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介紹──卑南族的家與植物
文/林佳靜‧圖/林佳靜、余郁欣
「這種草很奇怪,我家的田裡種了一些,它很容易活,可是有時候不知道怎樣,當部落裡有人的家有事時,會向我要一些,當我要去拔時卻發現它們全枯了。」
江玉葉(南王)
《卑南族的家與植物》之封面 |
排香草花 (攝影:林佳靜) |
巫師花環 (攝影:林佳靜) |
似乎具有靈性的排香草,是卑南族巫師用來與神靈交通的植物。卑南族語稱為asap。排香草做為花環的使用極為廣泛,包括日常與盛會的配戴以及巫師與儀禮場合的運用:過去一般日常的日子,不管什麼季節,老婦人都會將排香草包在頭巾('alisuzay)中,或放在口袋中用來避邪,因為「在魔鬼那裡香的就是臭的」。盛會中被戴上以排香草為基材編製的花環,則被視為高貴、尊榮的象徵。例如:年高德劭受到敬重的長者、社會地位崇高且對部落有貢獻者,或當年新晉階級的成年男子(鄭漢文,2009)。記得在與下賓朗部落老人家訪談問到排香草時,大家開始熱絡地述說以前如何頻繁地使用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過現在卻很少看到這種植物了,王天木老人家就曾感慨的說:「現在很多植物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知道的都沒有了。」如此讓人不禁擔憂傳統生態智慧的流失,紀錄與保存的工作便顯得極為重要了。
卑南文化公園為了增進戶外植栽的豐富性,自93年起開始籌劃南島民族民族植物的展示計畫,並以與史前卑南文化關係較密切的三個民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為主要的展示主題,以家為主軸及回歸文化貼近生活的展示方式,訴說原住民與自然環境的互動。94年在新興、北里、正興等部落耆老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東排灣族的傳統家屋與民族植物的栽植展示。自96年起在民族植物學家鄭漢文校長的協助下,我們開始進行卑南族民族植物與傳統家屋的調查研究,其中榮幸地有中研院民族所陳文德老師的加入,提供了多年來對卑南族社會文化研究上的建議。97年9月起由卑南族下賓朗部落耆老帶領著年輕人一起合力建造傳統家屋,從傳統植物建材的取得、處理及建築工藝技術,老人家都藉著這次機會將這寶貴的智慧傳承給部落的年輕人,經過了半年的努力終於在98年2月份完工落成,同時為推廣與傳承傳統的文化智慧,本計劃同時也將所記錄資料整理出版「卑南族的家與植物」一書。
卑南族傳統家屋 (攝影:林佳靜) |
本書內容的編排上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人文篇。什麼是卑南人的「家(ruma)」?在〈卑南族人的家〉文章中探討卑南族人的「家」的構成,「家」既是一個獨立的單位,有它的屬性,進而規範家的成員的行為舉止。同時也因為種籽而與其他持有相同種籽的家戶形成超越一個家戶以上的親屬群體。並且因為小米的播種、收割以及小米祭儀,而呈現出本、分家之間的位階關係。其中,祖靈屋亦扮演著重要的機制。了解卑南族社會文化意義的「家」後,傳統家屋的建造過程又包含了哪些重要的元素呢?〈卑南族傳統家屋的建造〉一文中,從建材的選用上,每個部位都有其適當的用材,採集的時機亦十分重要,當時節不對建材容易腐爛毀損。此外卑南族人在建造家屋時會特別加強防震的穩固處理,例如在內外牆的柱子上會再以籐綁上一小節竹子(laliyun),用以加強支撐固定;左右兩邊的內牆會加上一根橫樑(zeker)以固定內牆的每一根柱子,或許是因為東部地震頻繁的緣故,使得族人需加強屋子的防震處理。
卑南族雞酒 (攝影:余郁欣) |
在〈卑南族與植物的關係〉一文中,詳細地呈現出卑南族人與自然資源的互動關係,大自宇宙的神靈觀到平時日常生活中細微的食材運用,皆可看到卑南族人對自然資源使用上的獨特文化。其中「雞酒」的植物用材的食補觀,更可顯現出族人對植物特性的了解。本書第二部份為植物篇,特別選了約八十種卑南族人常使用的植物,在文化使用上一一做詳細的介紹。同時為方便讀者對本書的使用與查詢,編者特地為植物篇與人文篇各設計了封面,以利讀者便於閱讀。然而本書因籌備時間有限,民族植物的田野調查是以下賓朗部落為主,其他亦包含有南王、利嘉、知本等部落,期望未來能以此為基礎再擴及其他部落做更深入的內涵研究。
引用書目
林佳靜
2009 卑南族傳統家屋的建造。卑南族的家與植物,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
物館出版。
陳文德
2009 卑南族人的家。卑南族的家與植物,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出版。
鄭漢文
2009 卑南族與植物的關係。卑南族的家與植物,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
館出版。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組研究助理)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