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虎豹福報──庚寅虎年特展

博物館頻道

  小老編部落文史書製作秘辛記事,與白鷺

來自部落的聲音

 

記憶編織與拼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72期 2010.2.1
 

記憶編織與拼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文‧圖/陳文山

《炭火相傳─payljus白鷺部落文史紀錄》之封面─林惠蘭設計。

  「真幸運!部落的老人家還在ㄋㄟ,不然以後怎麼辦?」這一句話,希望可以喚醒大家積極儘速投入部落的田野調查記錄工作。因為部落裡最了解歷史、語言、故事、家族祖先、傳統領域、禮儀規範、祭典流程準備事項及生命禮俗等各項生活智慧的人,就是跟我們一起生活的耆老,沒有他們知識的累積與祖先們代代相傳的傳統規範,不可能會造就如此豐富美麗又有內涵的家園。

  目前我所生活的環境南和村,從我這個年齡層以下的青年,在文化傳承上已經產生非常多矛盾及嚴重斷層的問題,需要部落族人的關心與思考。如果我們現在放任不理不管,以後問題只怕會越來越嚴重,甚至變成山胞平地化,例如青少年的文化教育、親子之間的文化溝通、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對話、家族管理與政治介入之間的拉力、祭典流於活動化、狩獵文化與傳統領域的禮儀規範、各個宗教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等議題,這些都跟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知深淺息息相關,部落文史書的存在與功能因此就會被彰顯,也可以在某個程度上解決很多疑問與不了解的問題。

  我相信在各個部落裡有非常多的年輕人,還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從哪裡來、有哪些祖先的名字,這些過去老人家可能都曾提起,但往往會有記不太住過去繁複的人名或是遷徙路線等等,因此錄音或記筆記的習慣動作就很重要,長年下來這份資料就會有所累積,但還需要做整理與進一步探討。

  民國96年年初,因為耆老一段建言與期盼,我們白鷺部落曾經特別召開過第一次的製作部落文史紀錄籌備會議,當時到場的人非常多,顯見大家對這件事關心的程度。會議結果也達成某些層面的共識,像是成立推動小組,但是之後就停頓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動靜。可能是當時沒有申請到經費,所以大家就好像興趣缺缺沒有下文,後來隔年好不容易申請到了不少經費,很可惜地經費也因此被收回去。

田野調查與資料收集

耆老用注音做記錄

資料比對與校稿

  那時候的我也在思考,到底問題出在哪裡,這也是給大家思考的地方,我們到底準備好了沒有?資料整備的狀況如何?到底有沒有心才是關鍵,那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來做這個文史紀錄出版的事情,是為了經費還是下一代?應該是做給下一代的對不對,那有沒有經費還是不是問題?我覺得應該不是問題了,應該是態度的問題了吧?太多的問號浮現在腦海裡,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下一代的子孫需要的是什麼,目前還精通族語又留在部落的青壯輩,我們有沒有想過呢?當我 們的老人家不在世上的時候,等到那時候那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不可能了吧,只有趁現在趕快做記錄,把老人家在意要告訴下一代的事情趕快做出來,我們這一代、還有老人家那一代才會感到安心吧!

  把老人家所講的話記錄下來,這個動作聽起來好像不難,但是我們不要一直以為這是個簡單的任務,就像當初我也曾經這樣認為。重點是做出來的紀錄有沒有客觀性、有沒有正確性、有沒有在地性等問題,過程中遇到意見不合或說法不同的情形,就要去真實面對,甚至去交叉比對、多方考證、費心整合才有意義,並且尋求大家可接受的最大範圍。在耆老與工作小組以及98年以來好幾位貴人的參與推動協助之下,經過斷斷續續辛苦的資料採集、耆老訪談、彙整再校對等等繁複的工作,終於陸陸續續完成這項不簡單的工作。耆老自己也說,儘管他們年紀大了、身體差了,但是許多的智慧都還在腦子內心裡面,如果這些記憶沒有被挖掘與釋放,就這樣隨著凋零消逝的身軀被埋在土裡面,那會是後世晚輩很難去推卸的責任。

  製作文史書 這一年尤其是下半年,真的是我人生中非常爆炸性的工作量以及對許多事務的吸收及成長,因為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知道很多很多以前從來沒有知道或注意過的事情,這些點點滴滴都是部落最寶貴的知識,是要傳下去的。在這個過程中,靠著長輩的記憶與口述加上照片的提供,還有工作小組的記錄拍攝、資料引用整理,以及不斷的校稿對稿處理美編與文字的問題等等,沒有畏懼許多來來回回的煩瑣事務,這些努力終於讓部落有始以來的第一本書籍「炭火相傳──白鷺部落文史紀錄」可以出版。

  終於,當年的夢想可以成為事實,夢想要靠著行動去堅持,加上不畏艱難的毅力,還有更實際的是,文化的傳承需要依靠具體規劃與執行步驟加上積極態度來面對,才能一步步達成。現在再回頭看看當初寫下的序與跋,心裡還是有很多的感觸、感慨跟感動,就像當初的想法:「這一本書希望是部落年輕種子傳承文化教材的教育書籍、部落劇場極佳的腳本來源,發展部落生態博物館的基礎磐石、讓族人更加珍惜文化歷史的資產……更希望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可以因為互相了解而連結、影響、分享與尊重。有了第一本文史書累積耆老回憶和紀錄的心血,往後我們會更加努力來執行下一階段的計畫與任務,使族人能更進一步認識自己。」

  謝謝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文史書製作的耆老、訪談對象和工作人員,還有很多因為分類或時間方面來不及放進去的資料跟傳統智慧,也需要我們大家一齊繼續努力下去。

(本文作者為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駐館規劃員、屏東縣來義鄉白鷺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盧梅芬│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