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的胸花
為台東建立考古地基的吳敦善課長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懷念「吳課長」
史前館電子報第131期 2008.05.15 
   

為台東建立考古地基的吳敦善課長

 文‧圖 / 楊淑玲


圖一:卑南遺址出土史前遺物日誌的原始記錄

圖二:由吳課長經手的重要標本登記表

圖三:吳課長移交到史前館的手寫標本卡

不做作、有話直講的吳課長

  打開櫃子,看著吳課長老早就交給我的「卑南遺址出土史前遺物日誌」以及「台東縣政府處理南迴鐵路工程處卑南站址排水工程及擋土牆工程施工出土卑南文化石板棺墓葬重要標本登記表」等多份原始記錄以及六大盒文物記錄卡,(圖1~3)不禁又讓我想起他老人家這一二十年來的面容。雖然每次見到他時,總覺得他一次比一次更顯蒼老,但卻永遠那麼有勁,像一個隨時準備上戰場打仗的不怕事先生。而他不做作、有話直講的個性也一直未曾改變過,那早已成為他老人家的正字標記。這樣的個性使得他在處事方面剛正不阿,但在對人方面,卻又是大家公認的好人。

力促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的設立

  在過去四十年來,吳課長在考古這行裏幫忙打過好幾場硬仗,如今回想起來,當年在「禮俗文物課」的時代,如果沒有吳課長,台東的文化保存工作就不可能發光發熱。但吳課長從不居功,反而自詡為台灣考古學界跑龍套的老園丁。他堅持為台灣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而付出大半生的心力,而且也並不因非考古出身而排斥他所面臨的挑戰,反倒是他在這份本位工作上全力付出,以國家文物為重,並跟隨宋文薰等學者學習考古。這種精神成為他日後在協助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工作時,能不畏艱鉅的考驗,在歷經十多年的奮戰後,終而促成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的設立。

大半生投入在文化保存的工作


圖四:69年10月吳課長和進行搶救卑南遺址之台大考古隊合影

圖五:72-73年非考古出土之石板棺中發現的重要文物

圖六:當年分出至龍鳳寺之標本(目前已移轉至史前館展出)

圖七:當年分出至台灣省立博物館之卑南文物

  吳課長早在民國57年就協助八仙洞的考古發掘,不過在他所協助過的各項考古工作中,以卑南遺址最為棘手。卑南遺址從民國69年9月開始進行搶救考古工作,(圖4)至今已過了28個年頭,吳課長在當年台大考古隊進行搶救發掘期間給予的幫助是「全家總動員式」的投入,而發生在民國72年到73年間的事情更讓我們知道這位課長真的是不簡單。

  話說當年,吳課長除了為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協助到處爭取經費外,還出動家人用自家貨車載送考古隊到遺址工作,此外在中央經費無法奧援的時候,還說服台東縣政府動用預備金,搶救面積六千平方公尺的遺址,保住了473具石板棺和人獸形玉玦等史前遺物3,527件。(圖5)這段過往的歷史很清楚地記錄在吳課長所撰寫的「處理卑南遺址非考古所出土之石板棺及殉葬物簡報」一文中。因此我不在此說明,我想說的是以吳課長非考古科班出身的官員身份來說,他投入在處理這些石板棺和遺物時的作法,採取的是和正規的考古發掘和標本整理程序一樣嚴謹的態度,也因此才有這些珍貴的手稿留下來,最後也使得這批非考古出土的墓葬遺物,免於淪入古物市場買賣的命運。但儘管吳課長已盡其所能將這批文物保存下來,不過這批文物目前卻被分到四個不同的地方而未能回到其出土地由同一單位進行保存維護。由於吳課長在該文中提到這批史前遺物被分到台東縣政府、台東縣文化中心史前文物陳列室、臺灣省文獻會和省立博物館等單位以及台東市龍鳳寺,因此館方曾向這些保管單位詢問文物回歸之事,但並未獲得解決。(圖6、7)目前該批文物除了台東縣政府和台東市龍鳳寺保管的580件文物移轉到本館常設展廳展出外,其餘仍留存在當年分出之單位,造成同一石板棺出土之陪葬物被分散到不同地方的情形。

堅持做對的事


圖八:由吳課長編印之宋文薰與台東一書

  吳課長在部屬口中是一位好人,也是一個很惜情的人,他的屬下說吳課長退休後仍常回去看他們以及曾共事過的老朋友,甚至他還自掏腰包為老朋友宋文薰院士出書,(圖8)表彰他對台東考古的重大貢獻,並力薦宋文薰院士成為台東的榮譽縣民。因為熱愛考古,所以他也和宋文薰院士等考古學者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

  這位有著真性情的吳課長到了八十歲高齡時仍是退而不休,只見他老人家挺著身子出現在卑南遺址的月形石柱區,和為了討回卑南文物而發起的討壺聯盟站在同一陣線發出怒吼,而且還隨身帶著他所留存的資料和證據。甚至他還為了這些文物而於兩年前再度提筆撰文,希望「對於民國69年以來台東卑南文化搶救保護的單純工作,演變成如今的複雜場面,作一個無私的導正與澄清。」這種急切之情是因為他無法坐視不管「台東縣境內所發掘出土的重要史前文化遺物,卻無法入藏落腳台東的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的事實」。

在吳課長建立的地基上建築屬於台東特色的文化堡壘

  如今吳課長已走完他精彩的人生,但他留下了一件值得大家繼續思考的重大課題,那就是文化資產的觸角如何多元化。過去在「禮俗文物課」的時代,只見吳課長和該課課員挑起重樑投入文化保存的工作,但現在新的「文化資產課」的時代來臨,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將珍貴的考古遺址變身為台東可以永續發展的觀光資源。再加上立足於台東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正在推動卑南文化公園第二期計畫,預計於卑南遺址新設一座可供民眾參觀的現地展示館,做為台東的文化展示窗口。相信由這兩大公部門結合民眾的力量,一定能將卑南遺址推上世界的舞台,讓卑南學繼續發出閃耀的光芒。

(作者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組研究助理)

參考資料:

吳敦善
1985 〈處理卑南遺址非考古所出土之石板棺及殉葬物簡報〉, 史聯雜誌第七期,中華民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出版。
2006 〈老會友對重要文物入藏史前館的願望:我中了浦忠成館長強心劑後再生的勇氣〉,台東縣公教退休人員協會通訊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