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南島文化專欄
  回家的路,從很遠變很近─「百年來的等待:奇美文物回奇美」展覽記事

話題‧話語

  從日本飛鳥談現地遺址與觀光產業的發展

博物館頻道

 

嘉蘭村文物搶救記實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67期 2009.11.15
 

嘉蘭村文物搶救記實

文‧圖/Kuli Kilang(劉少君)

  「家屋可以重建,失去了祖靈的居所,就難以召喚過去祖靈的記憶。」

  進入嘉蘭村,走到沖毀的拉灣橋旁,有一棟建築吸引了我的目光,忍不住多拍了幾張照片。那是一間被土石流掩埋的房舍,門前掛滿了排灣族傳統圖騰的板雕;板雕刻有太陽紋、陶壼、人頭像、百步蛇、水鹿等。本館搶救小組原要開始尋找這棟建築的主人,但災後初期因為村民忙著救災,而本館搶救小組沒有救災的專業知識,深怕影響村民救災,所以只能將這件事情放在心裡。在不打擾村民救災的情況之下,小組先在河床邊探索,尋找88水災後嘉蘭村重要記憶的殘留物件。

  等待災民基本生活安頓下來,小組回到安置嘉蘭村災民的介達國小風雨亭帳篷區。這個區域村民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做「88山寨」,他們說:「我們不是災民,我們是守護山林的寨民。」漂亮!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名稱,以及它所付予特殊的涵意;它讓人感受到排灣族「太陽之子」的不敗精神。烏雲過了,陽光一定會回來,就是一種永遠迎向陽光,越挫越勇的精神。

  在介達國小的「88山寨區」,遇到一位熱心男士-謝文忠先生,他正為寨民的公共事務忙進忙出,隔了一段時間,終於停下了忙碌的腳步。小組試著向他說明此次主要任務,是要讓居民瞭解,為失物尋找主人。他熱心地找其他村民辨識照片裡的人物,但是沒有人能夠認出是誰?接著聊到他自己的家雖然沒有被湍急的河水沖走,但也被土石流掩埋了兩個月,門楣上又有排灣族重要圖騰的板雕。就在小組與謝大哥一來一往相互比對家屋的位置,小組開始聯想到初期進入嘉蘭村拉灣橋旁特殊的排灣家屋。謝大哥所指的房舍是不是小組一直在找的重要家屋?而謝大哥是不是我們一直要找的家屋主人?但是後來知道謝大哥是阿美族人,不太可能在家屋門上還掛有排灣族圖騰的板雕吧!心中充滿著疑問,原本想隔天就回到嘉蘭村堪查家屋以及板雕狀況,但是又因申請教育部的部落記憶重建計畫經費與嘉蘭村災民房舍一般,也是沈入太平洋底。只好等到下次來到嘉蘭國小「藝術陪伴」的課後時間再來,但那也是一個星期以後的事了。

  10月1日小組與謝大哥相約到拉灣橋旁,小組先在旁邊的排灣家屋前等待,期待謝大哥就是這間有著排灣圖騰家屋的主人。過了一些時間,遠遠看到謝大哥騎著摩托車過來,停在排灣家屋前的空地。確定這間排灣家屋的主人就是謝大哥時,小組相當地興奮。「祖靈保祐,讓小組聯絡上家屋的主人。」

  在與謝大哥的談話間,可以感受到88水災的無情。半夜時刻轟隆的暴雨將謝大哥從夢中驚醒,見到滾滾河水流進家屋。似乎就在?那間河水夾帶了沙石,也乘載了沖刷下來的巨型漂流木,狠狠地從家屋後方往窗戶衝撞進來,一家人什麼家當也沒帶地就往高處逃命。還好家人當天都很警覺,寶貴的生命才留下來了。

  或許是祖靈的保祐,家屋才沒有被土石流沖走。回到家門前凝視著祖靈的板雕,這些板雕經過刻意地排列擺放著,述說了圖騰的特殊意涵。因為家屋是間小吃店,有兩個主要的出入口。在靠近客廳與母親房間的出入口,門楣上擺放著刻有太陽紋與陶壼圖騰的板雕。而在小吃店餐廳的出入口,門楣上懸掛的是刻有水鹿紋的板雕。在這兩個出入口大門兩側的板雕均刻有顯著排灣族圖騰,有太陽紋、人頭人像紋、百步蛇紋以及被掩埋在沙土地下的直立板雕也有陶壼紋。這些板雕其圖紋象徵是什麼?以及擺放的位置又是與什麼思維相關?再加上前已述及家屋的主人為何是阿美族人,而非排灣族?這些問題讓我產生很大的興趣。

