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變的山芙蓉
|
台灣欒樹的花與果
|
台東火刺木的小紅果
|
大自然世界裡有著豐富多變的色彩,特別是擁有艷麗色彩的花朵,深受人們的喜愛,也常是我們接近大自然的開端。花為什麼擁有這麼豐富的色彩呢?這是因為花朵中含有「胡蘿蔔素」或「花青素」這兩類主要的有機色素,隨著物種的差異、花朵個體部位與結構的差異,及開花時期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色素成分或酸鹼值,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其中胡蘿蔔素的種類變化多,不同的化學成分會形成不一樣的顏色;而花青素的成分極不安定,當酸鹼值不同時,也會呈現不同的色彩,因此,自然界除了有五花八門的花色外,某些花甚至會有「變色」的現象。如山芙蓉,每年入秋時分開花,清晨初開時為白色,而後逐漸由白轉為粉紅,至凋謝前即成為較深的桃紅色,多變的身影也讓其贏得「三醉芙蓉」的雅稱。
當花朵經授粉後,即逐漸發育形成果實。有些果實成熟時會呈現出鮮紅的色彩,有時甚至會搶走花兒的風采。例如台灣欒樹當花朵凋謝後,樹梢結滿了紅澄澄、圓鼓鼓、形狀像個小氣球似的可愛蒴果,常被誤以為是滿樹的紅花。同樣的,每當秋天滿樹紅果的台東火刺木,也常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溫帶地區或中高海拔山區的楓紅常是秋季最亮眼的自然景色,當氣溫降低時,葉片中的葉綠素會被分解,整片樹葉綠色退去,原存葉片細胞中的花青素、胡蘿蔔素、葉黃素便顯現出來,此時葉片即呈現不同彩度的黃或紅,讓原本翠綠的山林,像換上一襲鮮紅的彩衣一般。其他生長在熱帶海岸林的欖仁樹,是台灣平地罕見的紅葉植物之一,水平輪生的枝葉,平頂開展,層層疊疊的紅葉,竟也別有一番風味。而其他部分亞熱帶低海拔常綠樹種,葉片不會因季節而同時掉落,而是逐漸老化而先後凋落。例如杜英,老葉在落葉前變紅,一年四季綠樹上都有零星的紅葉點綴期間,因此在杜英樹下常佈滿片片的紅葉,就像一片紅色的地毯般,令人驚豔。
不管是花、果實或是樹葉,都是大自然的彩妝師,卑南文化公園擁有豐富的原生植物生態,在這些彩妝師的妝點下,也讓卑南文化公園的自然景觀一年四季都有著豐富多變的自然色彩。
山芙蓉
學名:Hibiscus mutabilis L.
科名:錦葵科
說明:落葉灌木至小喬木,分布於中低海拔闊葉林林緣、溪岸之開闊地。花朵一
日數變,早晨是白色或粉紅色,而後逐漸轉濃,至傍晚轉為桃紅色,十分
特別,故又名「三醉芙蓉」。 |
台灣欒樹
學名: Koelreuteria henryi Dummer
科名:無患子科
說明: 落葉性喬木,分佈於全島山麓至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林地,陽光充足處。外形與苦楝頗為相似,又稱「苦楝舅」。由於樹型、花果優美,成為世界著名的景觀樹種。 |
台東火刺木
學名:Pyracantha doidzumii (Hayata)
Rehder
科名:薔薇科
說明:常綠性灌木,分佈於花東縱谷河床地。因果實成熟時,滿樹火紅枝條類似古代狀元帽上裝飾,因而又稱「狀元紅」。春季時開滿白色花序,常引蜜蜂、蝴蝶採食,秋季果實成熟是最佳的誘鳥植物。 |
欖仁
學名:Terminalia catappa L.
科名:使君子科
說明:落葉性喬木,主要分佈於恆春半島、蘭嶼及東部的海岸林內,屬於海漂林的成員。枝條水平輪生,樹冠平頂開展,樹形優美具層次感。冬季樹葉由綠轉紅,而後落葉,極富四季變化,常做為庭園景觀樹種。 |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公園組研究助理﹚