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
  植物矽石簡介
卑南文化公園
  深掘、活化我們的考古知識─南科館校合作活動感想
原住民文化論壇
  從「淚水之路」到「條條是好路」─從美國印地安殖民歷史悲劇到博物館展示觀念革新
巴蘇亞在台東
  思考狩獵與土地倫理
搶鮮報
   
  編輯語
 

五月下旬,本館常設展盛事「科學的考古學」開展囉!大凡一般人對考古工作的概念是:挖掘、骨頭、大太陽,而對考古的理解則是:枯燥、無聊、看不懂,然而這個以互動式展覽作為觀眾可以在場中主動產出自己考古知識的方式,讓大家可以見識到,原來考古的世界是這麼迷人及有趣,就像偵探世界一樣講究科學證據與抽絲剝繭的推理順序。歡迎大家趁著這個暑假來到台東,看看這個不一樣的新鮮展。

那麼我們來看看,在考古遺址發掘過程中,考古學家怎樣應用植物矽石分析,來看待恢復考古遺址的古生態環境和研究農業的起源和擴散等問題呢。〈植物矽石簡介〉這篇文章,就帶您來看看,植物學家怎樣以植物矽石進行分析,展望植物矽石在考古學和地質學中的應用。

而這一切研究的終極分享在於進行更廣大的推廣教育。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的教育人員,為了將考古知識的推廣與西部國小師生分享,不辭勞苦來到南科遺址,推出深獲好評的館校合作計畫,涵蓋參觀前、參觀中與參觀後的完整階段教育計畫。在這過程中,工作人員也同樣深感收穫良多。且來看看〈深掘、活化我們的考古知識─南科館校合作活動感想〉,館方工作人員的感想。

以新觀點的展示概念,破除一般人對於一項事務、觀點的看法,這是辦理展覽時預見未來最讓人興奮的事。透過展示,可以與觀者溝通,促進觀展在觀念上盡量的翻轉,也能讓人從這小小一方的展示空間中,於縫隙中窺見那明亮的未來。〈從「淚水之路」到「條條是好路」─從美國印地安殖民歷史悲劇到博物館展示觀念革新〉,就是值得我們學習轉化傷痕的例子。從原本是悲劇的淚水之路,轉換到具有正面價值的創造之旅,來看看美國原住民博物館怎樣透過策展與原住民人士合作,進而分享予大眾看待此事的思考。

六月,是盛夏的開始,東台灣的太陽已經是猛焰無比地有日出無日落。不過在這裡也邀請您一起加入對抗延緩地球暖化的活動,在您保養夏日肌膚對抗老化的同時,也多花點心思關心我們的地球與環境,除了焚風時段以外可以忍耐的話少吹冷氣,不能忍耐的話冷氣吹剛剛好就好,一起多留點未來給我們的子子孫孫還有涼風可吹唷~~

 
  博物館花絮
 
本館科學考古學常設展廳於5月25日正式開放供民眾參觀

科學的考古學展廳中,互動式的透地雷達可讓民眾親身體驗探測地層的效果
 

考古現場的造景讓觀眾身歷其境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108期 2007.06.01 
 

植物矽石簡介 文‧圖 / 蕭承龍  


常見植物矽石的
放大型態

植物矽石(Phytolith)是高等植物的根在吸收地下水份時,同時吸取了一定量的可溶性二氧化矽,經植物組織輸送到莖、葉、花、果實等處時在植物細胞間和細胞內沉澱下來的固體非晶質二氧化矽顆粒。其直徑大小在2-100 微米之間,此外還含有少量的有機碳和微量元素,植物矽石的生產數量很大,而且在植物中能夠保存很長時間。植物矽石形態是特徵多樣的,一般能鑒定到屬或種。每一類植物產生的矽石形態,是由積累矽的細胞類型和它在植物體中的位置來決定。植物矽石在過去的使用過程中曾被分別稱為蛋白石植石(opal phytolith)、矽石植石(silica phytolith)、矽石細胞(silica cells)、植物蛋白石(plant opal)和生物蛋白石(biogenic opal)。詳全文▲TOP

 

 

