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圖畫書出版現象觀察(上)
文/傅鳳琴
根據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2000年所舉辦的「臺灣地區1945年至1998年兒童文學一百本評選活動」中之統計,1990~1998年間,台灣出版之本土創作圖畫書類有542冊,同期,屬原住民圖畫書出版僅13冊,溯至台灣光復近50年,政府與民間出版了30冊原住民圖畫書;此後原住民圖畫書如雨後春筍冒出,在短短的不到10年的時間裡出版76冊;其中不僅出版來源多變化,原住民籍與非原住民籍作家的投入,圖畫書的另一個推手--繪者,也以不同方式投入這塊文化傳承園地。
一、多樣性背景作家投入
不論從身分說、題材說、語言說(註)角度來看原住民文學作家,對於原住民圖畫書投入皆不遺餘力。筆者調查百本原住民圖畫書,見(http://www215.dmtip.gov.tw/book/index.html),總計參與圖畫書作者與繪者約有207人,不論是文字或是繪者以不具原住民身分作者佔多數(如下表一),具原住民身分作者、繪者佔約20%,不過搭配年份來觀察,近年來具原住民身分參與人數是直線揚昇,非原住民作者繪者佔大多數,其中作者與繪者不詳為從書籍資料中無從判斷其族別。說明如下:
(一)身分說的作家:
具原住民身分的作家創作圖畫書,多為第一次出版原住民圖畫書,部分作者為將自己原有已出版的文學作品轉為圖畫書,如孫大川、利格拉樂‧阿烏。 2003年孫大川改寫《久久酒一次》出版《姨公公》,同年,原住民女性作家利格拉樂‧阿烏改寫《誰來穿我的美麗衣裳》,出版《故事地圖》。排灣族文學作家亞榮隆.撒可努出版《Vu Vu的故事》有聲故事CD,以其豐富的聲音表情扮演VuVu(排灣族裡祖父的意思),為孫子講述荷蘭人到台灣原住民部落遊歷的故事。雅美族作家周宗經因從事保育雅美文化而步入寫作,有「素人作家」之稱,出版3本分別是《雅美族神話故事》、《Misinmo pa libangbang飛魚》、《Akokay tatala 獨木舟》,他的文字樸拙野趣,深具原味,在此次研究文本中,具原住民身分作家中算為多產作家。
2003年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出版【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系列,邀集了多位的原住民作家共同參與圖文製作及編輯,出版社以「有最多原住民共同參與的圖畫故事書,寫出原住民生命動力,記錄台灣悠遠歷史,是獻給台灣孩子的最佳讀物。」(參見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作為出版特色,而此套參與作者林志興、馬耀基朗、里慕伊.阿紀、巴蘇亞.迪亞卡納、杜石鑾、奧威.尼卡露斯等多為第一次出版原住民圖畫書,後續無再出版其他圖畫書。
表一:原住民圖畫書作家、繪者族群統計表
原住民
作者 |
非原住民
作者
|
原住民
繪者 |
非原住民
繪者
|
不詳
作者、繪者 |
合計人數 |
24 |
61 |
10 |
63 |
49 |
207 |
(二)題材說原住民圖畫書:
此次研究各族群圖畫書統計數字如下表(二),整體而言,圖畫書出版以合編最多,以雅美族為題材出版次之,其次為泰雅、阿美、布農、排灣,而以撒奇萊雅族最少。各族群圖畫書出版數量,大抵和原住民人口數相關,唯獨雅美族(達悟)人口數排行9,出版數量卻居冠,1966年出版《雅美族神話故事集》,更是拔得原住民圖畫書出版頭籌,這可能與雅美族為臺灣唯一居於外島的原住民,不論在生活環境、建築、服裝、工藝等,呈現出特別的生活型態,讓作家、繪者們特別對其感興趣。
表二:圖畫書族群統計表
阿美 |
排灣 |
泰雅 |
布農 |
魯凱 |
卑南 |
鄒 |
賽夏 |
雅美 |
邵 |
噶瑪蘭 |
太魯閣 |
撒奇萊雅族 |
平埔 |
賽德克 |
史前文化 |
合編 |
合計
|
9 |
9 |
10 |
10 |
3 |
8 |
7 |
6 |
14 |
2 |
1 |
1 |
0 |
3 |
