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味餐的食材管理──雜談岩佐嘉親展品的登錄管理作業
文/徐翬
「南海樂園」展覽開幕至今已兩個多月了。就像館內所有其他展覽一樣,觀眾可以在展覽中看到許多不同的物件。只是,我們在參觀時可曾想過,也許眼前某件標本,可能和另一件標本曾使用於同個儀式中?也許某幾張照片和某一件標本是有關的,而它們蒐藏的背景故事已由岩佐先生細心地記在某一封信件中?就好比同一捲底片中的照片可能是在同個場合拍攝,有時空上的連續性,擺在同一箱或同一本檔案夾的相片很可能是彼此相關的。
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史,岩佐嘉親先生的每件收藏、每封信件,背後都有它獨特的故事。策展人可以由不同的角度切入,以藏品為素材說出不同的故事,就像同一批食材可以變化出不同的菜餚。只是,正如廚師必需瞭解個別食材的產地、特性以及不同食材間的「相剋」關係,策展同仁及標本管理人除了要掌握每件藏品的來源基本資料外,最好也能瞭解不同藏品之間的脈絡關係及蒐藏史,做為說故事的材料和展示內容取捨的基礎。只是大家大概想不到,藏品基本資料本來應該是博物館館員對自己館藏品最基本不過的瞭解,然而在這次策展過程中卻成了展覽籌備同仁的一大挑戰。
「南海樂園」是我來到史前館之後參與的第一個展覽。當初怎麼也想不到,突然會冒出一個展要做,而且要展出的物件還是一批幾乎未經登錄處理的收藏,而且這些藏品彼此之間的脈絡關係,館內同仁並不十分清楚。在策展初期,岩佐嘉親的捐贈物還有數十箱未拆封,更別說編號和登錄了。雖然岩佐先生提供了部份物件的清單,但更多藏品並不在清單上。
策展同仁多少有這樣的苦惱:連岩佐嘉親先生捐給我們的東西裡有些什麼、來源資料如何都不清楚的情況下,該如何進行「以策展為目的」的研究來辦這個展?此外,捐贈品有些是彼此相關的組件,或者內容相關的攝影照片和信件、標本,比如說同一箱的照片往往就是箱中某捲底片沖洗出來的,而某封信件內容可能正說明了某件樹皮布的由來,但由於包裝與空間限制,這些物件散落在各個箱子中。當時間不容許策展同仁拆開每一箱來進行研究的時候,勢必只能零星挑選少數藏品來做研究和展示。
為了盡量不使策展時的零星選件將個別展品與其他藏品的關係抽離,造成日後登錄作業及研究工作時更多困難,策展小組成員身兼標本登錄員,臨機應變地針對所有剛拆箱、尚未進行任何編號及登錄的藏品發展出一套針對展覽的特別編號系統。原本給予展品單獨的「展覽編號」就博物館的展覽程序而言十分平常,但我們這套急就章的編號卻複雜了點:由號碼本身要能一眼判斷展品「是什麼東西、出自岩佐先生寄來的哪一箱或哪一本檔案」。小組成員並親自測量每件標本、記下我們所見的基礎資訊,以求展覽完畢,對岩佐的藏品進行系統性的整理時,可以清楚核對每個物件的資訊和岩佐先生當初提供的資訊相。策展過程中我們漸漸勾勒出捐贈品整體的模糊面貌──岩佐蒐集的郵票大約有幾國、錢幣來自哪些島嶼、書的內容是什麼……,而那套複雜的策展專用編號,便成了幫助我們描繪這個糢糊面貌的工具。
終於,在對藏品所知有限的情況下,廚師們選出自己所知最安全的食材(展品),端出一道道未必非常道地但起碼不會走味的料理,組合出「南海樂園」的菜單;而這個以岩佐嘉親旅行地圖為經緯的展覽,就好比是一道岩佐嘉親蒐藏品的拼盤。當然,以標本管理人的職務代理人立場而言,我還是希望以後館方能盡量從已經盤點清楚的食材來準備筵席啦。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約聘研究助理)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