深掘、活化我們的考古知識─南科館校合作活動感想
 文‧圖 / 李思燕


在遺址現場向學生介紹考古工作的流程

 一、緣起

  2006年9月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以下簡稱公園)將館校活動的觸角,往外延伸至花東地區以外的國民小學,配合國小教科書中的台灣史前史與台灣鄉土教育,將考古和史前文化遺址介紹給老師、學生。這項活動可說是館校合作的創舉,因為台灣利用博物館進行教學的情形和國外相較,確實是有困難存在。而活動計畫考慮到其它縣市的學生到公園做學習之旅,所花費的時間、精力與金錢上多有不便,因此公園經過討論,決定將活動地點訂在目前史前館位於西部的考古地點—臺南科學工業園區,於是舉辦了「南科史前文化之旅館校合作」活動。
詳全文  ▲TOP

 
 

從「淚水之路」到「條條是好路」
 ─從美國印地安殖民歷史悲劇到博物館展示觀念革新

 文‧圖 / 盧梅芬


條條是好路

大學的時候,讀到了一本至今仍印象深刻的書——《少年小樹之歌》。故事主人翁是一位名叫小樹的美國印地安男孩。當時的小樹還不是很有名。2001年,這本書成為誠品讀書節十二位出版精英共同推薦的六十本好書之一。這本在美國與台灣都造成轟動的暢銷文學作品,至今仍是重要的青少年讀物。

當年看小樹的我,是比較天真的,焦點在原住民與自然的關係的浪漫想像。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小樹的奶奶:「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自由的散播開來。」不論小說內容是否有著虛構的成分,它卻有著不可磨滅的啟發作用,並讓許多的青少年看到不同的世界。
詳全文 ▲TOP

 
 

思考狩獵與土地倫理 文 /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近來幾起原住民族狩獵失控的事件被媒體披露,狩獵文化與土地生態之間應該如何建立平衡的互動關係,已經成為嚴肅的課題。

我所屬的族群—阿里山鄒族將家族、部落傳承而去耕作、狩獵的土地稱作「乎巴」(hupa),意思是「這塊土地是我或我們的」,部落的成員對於「乎巴」的所屬,都存著最高的尊重,決不敢逾越,狩獵時如果獵物跑入其他人的「乎巴」,獵得時,一定要分一部份給土地的主人;即使是同族人誤入「乎巴」,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何況是外來者;這是過去原住民族部落存在「馘首」的部分原因。詳全文 ▲TOP

 
 
    《最新活動訊息:http://beta.nmp.gov.tw/enews/hot/fashion.pdf

教育活動

    》本館
  • 6/03,14:00~17:00,亮晶晶‧泰國國寶大象。大象是泰國國寶。每隻大象都會跟著一位固定的主人,成為泰國人最好的工作伙伴與朋友。一起用具有泰國傳統風味的金蔥布,縫製具創意的大象吊飾,讓大象也成為你的朋友。
  • 6/10,14:00~17:00,動畫欣賞─崔斯坦與伊索德。在遙遠的中古世紀,王子崔斯坦反對父親幫他安排的婚事。森林精靈鼓勵他尋找自己的人生,於是崔斯坦踏上未知的漫長旅程。這一路上會發生什麼樣的愛與勇氣的故事呢?他與伊索德的相識,會有結果嗎?
  • 6/17,14:00~17:00,漂啊漂‧越南小船。清緩悠悠的湄公河,溫暖的南風吹拂,河岸上椰葉輕輕搖曳,舢舨船上,戴著竹笠的小販輕輕划過……這是典型的越南景觀,我們用木片、竹筷等來做艘小船,搖動你對越南文化的接觸,一起航向湄公河。
  • 6/24,14:00~17:00,朵朵開‧印尼染布吊燈。以前印尼的鄉村沒有電力,到了晚上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吊著以玻璃及鐵皮製成的油燈,燈火點點的夜景非常美麗。用具有印尼風的染布作成燈飾,具巧思的接合方式便於摺疊與收納,讓你的家綻放如花朵般美麗的印尼吊燈。
    》卑南文化公園
  • 96/6/9,14:00~17:00,創作史前陶藝。陶器在史前時代的生活裡,是相當普遍的器具。雖然在各遺址出土的陶器,其製作方式有所不同,但卻都是生活中重要的生活用具,?了能保存漸已失傳的原住民製陶技術及恢復其製陶的本來面目,此活動所使用的方法與材料皆依循古法而製。
  • 96/6/9,14:00~17:00,創作史前陶藝
  • 96/6/2~6/12,一年一度的昆蟲季到囉!歡迎大小朋友們來到卑南文化公園,一起來發現屬於這個季節的大自然奧妙。6/2,14:00~17:00「昆蟲DIY」、6/7與6/8,18:30~20:30「今夜觀星去」、6/9與6/10,19:00~21:00「夜間生態觀察」、6/10,14:00~16:00「小動物的微觀世界」
    6/16,14:00~17:00「天牛‧蝴蝶‧昆蟲」。
    報名方式詳見本館網站最新訊息。