1 |
6 |
17 |
107 |
合編出版圖畫書以多主題、多族群方式出版,整體而言出版來源多為民間出版社,這可能以民間出版社方便其行銷販賣有關。合編出版的族群統計以泰雅為主題居冠,雅美居二,和上述單一族群的圖畫書分布相差不大。(見表三)
表三:合編圖畫書族群統計表
阿美 |
排灣 |
泰雅 |
布農 |
魯凱 |
卑南 |
鄒 |
賽夏 |
雅美 |
邵 |
噶瑪蘭 |
巴則海 |
平埔 |
史前文化 |
9 |
11 |
18 |
15 |
10 |
9 |
7 |
10 |
16 |
4 |
1 |
1 |
2 |
2 |
不具原住民身分的作家占此次文本二分之一強,且來自各界。如 1989年著名女性作家李昂為遠流出版社【繪本台灣民間故事】系列之《懶人變猴子》執筆,主要描述賽夏族的動物傳說,一個懶人變成猴子的經過。國家文藝獎 第十屆文學類得主李喬,2001年為【中華兒童叢書】出版《最後的山羊》。
兒童文學工作者李潼、郝廣才、賴馬、劉伯樂、嚴淑女也陸續出版多本原住民圖畫書。如1997年李潼出版《刺桐花開過新年》描述世居蘭陽平原噶瑪蘭人,賴馬2001年出版的《射日》,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六屆小太陽獎評選為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劉伯樂2006年出版《天上飛來的魚》,秀出文圖緊密搭配的功夫。嚴淑女分別於2003、2005年出版《春神跳舞的森林》、《雲豹與黑熊》2本繪本,前者為作者和繪者數次親訪、田野調查考據而成,後者則結合了卑南族頭目哈古(陳文生)口述,出版《雲豹與黑熊》展現出生動有趣的傳統部落智慧。
(三)族語說的作家
以族語作為原住民圖畫書出版在整體上數量可說是少數,大多以漢語和羅馬拼音對照出版,如 1998年《太魯閣童話故事-巨人》,以太魯閣語、漢語雙語並行出版,《森林裡的布農故事》附布農語CD,《母親,她束腰》全書以中文、泰雅語相對照。
2007年宜蘭縣政府、台東縣政府連續推出以族語為主體之圖畫書,分別是《泰雅人Tayal》、《我家爺爺yutas maku》、《小孩與螃蟹》、《初鹿陸卑南族的大獵祭》、《葫蘆花與陶鍋》、《pinalingguljan a Ren na manguaqan》本本印刷精美,台東縣縣政府出版序中表示,「提供在地兒童從簡潔易懂的故事中,認識自己的文化,輕鬆學習族語」(盧彥芬編寫,《小孩與螃蟹》,頁1)。另其中一本由台東縣達仁鄉安朔國小執行編輯《pinalingguljan a Ren na manguaqan》,全書只以排灣語出版。族語說的圖畫書從與漢字對照,至只以族語出版的現象看來,或許族語說的作者仍深感,只有以母語書寫才能表現特有的族群經驗,因此只用羅馬拼音出版其作品。
二、繪者以非原住民人士居多
上百本的圖畫書繪者還是以非原住民佔多數(如上表一),且得獎作品幾近為非原住民者,這可能與參與圖畫書的繪者,遲至 2000年才有排灣族撒古流加入,且參與的繪者,大多為非專業從事兒童插畫工作者,出版數量大多為1至2本。不過非原住民繪者的參予,卻包含了多位知名人物。例如:有「台灣工藝之父」顏水龍,1975年為【中華兒童叢書】《山地神話2》繪圖,1990王家珠所畫的《懶人變猴子》獲亞洲插畫雙年展首獎, 2001年畫家張又然《春神跳舞的森林》得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入選獎。曾獲1995年「童書插畫創作金獎」及1997年中華兒童叢書文學類最佳插畫「金書獎」簡滄榕,2003年與孫大川合作出版《姨公公》,以圖騰式的畫風細緻描繪故事深受好評。
註:董恕明依據孫大川、浦忠成、瓦歷斯諾幹和多位原住民作家的說法,認為原住民文學大致可分為三種面向,分別是(一)身分說、(二)題材說、(三)語言說 。(董恕明:<邊緣主體的建構 — 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研究>,2003 。頁 2-8)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