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與知本老爺大酒店的第一次接觸
博物館頻道
(巡迴展特輯)
  攜手、經歷、開闢新天地─談「原緣不斷:大館帶小館巡迴展」的合作開始

博物館頻道
(巡迴展特輯)

 

觀摩、實戰、再出發─大館帶小館佈展學習心得

搶鮮報
   
  編輯語
 

時序步入盛夏的台灣,各地名勝都有川流不息的遊客,尤其今(97)年7月4日起直航包機,相信會為旅遊台灣的潛在客層帶來新的契機。

位於台東的史前文化博物館向來也在寒暑這波旅遊高峰期,分享了人潮絡繹不絕的盛況。然而如何讓來到台東的觀光客能在有限的停留時間認識史前館,就需要多一份心思來設想如何進行小眾行銷。近來所謂的異業結盟與博物館策略合作,是公立博物館面臨環境衝擊下的新嘗試。今年本館亦與台東當地觀光飯店業者嘗試新的資源平台共享,加強史前館對外的相關行銷宣傳,從本期「與知本老爺大酒店的第一次接觸」文中可窺見一二。

本館除了與飯店業者進行新的資源平台共享,也希望以博物館本務就展覽面向與地方文物館進行合作串聯。今年度本館參與「原緣不斷-大館帶小館巡迴展」的合作計畫,將與兩個原住民文物館進行策展合作。「攜手、經歷、開闢新天地─談『原緣不斷:大館帶小館巡迴展』的合作開始」一文描述這個計畫的構想,以及本館打算以何種方式裝備地方館夥伴具有博物館實務能力的作法。

藉著觀摩、參與不同單位的佈展經驗,如同移地訓練般增長自己的佈展經驗值,是本館與地方館夥伴的合作方式之一。來自壽豐鄉文物館的夥伴則以「觀摩、實戰、再出發─大館帶小館佈展學習心得」一文,提出她這兩回參與館方所安排佈展實習的學習心得。也希望大家往後對這兩檔以地方文史工作者所提出的主題特展抱以關心,期待更多具有在地觀點的特展,能更豐富我們多元的精神面向。

本館暑期安排了眾多的活動,也期盼大家踴躍參與。夏天真正的給他報到囉!不妨離開電腦桌,到史前館走走,東部的艷陽藍天,也正在向您招手呢~~~

 
  博物館花絮
 

陶饔製作方法

近期於知本老爺大酒店B1展出的是「遠古臺灣的故事-探索史前文化」特展,將臺灣史前文化的發展,介紹給到知本老爺住宿的遊客,並透過「陶器一夏」DIY活動,讓民眾更加認識本館,進而到館參觀。

「陶器一下」活動,在暑期每週日上午10時至12時,於知本老爺大廳舉辦,現場教導小朋友捏製陶罐,並在陶罐上刺印圖樣,完成後讓他們帶回家紀念。透過捏陶活動,一方面宣傳博物館並推廣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教導小朋友認識史前陶器的形制及製作過程。家長對博物館辦理此類活動均大表讚賞,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讓他們的旅程更增添知性的成分。

同時,7月26日將於本館卑南文化公園辦理鼻笛的製作,雙管鼻笛是一種用鼻子來吹奏的特殊樂器,過去原本只有獵首英雄或部落頭目才能吹奏,一般人是不可以吹奏的,因而,雙管鼻笛是很高貴的樂器,一般人是不可以觸摸,直到日據時代,才沒有那麼嚴格的限制。

所以,一方面利用現在已是平民化的樂器,再方面為保存這項珍貴的民族樂器,我們一起在暑假期間來重現這獨特動人的笛聲,期望有興趣的讀者可至本館服務台或網站洽詢。

 
 

 
史前館電子報第135期 2008.07.15 
 

與知本老爺大酒店的第一次接觸

文 / 溫璧綾

史前館也將教育活動帶進知本老爺酒店,讓那些沒到史前館的遊客,也能有機會欣賞史前館小型的展示並參與史前館的教育活動

  台灣整體環境的經濟不景氣,使得整個台東縣觀光人數的減少,連帶的也影響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入館參觀的人數。到台東的觀光客並不是每個都會安排史前館參觀的行程,在觀眾量下滑的情況下,我們決定採取由被動轉為主動的走入人群的策略。但在博物館本身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唯有透過以異業結盟方式尋找願意合作的對象共享資源,才能達到宣傳史前館的目的。

