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考古探索
  我們生活在遺址上

博物館頻道

  從OT到ROT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學術活動中心

回想‧回響

  讓本來就存在於部落的文化種子發芽:記2021年「走讀嘉蘭」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考古工具人特展之屁貓考古工具彩繪

  為了可以更加認識考古相關知識,活動一開始由康研究助理帶領著學員至特展導覽,了解到考古田野發掘作業的工作流程與各類挖掘器具。

  再由楊助理教導各位學員如何動手製作考古文青風格小文具,在DIY的過程中,學員們非常專注地組裝與繪製屬於自己的小屁貓們,在整體DIY活動裡發揮了空間概念與繪製的巧思。

文‧圖/卑南遺址公園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62期 2022.3.1
 

   最近網紅在霞喀羅古道將日治時代酒瓶當作垃圾淨山的事情,引起廣泛的討論。甚麼樣的舉動跟行為是既能兼顧文化資產又能兼顧環境與愛山的出發點?跟著部落的資深嚮導到深山拜訪山林裡的文化資產,或許更能明白這一切感動與在乎從何而來。

  博物館旁的學人宿舍空間,最早規劃給訪館學者住宿運用,後來以委外方式成了休閒行館。史前館於去年重新招商,這裡將有一個新名字「博物館旅店」。從OT到ROT這一路有多辛苦呢?看完或許就能明白公部門與私部門兩方都要協力承擔的意涵。

  「走讀嘉蘭」此一與部落結合辦理的走讀教育活動,可以從多方面來看待。這一次從參與志工的角度,來看看走讀可以跟部落孩童產生哪些交織與意義。辦理走讀活動,不只是一般參加者可以獲得可貴的體驗,同時也讓過程中捲動最深刻的孩子們獲得更多成長。

 
 

我們生活在遺址上

文/葉長庚.圖/葉長庚、李巧雯、劉宜婷


2020年臺南市赤崁樓的考古發掘出土清朝中期到日治時期不同時期的遺留(李巧雯攝)

  臺灣考古學發展超過百年,雖然普遍仍被視為較冷門的學科,但在長期考古發掘與研究的投入下,已將臺灣史前史追溯至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可惜這將近3萬年的史前時期相較於僅數百年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代,並未能在臺灣的歷史課本中佔有足夠的篇章,再加上考古遺址大多被埋藏於地底下不易被發現,使得國人對於考古遺址的概念、理解與保護等情形皆遠低於古蹟或歷史建築類的文化資產,而忽略了其實我們都生活在遺址上。

埋藏於地下的未知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指考古遺址為「蘊藏過去人類生活遺物、遺跡,而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國內目前依法指定之國定考古遺址有11處,直轄市定或縣(市)定考古遺址40處,若加上各地方主管機關列冊之考古遺址約80處,僅約百來處考古遺址具有法定身份,這大概是一般大眾對於考古遺址較能接觸到的資料。

詳全▲TOP

 
 

從OT到ROT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學術活動中心

文/溫璧綾‧圖/史前館


學人宿舍空間正門入口,將以「博物館旅店(Hôtel du Musée)」的新名字呈現在大家面前

一、背景說明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在籌建規劃時,除了博物館主體建築外,另規劃一棟學術活動中心(又稱學人宿舍)。2006年學人宿舍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下稱促參法)以OT模式進行委外招商,未料受外在經濟不景氣及鄰近道路施工影響,招商未果。2009年經媒體揭露「蚊子旅館!史前館斥資2億晾9年」後,延宕多時的委外招商也順勢重起,歷經3次招商後,終於在2010年4月2日與最優申請人所成立的特許公司──臺東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東文旅)完成簽約,並於同年7月1日委外經營的史前館學人宿舍空間以「臺東文旅休閒行館」名稱正式開始對外營業。

  2020年營運近10年的臺東文旅,因學人宿舍所座落的土地使用分區部分為公園用地以及部分為機關用地,故無法取得旅館執照,亦無法像一般旅宿業者推動行銷宣傳,造成平均住房率逐漸下滑。其住房率在2014年仍可達70.42%,2018年卻折半僅剩34.66%。2019年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財務虧損持續加大,經公部門及私部門雙方召開協調委員會討論後,於2020年2月29日提前終止契約(註1)。

詳全文▲TOP

 

 

讓本來就存在於部落的文化種子發芽:記2021年「走讀嘉蘭」

文‧圖/沈杰修


跟著工作團隊的攝影師一起學習,也增進我許多功力可以運用得上

  我是在臺東市南王從事自然農法耕種的小農,偶爾利用假日時報名參加不同單位舉辦的走讀活動。從2020年開始陸陸續續參加史前館不同活動,從「走讀達魯瑪克」到「巨石走讀」再到影展,本身也喜愛這方面的活動而主動以私人經費響應辦理走讀活動。

  2021年4月份到崁頂部落參加了史前館「走讀臺灣」系列的「走讀崁頂」活動,當時碰巧遇到芽劇場的Masgesges馬斯,之前因為曾參與過芽劇場舉辦課程的契機而認識了馬斯,交談之下才知道原來接下來馬斯他們嘉蘭村Malijvel馬里弗勒部落也將在暑假期間與館方合作舉辦「走讀嘉蘭」,在馬斯熱情喊著「一起一起」的邀請下,加上我也將於10月份要辦理走讀計畫,所以除了往日的情誼外,也有抱著來學習的小私心,很期待能藉由走讀活動的工作實地參與來了解執行的細節,當時是簡單地這樣想著,還不知道這是趟奇妙的旅程。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考古‧工具‧人」特展 ft.辛卡米克
    時間:2021/11/18(四)~2022/2/28(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
  •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
    時間:2021/11/18(四)~2022/5/2(一)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特展室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教育推廣 

  • 110年度史前館環境教育課程服務
    活動時間:2021/1/1(五)~2021/12/31(五)
    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從歡樂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康樂本館自109年起進行展示更新工程,現階段休館中,將環境教育課程經由專業的設計及轉化成外展課程,將博物館帶到學校內。課程涵蓋:
    ◆家在哪裡 ◆搭乘時光機 -史前辦桌「器」 ◆小小考古學家 -「海」是很愛你 ◆小小人類學家 -你「視」原鄉島

    卑南遺址公園結合史前遺址現址、戶外自然空間以及展示廳,發展出多套環境教育課程等著你來探索,課程涵蓋:
    ◆穿越時空話卑南 ◆食事變!變!變! ◆尋找國家寶藏 ◆新角度看世界

    詳情查詢│預約洽詢│ (089)381166#561 孫先生(本館環境教育推動小組)(089)233466#210 張小姐(公園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1年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