營會‧活動

  • 96/7/4~9,96年度青年考古夏令營。久等了,寒暑假最難得一見的青年考古夏令營又開始接受報名了!今年夏天歡迎全國高中職學生(含國高三應屆畢業生)以及大專院校學生,一起來到台東,實際感受在舊香蘭遺址或富山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的辛苦與快樂!報名方式與課程表詳見本館網站最新訊息,名額只有18名,報名從速。請洽(089)381166#511黃先生。

其他:

  • 一步一腳印.卑南遺址時光步道。透過腳印步道的設計,邀請對卑南遺址維護、卑南文化推廣研究有功人士或文化生態界知名人士與一般民眾刻下紀念腳印及簽名,可成為遺址公園展示廳的指標與地標,亦可增加遊客觀光旅遊的趣味,建立一條充滿趣味的生態文化步道。酌收活動費:1500元。申請辦法詳見本館網站最新訊息。
  • 散播希望的種子─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贈送原生植物種子
    即日起,卑南文化公園遊客服務中心為推廣臺灣原生植物,提倡生態保育,館方收集園區的果實種子,送給到訪的遊客帶回家種植。藉由散播希望的種子,期待這些種子都能在各處發芽茁壯。

特展:

  • 「科學的考古學」為本館新增常設展,96年5月25日起開展!歡迎觀眾親臨現場,透過操作、探查、從而理解現象,主動產出自己的考古知識。內容涵括民眾最感興趣的「定年」技術、考古工作的田野現場及實驗室分析,同時介紹許多精采考古案例,如發現於阿爾卑斯山的「冰人」、漢墓馬王堆的利倉夫人,胃裡有什麼食物;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干欄式建築及稻米的遺存是什麼模樣。展場中更完整呈現臺灣各地遺址案例,有高達八米的遺址界牆,互動感應的灰坑貝塚與考古探坑。
  • 「微笑的小太陽─馬漢忠和他的同班同學」展覽,於96年6月5日至9月30日於台南的國家台灣文學館展出,邀請大家一起發現馬漢忠的畫風文采和歷經癌症千錘百鍊的精彩生命。漢忠11個月大時,出現惡性腫瘤,生死面臨一線之隔。13年來他勇敢對抗病痛,掛在臉上的永遠是小太陽般的微笑,讓人深深動容。歡迎拜訪微笑小太陽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boy_nmp。
  • 「豬齁齁的叫」豬年特展,96年2月13日起於本館二樓迴廊展出。史前時代的臺灣人與豬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魯凱族為什麼讓山豬英雄戴上象徵榮耀的百合花?在鄒族的傳說中,山豬的數量為什麼一下子減少了?夏威夷的原住民又有著什麼樣的豬的故事?此外展出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本館的收藏,有難得的山豬牙臂環、祭祀用的豬頭骨,還有中了一槍的山豬頭骨。
  • 「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特展,自96年2月17日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遊客服務中心展出。本館與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東管理站合作,規劃設計「穿梭時空線索‧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新展。由臺灣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八仙洞遺址揭開序幕,依時間之早晚分別介紹臺灣的史前文化與史前遺址,民眾可在遺址現場擁有更深入的知性之旅。
  • 「史前風華再現:卑南文物精品展」,95/12/22起於卑南文化公園展出。曾經沉睡千年的卑南遺址文物,在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保存多年後,在各界人士努力奔走之下,於94年起陸續移轉本館。 經過繁瑣的典藏作業後,精選218件文物,再加上研究人員考古研究成果,重回卑南遺址與世人重逢,鄭重在卑南文化公園展示廳展出。

表演:

  • 6月16日(六),「奏鳴曲與組曲之夜」孫晨甄‧陳佩君聯合音樂會,19:30起於本館視聽中心。安排法國作曲家和德國作曲家的作品,不同的民族、風俗民情之間所寫作的而出的音樂語言,嚴謹、生動、神秘、外放,帶給觀眾充滿新奇的夜晚。
  • 史前館玻璃屋餐廳「午餐的約會」,於每週六、日下午12:30 由國立台東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學生擔綱演出,帶給週末至玻璃屋餐廳用餐的遊客一個悠閒又充滿曼妙音樂的午后時光。

時時刻刻為您服務,24小時不打烊。電子化政府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