  原來謝大哥是從小生長在嘉蘭村的阿美族人,這間小吃店是謝大哥的父親十多年前開始營業。當板雕懸掛排列在大門上時,謝大哥本人在台中並不在嘉蘭村,所以無從得知其懸掛板雕的用意。但可以確定的是,謝家早已居住在嘉蘭村數十年,生活習慣早已與當地融合,故而開始營業小吃店時,謝父必然邀請排灣族的雕刻師父,依照嘉蘭村民的傳統信仰,雕刻出富有排灣族傳統圖騰的板雕,以祈求在地的排灣祖靈保祐謝家生意興隆與合家平安。或許經過謝家十多年的照顧,排灣祖靈感受到真心誠意,所以謝家得到祖靈的保護。這幾件板雕亦有可能居住了在地的排灣族祖靈,所以經過殘酷的88水災,謝家房舍才沒有被土石流沖走。若是如此,這十件板雕更應該給予良好的保存,以繼續傳述它們的故事。

  在小組提到這十件板雕集合了眾多排灣族的傳統知識,或許板雕真的居住著排灣祖靈。接著又有一個超級颱風-芭瑪當時即將侵襲台灣,板雕存在著歷史的記憶,不容再次受到水災肆虐。家屋可以重建,失去了祖靈的居所,就難以召喚過去祖靈的記憶。在經過88水災之後,雖然家屋毀了,謝大哥依然保持冷靜,並擁有前瞻性的視野,能夠理解小組的用意,馬上就答應小組將板雕帶回史前館保存,以期能在特展中述說它們的故事。

  下午回到拉灣橋旁時,遇到了嘉蘭村前任的孟村長。在小組說明整件事情經過之後,得到了孟村長的極大支持。他提到只要是為嘉蘭村公共利益的事情,他都很歡迎,也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因為謝姓家屋88水災之後已被劃為河床地,而且氣象報告超級颱風-芭瑪即將侵襲到台灣。此一時刻整治河川的工程已然接近拉灣橋旁,謝姓家屋可能將被拆毀,或是被水沖走,因此將板雕運回到史前館的任務顯得相當緊急,故與孟村長就相約在隔日上午協助拆卸板雕。

  10月2日上午依約與孟村長在嘉蘭村見面,小組到達拉灣橋旁時,村長早以請求整治河川的工程人員協助開挖掩埋板雕的沙土。因此板雕得以重見天日,但部分板雕也受到機器的傷害,同時因為泥將我們墊高,懸掛在門楣上的板雕原本可以輕易卸下,但挖開沙土之後變得更加困難。尤其是掩埋在濕濕黏黏沙土中數十天的板雕,與水泥牆結合的相當牢固,就算孟村長找來了拆卸工具,小心霬霬地加以拆卸,但還是使得部分板雕受到傷害。在拆卸過程時,發出陣陣的撕裂聲時,我們心裡一直默默祈禱,祈求祖靈的協助,讓這件任務順利進行。雖然我沒有特殊的能力,但還是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與祖靈溝通:我們不是要拆毀它,只是要請祖靈暫時移到史前館。或許是祖靈已經聽懂我的祈求,或許是最後祖靈理解我的態度,所以最後一塊板雕居然完整無傷地卸取下來。

  小組特別提醒必須小心搬運,在運送過程中,也跟在卡車後面護送。小組一路都在擔心板雕的安全,還好一切都很順利地回到了史前館。在進館前,板雕經過簡單的清除沙土,但因為還沒有經過除蟲的程序,所以無法存放在保存室中,更不用說是進到典藏庫了,在特展前只能先暫存在行政辦公室,等待典藏組人員進一步的處理。(註)

  經由這一次在嘉蘭村文物搶救的實際經驗,讓我們體會到自然災害的可怕,以及文物隨時可能面臨的危機。逝者已矣,來日可追,搶救謝家排灣傳統圖騰板雕的經驗,讓我們了解如何與自然相處,以及文物珍貴的文化歷史記憶,經由其中希望我們能夠得到更多的啟發。


謝姓家屋的地點在進入嘉蘭村的東方位置。
夾雜土石及漂流木的河水兇猛地從屋後往窗戶衝撞灌入。


謝姓家屋門楣上懸掛著排灣傳統圖騰的板雕。
部分板雕掩埋在濕黏的沙土中長達數十天之久。


小組正在家屋前評估板雕的保存與損害狀況。
前任嘉蘭村孟村長前來關心小組狀況。


家屋主人謝大哥述說災情與板雕的故事。
部分沙土已被怪手挖開。


孟前村長小心霬霬地拆卸板雕。
在整治河川的工程人員來到之前,小心運回板雕。

註:板雕現在已經清理完畢等待薰蒸除蟲作業。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童春發│主編:黃國恩│執行編輯:楊素琪、汪冠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