  來台東的觀光客主要行程不外乎是知本泡湯及綠島行,到綠島的遊客幾乎都只以台東市為前往綠島的轉運點,而到知本溫泉的遊客則往台東縣的縱谷線或海岸線附近觀光景點旅遊,再夜宿知本溫泉。在無法接觸到所有觀光客的情況下,行銷史前館不能像亂槍打鳥的漫無目標,綜觀台東的觀光客大略可將其分為二大類:一為旅遊綠島的遊客因其停留台東市區時間不長,要讓他們認識史前館的機會也相對不高;另一類則是留宿知本溫泉區有機會認識甚至到史前館參觀的遊客。以行銷效益來說,對前者宣傳史前館不如對後者有效。選定史前館行銷的目標群後,礙於史前館經費及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決定採取更小的「小眾行銷」策略,將目標群再縮小成到台東留宿知本老爺大酒店的觀光客。

▲TOP

 
 

攜手、經歷、開闢新天地─談「原緣不斷:大館帶小館巡迴展」的合作開始

文‧圖/林頌恩


記者會上今年要一起努力的館所加油囉!

  多年來,地方文化館、原住民文物館面臨的瓶頸、問題都很類似,尤其是公家設立的館舍若經營成效不彰,更容易以「蚊子館」現象落人口實。這些問題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人才培訓的不足,以至於欠缺博物館實務的經驗與認知;此外,能夠獲得其他較有規模的博物館以友館夥伴身分協力的資源也較欠缺,而落入埋首苦幹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惡性循環。有什麼方式,可以串起館所與館所之間的夥伴關係,形成經驗的交流,讓人覺得吾道不孤呢。

  詳全文▲TOP

 

 

觀摩、實戰、再出發─大館帶小館佈展學習心得

文 / 林燕萍,圖/林頌恩


今年要一起活該的夥伴們,加油囉!

  非常高興與榮幸能夠參與史前館安排的兩次佈展觀摩學習,第一次是史前館與旅行博物館及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合作展覽的活動,第二次則是協助關山工商的畢業成果展佈展。

詳全文 ▲TOP

 
 

最新活動訊息:http://www.nmp.gov.tw/content/nmpweb/news.aspx

教育活動:

  》本館

  • 「2008年史前考古夏令營」Digging the Past
    活動對象針對全國高中高職學生(含國中高中應屆畢業生)及大專生、大學生。名額18名。研習時間:
    第一梯次:7月4~9日
    第二梯次:8月23日~28日
    http://www.nmp.gov.tw/edunews/digging97.htm
  • 好聽好玩故事屋—『神話魔毯--魔法精靈說故事』
    時間:每週日上午10:00,地點:史前館教資中心精靈魔法屋
    每場限25人,採預約報名,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23、592,如預約未額滿則於當日開放現場報名。
  • 親子活動,教育資源中心
    7/20(日)14:00~17:00,創意圖騰彩繪玻璃杯,限量40份/100元。
    7/27(日)14:00~17:00,阿美族毛球創意概念-滾那滾之搖擺毛球,限量40份,材料費100元。
    8/10(日) 14:00~17:00,再生手紙扇,限量40份,材料費100元。

  》主題活動

  • 嗨!薏米珠!親子工作坊
    日期:7/19,8/2、8/9、8/16、8/23、8/30(週六,下午2點至3點以及3點半至4點半,共2場。)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小小民族學家IMMI邀請親子家庭預約參加,藉由遊戲的體驗,實地體會薏米珠的田野調查,啟發對環境的觀察力,看平凡的薏米珠如何變身亮眼的小珍珠。

  》影片欣賞

  • 太陽公主 片長:74分鐘8/3(日) 14:00
    故事的主軸環繞在艾卡莎於旅途中逐步體認到的愛及心靈的成長。順著影片中的旅行路線,觀眾將可看到埃及特有的景色,如蘊育大地的尼羅河、漫天風沙的遼闊沙漠及神祕的高聳金字塔等,進入埃及祕境,同時見證埃及王朝的興衰變化。

