒童教育」研習

博物館頻道

  魔法精靈故事屋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81期 2010.6.15
 

橫跨這片汪洋海域--臺灣考古與太平洋考古

文/吳意琳

  環繞著太平洋這片廣大的水域,從臺灣往南至東南亞島嶼,沿著新幾內亞北海岸輕輕巧巧轉個彎朝向美拉尼西亞地區,再持續前行直到玻里尼西亞地區,最終抵達復活節島。這是世人對古代南島民族拓殖太平洋世界的想像路線,而這條路線是透過與語言學與考古學工作最先架構起來的。平常我們侃侃而談,談論著臺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可是深究細節,又不是很清楚臺灣與太平洋的史前史到底有什麼重要的關連,因此今天我們藉由這篇小文章,簡單談談兩者的關係。


臺灣與其他南島語族的關係(2000 Dimond)

 

  在世界史前史領域上,由於臺灣與「南島語族」以及相關領域的密切關係,近幾年來臺灣在國際上的曝光率可說是大為增加。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篇文章是著名演化生物學家賈德戴蒙2000年在Nature雜誌上所撰寫的: 臺灣給予世界的禮物。

  基本上,賈德匯整了語言學家Blust 與考古學家Bellwood與Kirch的意見,簡單歸納了關於南島語族在太平洋的擴展過程:

  Blust 將所有南島語言分成十支,其中九個分支都在臺灣,而在太平洋上所有南島語族都來自第十個分支。而根據語系演化的規則,語言隨時間而改變,方言都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理解,同時語群之間的區別也逐漸越來越大。依此規則看來,南島語言在臺灣停留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最後,只有一個支群離開臺灣,而這些人的後代持續的移居其他島嶼,最後成為臺灣以外所有南島語族的祖先。依據Bellwood對陶器、工具以及其他考古遺留的歸納,所有新幾內亞以外的太平洋南島語族,這些拓殖至新天地的人群,全都是由南中國的農民在西元前4300年移民至臺灣後,再繁衍出去的支系。

  然而陶器並不會說話,誰可以證實這批使用陶器的人說的是南島語?以Kirch的意見,這可以從玻里尼西亞地區的證據回推:由於這些玻里尼西亞地區的島嶼一直都是無人島,直到約西元前1200年左右,在Lapita文化人到達這裡之後,才開始有人居住。而在其後,從考古證據也沒有發現另一群人取代的現象。因此,從玻里尼西亞(遠大洋洲)的考古證據,逐漸回推確認美拉尼西亞(近大洋洲)的年代史細節,我們可以將南島語族在太平洋中的移動過程說的更明確。

  由於地區的隔閡,人群文化的相異,最初太平洋島嶼各個地區的考古工作並沒有互相接合。在美拉尼西亞與玻里尼西亞地區少數幾個島嶼,早期藉由一些法國探險家與傳教士的整理與研究,人們在大雨沖刷過後的海邊沙灘常常發現一種紋飾特殊的,帶著紅色陶衣的陶器碎片。以發現陶器之地點為名,我們稱其為Lapita陶器。在這些地區的好幾個島嶼,都能找到質地類似,但紋飾又不是完全相同的碎片。這就產生了第一個問題:是一個還是多個史前文化?其次,是否我們可以假設,在這些看起來人種、文化、風俗都各異的島嶼之間,其實曾經共有過一種早期的文化?

  這些未解的疑問,逐漸引起考古學家的重視。這一區域的研究即以陶器之名,稱為Lapita文化。

  在許多考古學家投入之下,將近三十年的時間,Lapita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許多精采的結果。藉由細密的定年校正與陶器的比對工作,證實了史前人群由美拉尼西亞地區(近大洋洲)朝向玻里尼西亞地區(遠大洋洲)的年代順序。同時考古學家也發現其實這群史前人同時製作兩種陶器,一種是精緻卻不實用的Lapita 陶器(非常薄,一燒就破);另一種是其貌不揚卻相當實用的拍印陶器。精緻帶紋飾的Lapita只出現了幾百年就消失,然而,同樣的人群繼續生產、使用實用的Podtanean陶器,超過千年之久。

  這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在其中呢?我們很想問,為什麼最初這群人需要製作美麗而不實用的陶器?如果是為了某個特殊的理由,那麼,這個理由又為什麼在幾百年的時間就消失了?別擔心陶土的來源,適合製作這種陶器的陶土一直不虞匱乏......還有,定年最早的遺址都出現在最接近東南亞的美拉尼西亞西北角;令人更疑惑的是,這些精緻的製陶技術也都一開始就出現在這些早期遺址上,這是很明顯的證據,說明這技術不會是在本地區誕生、發展起來的。


Lapita 陶器(2001 Sand)


拍印陶器Podtanean(1992 Galipaud)

  就是因為這些令考古學家難解又期待的問題,使得他們開始向東南亞及鄰近地區尋求可能性的答案。以東南亞島嶼與南亞大陸長遠以來複雜的互動關係,加上東南亞島嶼地區的考古工作幾乎尚未展開,因此包括澳洲、紐西蘭、美洲、法國等國際學者皆逐年投注經費與東南亞島嶼國家合作展開南島語族的相關研究,這其中不僅限於考古學,在人類學、史前動植物的拓殖史重建都是研究的領域。

  另外,也有學者發現臺灣地區的考古資料比起東南亞島嶼相對要完整的多,因此也有學者嘗試著將太平洋的資料與臺灣的資料做連結比對。然而,臺灣發展自身的考古架構已有相當時日,整體上來說與中國東南的架構比較是同一類體系。也可以說,臺灣並沒有特別去注意到島內的考古資料與太平洋島嶼有什麼關聯之處。我們的中研院史語所團隊曾經到菲律賓北部去做了發掘,認為臺灣與菲律賓的互動關係可能很早就開始。而考古學家Bellwood將臺灣的資料與所有東南亞島嶼及太平洋島嶼的資料放在一起統整,他認為在陶器的質地、裝飾,以及某些特殊的石器工具的關連性上,南島語族的確是從臺灣出去的,很可能經過巴丹、菲律賓島嶼這樣的路線擴散。尤其近年來臺灣在臺南科學園區出土了年代相當久遠(距今約5000年)的穀類農業證據,Bellwood 也認為這證據支持了他提出的「南島民族帶著穀類農業技術向南擴散」的理論。

  相對於國際間競相在東南亞島嶼進行大規模調查與發掘,距離最近的臺灣在相同的學術領域似乎還沒有比較積極的意願與作為,而這對於自豪於作為南島原鄉的臺灣人來說,是不是我們總是要等到別人來定義「什麼是南島語族,什麼是南島語族的重要性」,這可能是要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註 賈德‧梅森‧戴蒙(Jared Mason Diamond)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醫學院生理學教授。美國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地理學家。
2000 Diamond, J. M., 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 Nature: vol. 403. www.ntaure.com

2001 Sand C. Decouverte des origines oceaniennes : La tradition lapita en Nouvelle-Caledonie. Archeologia, No378, pp. 42-53.

1992 Galipaud, J.-C., Un ou plusieurs peuples potiers en Nouvelle Caledonie. Societe de Oceanistes. p. 185-200. Musee de l’Homme Paris.

2002 Tsang, Cheng-Hwa, with Rey A. Santiago and Hsiao-chun Hung
菲律賓呂宋島北海岸考古調查發掘報告,1996-2002。臺北:中央研究院。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分館籌備處研究助理)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盧梅芬│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