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的胸花
文‧圖 / 葉美珍
老爺子的胸花 |
「老爺子」(註釋1)日前以83歲高齡仙逝,其晚年至過世前一直有眾多親人陪伴,可謂幸福的老人家。3月中旬,突然對著擱在電腦上1朵幾年前他送給我的胸花端詳起來,或許一段時間沒看到他,心裡有所想像。
老爺子生前事蹟已有記者作相關報導,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於卑南遺址的執著。當初參與卑南遺址搶救發掘工作時,筆者為菜鳥學生,自然不能理解他在此一搶救發掘工作的關鍵性,只覺得這位課長對待學生頗為親切,推想大概與他兒女眾多,當慣父親有關係。後來任職本館加以承辦「卑南遺址出土文物暫存台大標本移轉案」,在長達10多年的協商過程中,逐漸體會到他當時的辛勞以及因而產生的執著,此種執著對抗另一方的執著。對於卑南遺址,他不僅止於爭取經費、承辦行政程序以及協助發掘工作進行,還曾經獨力執行卑南遺址石板棺的處理,所採集標本他稱之為非考古發掘之出土物(註釋2),後來部分玉器精品移轉至本館籌備處。該次石板棺處理工作可能遭致批評,但筆者身處公部門後,深刻了解處於眾多因素所造成的關鍵點上,不管是否被批評都必須採取一個策略去執行。因此筆者逐漸了解他可能有的遺憾,故而在拙著(註釋3)中寫道:
「此外,較少為人知的是1983年至1984年間,石柱東南方6,000平方公尺未經考古發掘之新站基地區域,施工單位按進度執行排水及擋土牆工程,並要求臺東縣政府協助處理出土之史前遺物,臺東縣政府在無財源可委託學術單位之情況下,由當時民政局禮俗文物課長吳敦善以少許經費率工作人員處理之。該次工作以處理石板棺為主,在6,000平方公尺範圍內出土473具石板棺,棺內陪葬品3,000多件。」
此書出版後,老爺子成為最忠實的讀者,有一天他心情愉快地由媳婦陪同來訪,原來他要回大陸探親,索取此書10本預備送大陸親友,或許在大陸親友前,上述文字可為他在台灣打拼過程留下最好的見證。舉手之勞而有此效果,我確信這是做過最好的事。
在卑南遺址搶救發掘出土文物移轉案的協商過程中,老爺子在每任新館長上任初期都會來訪,他怕館長不了解前因後果,必須親自解釋一下,遇到我輩也會耳提面命,老先生常重複說重點,由於熟悉的程度使得有時不得不向他作「Stop」的動作,他知道開玩笑,當然不以為杵,仍舊笑嘻嘻地。
在一次臧振華館長主持的館慶會場,身為來賓的老爺子會後將胸花送給我,連玩笑話也沒說一句,這個用意不言可喻,因為來賓如果不帶走胸花只要放在簽名桌即可,由於該胸花製作精良,丟棄可惜,因此笑納而收藏之。
卑南遺址最後一批移轉標本於96年5月11日晚間運送回館,同時館前舉行慶祝儀式,當時覺得這場合有老爺子在場應該很有意義,儘管他可能還不完全滿意。於是聯絡其家人,獲悉他行動不便,無法出席,於是大約知道狀況如何了。
這朵胸花對筆者的意義將永誌不忘,於此機會同時感謝老爺子家人(尤其兒子們)對於卑南遺址考古工作的協助。以上謹代表個人立場。
(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
註釋:
- 參與卑南遺址搶救工作者對吳前課長的戲稱。
- 吳敦善1985〈處理卑南遺址非考古所出土之石板棺及殉葬物簡報:兼釋一個基層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史聯雜誌7:79-88。
- 葉美珍2004《卑南遺址與文化─概要及書目彙編》,頁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