  》卑南文化公園

  • 優美哀淒的雙管鼻笛:親自製作與吹奏教學
    時間:7/26(週六);下午1:00至5:00
    地點:卑南文化公園展示廳教室
    酌收活動材料費:100元
  • 摩登史前人新玩意
    週二至週日,09:00~11:00、14:00~16:00,史前玉工坊—卑南古玉DIY。卑南玉飾製作之精美常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對於當時高度的工藝技術水準,有著探尋與實際操作的欲求,為讓卑南玉飾的磨製方法與穿孔技術,能重現眾人眼前,特別準備砥石及仿製了古老的鑽孔器,俾使能再現卑南玉飾的風采。材料費100元,體驗時間30分鐘至1小時。

特展:

  • 2008年科學季「原來如此-南島與科學」特展,自97年8月3日至98年2月28日,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第三特展室。
    此特展呈現南島民族的生活智慧,如何有別於西方主流科學的思維?讓社會大眾及學生從生活中認識不同民族的文化與生活。思考科學的目的,體認科學的精神,從過往到現在一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嗨!薏米珠 — 種子的手作藝術」特展,自5月20日至8月31日展出,地點:史前館一樓左側穿堂。
    在世界各地,人和薏米珠有著各種不同的關係……,
    菲律賓Tipori的女性們,用薏米珠裝飾的手製藝品賣給觀光客;
    寮國的孩子們手上把玩的娃娃,有薏米珠串成的小項鍊;
    泰國和緬甸的購物中心,販售薏米珠裝飾的商品,展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台灣賽夏族於矮靈祭使用的節奏樂器,是以薏米珠與竹子製成的臀鈴。
    這個特展,我們將透過薏米珠的手作藝術品,串連起世界各地人們利用植物種子的生活經驗與美感呈現,透過與薏苡的對話,了解人與植物的關係。 展出內容包括:「薏苡植物的生態學」、「世界各大洲的薏米珠工藝」、「旅行博物館的概念和足跡」與「本展的策展過程」。此外,還特別增加台灣地方特有的薏米珠手作藝術,如賽夏族臀鈴、蘭嶼的貝殼項鍊等。
  • 「2008─如鼠家珍」鼠年特展,自5月13日至98年1月23日展出,
    地點:史前館二樓迴廊
    鼠類
    在生物分類上究竟有多少族群?
    在生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在考古研究中又提供了什麼樣意義非凡的線索?
    台灣原住民族中泰雅及阿美族人為了保護穀物不受鼠患,穀倉建築上有哪些因應的防鼠設施?
    蘭嶼達悟人的傳說故事中,老鼠怎麼變成了魚?
    南王卑南族人所稱的古拉寶,又是如何神奇的老鼠?
    「2008--如鼠家珍」將一一為您解說。
    觀眾並可透過展板上播放的影片,學唱卑南族人稱頌老鼠的有趣歌謠。
  • 遠古臺灣的故事——探索史前文化展出時間:7/1~9/30,
    展覽地點:知本老爺大酒店B1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已有3-400萬年之久。通常我們把有文字紀錄的時代稱做歷史時代,文字紀錄之前稱為史前時代。
    臺灣早在2-3萬年前已有史前人類居住,遺址即是過去人類生活所留下的生活遺跡,它包含了生活物質的遺留堆積,我們稱為「文化層」。文化層中通常保存了建築、其他構造物及生活器物的遺留,其中最常見的為陶器、石器、骨器等史前器物。
    史前時代依時間順序分為以漁獵、採集為生的舊石器時代;農耕、畜牧、製作陶器的新石器時代;有金屬物出現的鐵器時代。
    讓我們想像搭乘穿越時空的時光機器,回到遠古的臺灣史前時代,一起看看史前人類的生活。

演出:

  • 97年原住民文化暨樂舞創新培植計畫

    7月份配合暑假加場演出團體及時間

    7/5(六) 下午2:00 高山舞集(卑南族)
    7/12(六) 上午10:00
         下午2:00 比那斯基(卑南族)
    7/19(六) 上午10:00
         下午2:00 紅葉部落(布農族)
    7/26(六) 上午10:00
         下午2:00 創作樂手--Lavakaw拉法告(魯凱族)

地點:本館玻璃屋餐廳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執行編輯:劉世龍│助理編輯: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